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是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专业公益教育机构,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
目录
◎ 魏离雅:双面共生 01
导师寄语:新汉学的践行者 / 魏坚 15
◎ 冯海城:古典与现代的再遇见 17
导师寄语:祝贺“新汉学计划”博士冯海城荣获第十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 王 宁 35
◎ 杜迪:走好喀麦隆汉语教学推广之路 37
导师寄语: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 / 李宇明 49
◎ 柯裴:从记者到学者,走进那个“中国星球” 52
导师寄语:印象柯裴 / 潘 维 68
◎ 阮国生:异国求学七载路,铅华洗尽终见“金” 70
导师寄语:让一切都回归历史的真实 / 包伟民 85
◎ 区吉民:人生到处知何似 86
导师寄语:寄语我的外籍学生 / 温铁军 101
◎ 希氏红绒:我的汉语情缘 102
导师寄语:山水相依师生缘,“新汉学计划”是纽带 / 吴勇毅 118
◎ 何娇霞:纵横之间——一位美国汉语教育女博士的修己与达人 120
导师寄语:尽心尽力,乐在其中 / 徐 勇 139
◎ 高山:学术之路漫且艰,来华惜缘奋书卷 141
导师寄语:“新汉学计划”架桥,中外师生共筑学术路 / 杨尔弘 153
◎ 谢依伦:“新汉学计划”助力《红楼梦》在马新传播“进行时” 155
导师寄语:“红学”下南洋 / 孙之梅 173
◎ 夏小雨:同“道”中人 176
导师寄语:“新汉学计划”——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 王博 188
◎ 安然:乐身亦忧国 何地不安然 190
导师寄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孙德刚 206
◎ 庄秀玉:源理·礼圆——一位泰国汉语教师的中国情缘 208
导师寄语:徜徉在中泰语言和文化之间 / 张红玲 221
◎ 寿酣: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223
导师寄语:为中法高等教育友好合作和学术交流共谱佳话 / 何建明 233
◎ 胜丽:寻迹丝路——一直在路上 235
导师寄语:寻找中外语言在“地名上的汇通” / 柳若梅 251
◎ 凯琳:漫步于建筑与历史间 253
导师寄语:我的学生凯琳 / 周晓虹 266
◎ 廖朝骥:将学问植根于现实 269
导师寄语:我的学生廖朝骥 / 李一平 284
◎ 卡斯:学在中国——记忆、现实与思考 286
导师寄语:我与卡斯 / 李一平 296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的近邻,越南同样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经历经济的迅速发展。希氏红绒——之后我们便尊重受访者的意愿直接称呼她为“小希”吧——便是在那个时代出生于越南河内西湖区的一个名叫富家村的地方。虽然经济蓬勃发展,但富家村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那些寺院、城隍庙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匾门联,饱经岁月的洗礼,上面的文字却依旧清晰可辨。这些富有平衡性、对称感的线条是多么优雅、美观啊!小希被这些方块字的形态美深深地吸引了。
“这是汉喃。”大人们告诉她。
于是她才知道,原来世界上并不仅仅只有越南一个国家,文字也不仅仅只有拉丁字母。可那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所有的大人们都只好为难地笑了,即便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讲不清楚。这是小希对汉字最早的印象。
“等你长大以后来告诉我们吧!”大人们这样嘱咐她。
好奇与希望的种子便这样埋在了小希年幼的心里。当时她没有想到,许多年以后,自己竟和中文结下如此深刻的缘分。如今,种子已生根发芽,不仅引领小希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还将她带回到富家村的这个起点。
精彩内容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将现代中国研究纳入汉学研究中,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倡导学科交叉。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进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之真谛,殊途而同归。“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自2013年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新汉学计划”,助力培养汉学与中国研究青年人才。他们不远万里“问道中国”,以多样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个体经验观照中国,栽汉学之新苗,成思想之化育。本书邀请了18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和他们的中国导师,讲述他们与中国和新汉学结缘的故事,呈现他们的学术发展之路。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