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体系的延续与价值初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体系的延续与价值初探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59 4.8折 88 全新

库存4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屈会涛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84598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250382

上书时间2024-10-2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与体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意见、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探究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根基和历史底色。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学术综述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文化传统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的论述,包括传统的意义、价值及转化的路径,这是本书进行研究的根本遵循;第三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治理体系的形成、结构、特征及所取得的成就;第四章,论述传统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如何演化、转变和影响今天的制度;第五章,论述了传统治国理念的观念结构、意义系统以及今古之变,探索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发挥着的持续性影响;第六章,论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第七章,从学理上反思近代以来仰视西方、贬低中国的态度倾向,重新审视中国,构建制度自信,进而发掘中国的治理体系的优良传统,构建超越西方的治国理念和制度体系,从而迈向充满制度自信的国家治理新时代。



作者简介

屈会涛,山东济宁人,1982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就职于山东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制度、济南城市文化。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各类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范围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设想

第一章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结构与成就

一、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

(一)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结构上的突破

(三)秦汉之际的制度变迁

二、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结构的研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者的研究

(二)西方学者的研究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的研究

(四)传统国家治理结构概观

三、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与成就

(一)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

(二)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成就

第二章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在当代的弘扬与新生

一、“天下”“新天下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天下”观念的源流

(二)“天下”观念的内涵

(三)天下秩序的崩解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四)“新天下主义”

(五)天下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为公”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一)“公”的含义

(二)“天下为公”

(三)克己奉公

(四)“公,平分也”

三、“民本”与人民当家作主

(一)民本理念的源流

(二)民本思想的含义

(三)民本理念的理论局限与制度困境

(四)民本理念的价值与转化

四、传统德治理念、以德治国与政德建设

(一)“德治”的含义

(二)传统德治的困境

(三)德治的价值与新生

第三章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在当代的延续与演生

一、“大一统”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构建

(一)“大一统”国家形态

(二)国家政权的领导者

(三)郡县制度与单一制国家

二、文官行政制度

(一)传统文官制度的理性化程度

(二)流程式分工

(三)监察制度

三、科举制度、社会流动与贤能政治

(一)科举制度的优点

(二)科举制度、社会流动与国家治理

(三)科举制度的传播与对世界的影响

(四)科举制度的当代价值

四、乡村自治传统与村民自治制度

(一)中国的乡村自治传统

(二)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制度的重建

第四章祛魅与超越:打破迷思与构建自信

一、当代中国制度自信构建的现状与困境

(一)制度自信的内涵

(二)当前制度自信构建的现状与困境

二、祛魅与超越:打破对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的迷思

(一)西方文化优越观的确立:由蔑视到仰视

(二)反思现代性与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由仰视到平视

(三)对西式民主制的反思

三、中国道路、中国学派与制度自信

(一)确立自主的国家治理发展道路

(二)构建本土化的国家治理学说

(三)高贵的竞赛:今天我们如何面对西方

第五章重新发现中国:构建制度自信的深厚根基

一、近代以来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救亡图存与反传统意识的萌生

(二)“中国意识的危机”

二、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传统与文化自觉意识的产生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传统

(二)西方学者对中国文明的推崇与期望

(三)新时期文化自觉意识的产生

三、超越自我贬低的认识范式

(一)西方的“中华帝国专制说”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华帝国专制说”在中国的传播及由此引起的反思

四、重思传统治理资源

(一)“中国式的民主政治”

(二)“华夏治理秩序”

(三)“混合政体”

五、以传统治理资源构建制度自信

(一)创造性转化: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二)中国之为中国:历史传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对话与超越:以传统治理资源构建独特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2000-2003年,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对广州的“城中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系统研究,他发现广州城中那些被高楼大厦包围着的村庄,十分神奇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些“城中村”中生活的居民有种特有的睿智,一方面汲取着有利于自身的新东西,另一方面仍按照千年不变的传统逻辑行事。0这种传统逻辑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和合作方式,成为当地传递信息、信任、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的主要渠道,有力地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也发现那些经济迅速发展和民众生活快速改善的地区,往往并不是具有大量国家投资项目的城市地区,而是具有传统的工商精神的乡村地区。这种地区(如苏南、闽浙、珠江三角洲)在发展中所利用的许多行为规则,多是靠传统伦理、家族网络和人情信用等维系的一套非正式规则。②

当然,李培林所观察到的只是中国历史连续性在当代的一个表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变革,但传统文明与当下的社会文化之间依然存在着顽强的连续性。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激烈的反传统主义逐渐退潮,在国家治理中,传统复兴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在吸收优秀传统资源构建新的制度体系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政府和市场固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传统文明的复兴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外国政治观察家也发现,历史上的古典国家对1978年以来中国逐渐形成的国家体制有着很大的影响。②

中国在世界诸国中一向以历史悠久著称,留下的传统文化资源也尤为丰富。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政治设计,为维持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维护中国作为一个领土广袤、民族众多的统一国家,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国家制度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根本目标上,当然是截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的,但传统制度对当代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传统制度中也有可资今天借鉴的优秀资源,这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既然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这种的延续性,而传统制度体系也对今天的国家治理产生了实际的影响,那么,如何看待和借鉴这一制度传统,就成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何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制度体系与今天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今天的国家治理中,有哪些或多少制度因子是历史的遗留?传统国家制度体系对今天的国家治理到底有何意义?它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还是难得的资源?如果是一种资源,又如何开发和利用它?归根结底,就是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的当代延续和现代价值问题。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传统国家治理理念与体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意见、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探究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根基和历史底色。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学术综述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文化传统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的论述,包括传统的意义、价值及转化的路径,这是本书进行研究的根本遵循;第三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治理体系的形成、结构、特征及所取得的成就;第四章,论述传统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如何演化、转变和影响今天的制度;第五章,论述了传统治国理念的观念结构、意义系统以及今古之变,探索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发挥着的持续性影响;第六章,论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第七章,从学理上反思近代以来仰视西方、贬低中国的态度倾向,重新审视中国,构建制度自信,进而发掘中国的治理体系的优良传统,构建超越西方的治国理念和制度体系,从而迈向充满制度自信的国家治理新时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