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88 6.6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敬华,叶晓静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609554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7593241
上书时间2024-11-08
绪论
第一章朱熹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021
第一节两宋以前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北宋道学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朱熹政治伦理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章朱熹《四书集注》成书及其政治伦理精神......046第一节朱熹《四书集注》的成书过程
第二节朱熹《四书集注》的著作理念
第三节朱熹《四书集注》的政治伦理精神... 062第三章天理论:朱熹《四书集注》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20世纪以来的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研究
第二节朱熹天理观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
第三节理一分殊:天理外化为政治伦理的转接机制
第四章格物致知:社会政治生活臻于完善的前提
第一节事实与价值: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及其德育启示
第二节“朱陆之辩”:关于道德法则认识途径的不同解读......
第三节格君心之非:实践政治伦理思想的起点
第五章朱熹《四书集注》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诉求与主要规范
第一节中庸:对理想政治伦理秩序和规范的价值诉求
第二节仁、仁政、德政:朱熹对政治本真的伦理诉求
第三节朱熹《四书集注》中的正义思想
第六章朱熹《四书集注》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絮矩之道”:内圣追求下的政治伦理交往规则
第二节“新民”理念:政治伦理思想视角的考察
第三节“慎独”:政治伦理视域下的道德教化与官德修养方法
结语朱熹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局限
参考资料
后记
绪论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钱穆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此两人,先后矗立,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①朱熹所生活的南宋前期,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他一生关怀政治,其政治理想是以“格君心之非”来改善政治和社会风气。余英时先生认为,宋代理学家都有一种“得君行道”的政治诉求。宋代理学这种政治意识的哲学表达在朱熹思想中达到了理论上的最高点。朱熹一生讲论、著述、撰注,学术成就十分丰富,教育活动也极为广泛,去世前还在病榻修改《中庸》《大学》。其学说作为元明清的官方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显示出它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在近古东亚文明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熹的思想休系,“以二程学说的基本思想为中心,改造周敦颐的宇宙图式,吸收了张载的气化思想,融合了邵雍的象数易学,形成了由北宋道学几条支流汇合而成的澎湃大江”②。他一生用力于“四书”,早年主要侧重《论语》和《孟子》,晚年用功于《大学》和《中庸》,精心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华注》)和《四书或问》,使四书中的思想获得了新生。此外他刊误《孝经》,订定《小学》,诗有《集传》。前人说他百家诸子、佛老异端,以及天文地志,无所不究。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哲学家能够在研究著述的广泛性上望其项背,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当然,其思想的出现有其赖以产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物质条件是指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经济状况等社会存在。思想条件是指思想的来源,即其先驱者传给他并使他由以出发的特定思想。朱子思想在本质上是适应南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以及宗法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内容庞大的朱熹思想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从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往往关注其哲学体系之博大、思辨之镇密,而较少论及朱熹思想中的政治哲学层面。事实上,作为一位真正的儒者,朱熹对人的社会政治生活、人类自身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与道德意识,以及道德哲学的关注,其原动力都在于对社会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反思,其目的是试图为实现优良的社会生活寻求一个根本的准则,对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和价值体系予以证明。也就是说,朱熹对于哲学问题的讨论的最后落脚点在政治伦理上。因此,笔者认为,政治哲学在朱熹哲学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在朱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政治伦理思想。
为什么政治伦理在朱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这是由朱熹乃至宋代理学家的“得君行道”的政治诉求决定的。引起宋代理学家共鸣的是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它代表了理学家的行动理想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这一时期学者的道德心理人格。朱熹本人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始终保持着关注与思考。在《朱子语类》与《朱熹集》中,有很多涉及“时事出处”的讨论,同时,对于政事的讨论在这两部著作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从哲理化方面来看,形而下的就事论事的论述对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大量政论文字的存在却足以说明朱熹哲学体系的构建不是出于纯哲学意义上的思辨。
《朱熹《四书集注》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探讨朱熹《四书集注》中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力图准确把握和全面解读朱熹伦理思想的本真内涵。本书从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相统一的视角,按照从伦理原则到伦理规范和伦理范畴的思路,展开对朱熹伦理思想的研究,并致力于分析朱熹伦理思想的理论背景和当代价值,以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本书编排合理,内容全面有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