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没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隐没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1.97 6.2折 1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征主编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8880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7956313

上书时间2024-10-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中国摄影文丛”序/王 瑶
隐没与凸显(代序)/王 瑶
引 门:去上圈
缘起/曾 毅
上圈的意义/藏 策
第一门:那崾岘
关于上圈
第一节 物象空间与村民口述
第二节 感知空间与村民口述
第三节 多维空间与村民问答
第四节 半个故事与不完整的留影
归零/解海龙
留影/白冬泉
小学生/刘 杰
肖像/王 磊
双手/张玉薇
亲属/吉朝勇
分析与评述:说一门
第二门:我看你看
第一节 本体与映照
阿 培作品
马 温作品
白冬泉作品
马晓福作品
海 洋作品
马文有作品
孙越峰作品
马晓萍作品
牛红旗作品
马银萍作品
“ 5·25 ”——严 明 孙彦初
田 野 张华伟 陈 卓作品
王志华作品
第二节 内心与照映
谢琼枝作品
李建宝作品
杨芜萌作品
马江川作品
韩胜利作品
李金虎作品
孙廷永作品
李金梅作品
夏 威作品
马翠萍作品
吴平关作品
马旭升作品
大 门作品
第三节 现实与转意
曾 毅作品
李文忠作品
吉朝勇作品
李黄鹰作品
高春雨作品
马明海作品
刘 杰作品
马 琴作品
刘苗苗作品
马生花作品
张森林作品
马玉忠作品
博 尚作品
分析与评述:说二门
第三门:你看他看
第一节 散淡的内在
第二节 游弋的想象
第三节 漂移的具体
第四节 我喜欢……
(村民个人选择影像)
分析与评述:说三门
第四门:字里
读月亮/藏 策
和和她大/刘苗苗
上圈组的莫名世界/巫 昂
快乐和悲伤都喊不出来/陈小波
有一根线,一头是上圈一头是心/郭 宁
写给长大以后的马江川/吴砚华
首先从心吧/王妍峰
带我回家/宫明月
上圈记忆/夏果果
到适合善良人居住的地方去/严 明
倾听风声/杨风军
断想·作为细节的上圈/阿 舍
上圈/牛红旗
上圈的声音/李 义
大山之魂/袁志学
《时间表》——上圈样态物录/杨芜萌
故乡/马尚兰
第五门:我们
与上圈有关的日子
创作者
出 门:后上圈
隐没者/王 征

内容摘要
缘 起
  曾 毅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乡阳庄村的上圈组,这个藏匿在中国西部深壑荒坡中世人罕至的小村落,将随着中国西部生态大移民和城镇化进程,永远地消失……
  20世纪30年代,美国FSA摄影纪实运动曾轰动世界,开创了纪实摄影的先河,在世界摄影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美国30年代经济萧条和中部地区大干旱,造成严重饥荒,农民不得不往西迁移。为此罗斯福总统下令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迁居管理处”,后改为美国农业安全局(FSA)。为帮助和记录这些正在破产的农民西迁,FSA先后雇用了30名摄影家,前后历时8年共拍了27万张照片,是摄影史上最大的一次摄影纪实实践活动。1938年纽约第一届国际摄影博览会上举办了FSA摄影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及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和一致肯定,成为了世界摄影史上里程碑式的摄影纪实运动。
  就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FSA计划开始实施时,位于地球另一侧的中国宁夏西吉的一个山坳里,刚好有一户农民从甘肃迁居到了这里,当时这里没有人家,甚至连窑洞也没有,直到后来才被人们称作上圈。80年后的今天,当上圈组即将迁移之际,中国的作家、摄影家、艺术家以及媒体人来到了上圈,与这里的村民一起进行了一次文学与影像的越界实验,我们简称为SJZ(上圈组ShangJuanZu的首字母)。
  这两个时隔80年的事件,确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着共同的移民背景和影像文献意义。所不同的是,FSA计划是美国政府主导支持的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摄影纪实运动,而80年后SJZ则是一次由中国摄协等机构资助、支持、参与主办的,发源于民间、自发、自愿、自费和自助式的影像越界行动,而且是一次以中国人自己的原创艺术理论——“元影像理论”为指导,让影像“回归本体,回归本心”的越界试验,更是当下中国一批有良知的艺术家们的一种艺术自觉。SJZ完全不同于FSA那样以传统的社会学、人类学为理论框架的纪实摄影,不再把村民仅仅当成社会学模式中图像采集的拍摄对象,而是把相机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随心随性地拍摄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愿,自由表达本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天性,从而让村民与艺术家一起共同构成一种平等的平行表达关系,不再是艺术家镜头中被叙述的客体。
