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1:消费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Transformations of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1:消费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Transformations of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89 6.2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建明,洪大用,刘少杰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17038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3510783

上书时间2024-11-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发展中的“消费悖论”及其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不平衡发展政策的文化嵌人性

三、不平衡发展政策的转型滞后

四、从不平衡发展政策到平衡发展政策

五、结语

第二章 中国城乡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

一、消费分层:重塑阶层结构形态

二、数据、方法与模型

三、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

四、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中产阶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消费变迁

一、中国肉类和饮食消费的发展

二、食品消费与日常生活:一个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中国城市肉类消费的日常经验

五、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日常实践

第四章 新冠疫情下的居民生活韧性分析

一、背景

二、社会韧性的相关研究

三、生活韧性: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四、疫情之下居民生活韧性的实证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数字化转型与第二次消费革命

一、问题与视角:从制度到技术

二、分析范式:技术嵌入性

三、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与消费革命的进程

四、数字生活世界:技术垄断与算法支配

五、未竟的消费革命

第六章 新型消费与数字生活

一、新型消费的崛起

二、新型消费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维度

三、数字化消费革命视角下的新型消费

四、迈向数字生活:新型消费重塑日常生活

五、数字生活就是美好生活吗?

第七章 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外部性剥削

一、“剩余价值剥削论”

二、“价值的社会创造论”

三、“外部性剥削论”

四、结语

第八章 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活满意度的分析框架

二、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比较

三、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总结和启示

第九章 超大城市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分析

一、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及特点

二、城镇居民的居住分层

三、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压力

四、城镇居民的住房满意度与社会态度



内容摘要

第一章发展中的“消费悖论”及其超越

一、问题的缘起

自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居民消费便一直成为中国扩大内需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它并未起到其所应尽的作用(徐文舸,2017;刘哲希等,2018)。随着当下出口贸易增速的下降和投资市场的缩小,消费被赋予更大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往那种消费与投资的失衡,有必要再平衡(Ma et al.,2018;Pettis,2013)。那么,消费与投资如何才能再平衡?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吗?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不少经济学家已经作了探讨(如:Ma et al.,2018;Pettis,2013),但鲜有社会学者参与这种讨论。其实,关于消费与生产(投资)的关系,涉及更深层的消费与发展(或消费与现代化)的关系(Russell,1988;Campbell,1987;Jeffrey,1993;Sklair,1991;Weber,1976)。它既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值得从社会学角度去分析。

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消费现象,必须放在“不平衡发展”的理论视野下,才能得到更清晰的认识。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它意味着所要发展的对象与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发展过程就是要采取措施来克服这些差距,以实现发展目标。那么克服发展对象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的资源要从哪里来呢?它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但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这意味着,发展过程往往会采取不平衡的方式,即:先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暂缓或限制其他领域的发展(Hirschman,1958;Gerschenkron,1962)。

“不平衡发展”(unbalanced development)的概念源于赫希曼(Hirschman,1958)所提出的“不平衡增长”(unbalanced growth)。后者只限定在经济领域内各部门的不平衡增长,前者则不但包括经济领域内各部门的不平衡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事实上,讨论经济增长,不能不讨论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系(Sen,1999)。因此,不平衡增长的问题可以扩展为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不平衡发展”的含义比“不平衡增长”的含义要广,“不平衡增长”只是“不平衡发展”的一部分内容。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它们开始发展的时候,欧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欧美国家的成功发展,不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而且也为它们确立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中国家往往把欧美发达国家当作模仿和追赶的对象。但是,在模仿和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资源不足的困难。在资源约束的情形下,它们往往难以采取全方位同步、平衡、协调的发展模式,而只能选择性地把资源投向特定的领域(Hirschman,1958;Gerschenkron,1962)。为了确保资源向所选定的领域集中投入,必须同时避免其他领域对有限资源的争夺(Gerschenkron,1962)。例如,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和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先后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后果之一就是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的失衡(Gerschenkron,1962;林毅夫等,1999;Pettis,2013)。然而,这种在先期阶段有助于实现工业化的不平衡发展政策,却为后来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埋下了隐患。换言之,原来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抑制消费(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发展)政策所留下的后遗症,成为后来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一个障碍。这一现象,就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消费悖论”。



精彩内容

本书以“消费与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分为13章,分别从“消费悖论”、中国城乡家庭消费分层结构的演变、中产阶层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消费变迁、新冠疫情下的居民生活韧性分析、数字化转型与第二次消费革命、新型消费与数字生活、数字化时代的生产性消费与外部性剥削、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超大城市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分析、住房公积金与农民工的住房消费、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面向社会责任消费、第三次分配的逻辑等方面对当前中国的消费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