  上圈组属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清左宗棠称这里“贫瘠甲天下”,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认定这里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自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便实施“西部生态大移民工程”,这里先后将会有1655个自然村被移民大潮吞噬而消亡。鉴于此,上圈组便自然成了我们这次文学与影像越界对话及影像试验进行解剖的第一只麻雀。于是“上圈组文学与影像越界活动”,便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活动以“体验创作营”的形式,而不是所谓“采风”的形式,召集了包括文学界、摄影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参加。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先后有近百位著名的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艺术家及媒体记者参加了SJZ计划的项目活动。他们从不同的城市先后来到上圈组,分别住在全村20多户村民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行,与村民面对面进行深度采访、元影像实验,越界体验以及炕头研讨和对话。艺术家们打破了传统观念和界别的束缚,回到本心与本性,为文学与影像的表达寻找更多的可能。同时他们也实地感受了西海固地区的民族文化与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与当地村民进行了心与心之间的深度交流。
  本次活动没有做前提性的议题讨论和话题设置,而是根据活动参与者对上圈组的实际体验,以自愿参加的形式,在农家炕头上进行讨论。为了使交流成为一次公共文学艺术的推广与教育活动,所有交流活动一律开放,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核心诉求体现在以上圈组为对象的创作行为上,鼓励所有参与者回归本心本性进行发现与表达,不做任何主题性的规定,也不做文体和字数、幅数上的要求与限制,完全根据作家、摄影家的内心发现和需要,进行独立的个性表达。
  同时项目组发给全村28位没有任何摄影经验的村民每人一台卡片机,让他们以第一身份随心所欲地对自身生活和生存环境进行原生态的影像记录。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上圈组历史的见证,把平等表达的权力归还给他们,以体现艺术家和村民之间的平等观念与平行表达,让他们充分体验自身的文化认知和影像视觉。从观念到实践这样一次立体交错的全方位集体描述与多维拍摄式的影像试验,既是一次文学与影像的内部学术交流探索,也是一次文学、影像及外部多学科的越界实践。
  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指向并不是用纪实摄影或新闻摄影的方式来记录事件的过程及结果,我们所倡导的是通过“越界”感受体验过程、改变思维方式、冲破传统观念、净化本心本性。“让观看回到内心,让影像重归本体,让摄影成为摄影”。影像文本在西方摄影中是终极,但在东方则是过程,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中国的智慧,这就是东方的智慧。1985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发表的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去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主题就是“从影像本体出发”,其学术成果《非像说》及关于对“回归摄影本体语言”及“影像语言的越界对话”的学术研讨和高端论坛,在摄影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这次“上圈组文学与影像的越界活动”不但是上次“影像语言的越界对话”的深入与延续,更是一次文学界和摄影界从观念到实践的、多维形态的影像试验和“前沿行为艺术”的践行活动。它必将会成为中国文学界和摄影界的一次重要文化事件。
  以上就是SJZ计划的缘起和它的现实背景,伫望以此为引,请诸位同仁迈进门来,共同观看、思考、切
  磋和讨论SJZ计划的文本、影像,还有它将在摄影界与文学界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癸巳年正月初六于济南千佛山南麓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