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研究四十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40周年院庆论文集1980-20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台湾研究四十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40周年院庆论文集1980-2020)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8.85 6.2折 1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鹏,彭莉,张文生 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6217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0810292

上书时间2024-10-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鹏,男,1973年9月生于湖北省武穴市,1999年进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工作。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2011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首席专家。主编:李鹏,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2011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两岸关系和涉台外交。

彭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涉台法律问题。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两岸共同事务平台主任。

张文生,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国台办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

张羽,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教授;《台湾研究集刊》编委;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大学兼职副教授、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目  录 
政治篇
1.台湾社会认同的“五要素说”……………………………………………陈孔立
2.两岸交流交往30年之成效分析…………………………………………刘国深
3.制度自信、制度互信与两岸社会制度“桥接平台”之建构 …………………………………………李鹏
4.关于两岸和平协议的几点思考……………………………………………张文生
5.台海危机与风险管理:1987-2017为例…………………………………陈先才
6.论台湾民众两岸“共同体感”的建构……………………………………孙云
7.群际接触与偏见:交流中台湾青年的心理机制…………………………唐桦
8.两岸互信的巩固与深化:理论视角与实现路径…………………………沈惠平
9.“实用主义的过客”: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的指标建构与现状评估
  ……………………………………………………………陈超,蔡一村,张遂新
10.文化结构:试论两岸关系研究新视角的引入……………………………王贞威

经济篇
1.台湾经济从“奇迹”到“困境”发展过程的重新审视—— 基于东亚新学说的理论视角……………………………………………………………………邓利娟
2.三十年来台湾地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黄燕萍
3.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回顾与展望……………………………………………李非
4.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与深化路径……唐永红、赵胜男
5.两岸经济相互依存的概念与度量方法……………………王华、邓利娟、范芹
6.大陆经济“新常态”下两岸经济“优要素”合作探析…………………石正方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岸能源合作的政策选择………杨芳、邵诚道、孙传旺

历史篇
1.对抗与博奕:台湾荷据时期的荷西关系……………………………………林仁川
2.再论17世纪上半叶台湾海峡贸易主导权问题——以荷兰殖民统治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为中心……………………………………………………………黄俊凌
3.再论“何斌事件”的前因后果——兼议郑成功收复台湾前的一系列动作
  ………………………………………………………………………………陈思
4.郑经的婚姻情感生活与郑氏政权的两次内乱……………………………邓孔昭
5.嘉道年间闽台地方官开发台湾东部“番地”的主张探析——以噶玛兰及水沙连地区为中心…………………………………………………………………陈忠纯
6.“牡丹社”事件——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始末…………………………李祖基
7.日据时期殖民者的台湾历史书写——兼以康熙统一台湾叙事为例……陈小冲
8.宗主国中小资本在殖民地——以日据时期台湾“米糖相剋”问题为例的研究
  ………………………………………………………………………………周翔鹤
9.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数量、成立时间及刊物的考订……………………王玉国

文学篇
1.语言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以20世纪台湾文人、作家为中心
  ………………………………………………………………………………朱双一
2.殖民地台湾与“满洲”文化圈研究………………………………………张羽
3.贞节与政治:节烈故事与清代台湾的妇女生活…………………………蒋小波
4.启蒙的遗产与失败者的再出发——从《雪盲》看保钓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
  ………………………………………………………………………………吴舒洁
5.陈映真小说的忧郁诗学与情感政治………………………………………刘奎

法律篇
1.台湾地区司法判决中的两岸政治定位——以台湾地区“宪法”第4条的援用为中心……………………………………………………………………彭 莉、马 密
2.论国名与国号………………………………………………………………陈 动
3.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审议两岸协议的泛政治化…………………………季烨
4.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实证研究………………………………………薛永慧
5.论司法互助取得言词证据在台湾地区证据能力认定路径之变迁
  ………………………………………………………………………刘文戈、滕若芊

社会与教育篇
1. 普及化趋势与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兼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别敦荣、易梦春
2. 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比较——以“南一版”和“人教版”为例…………………………………………………………………张彩霞
3. 台湾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的运作及借鉴………………………高和荣
4. 两岸同胞的社区融合——以X社区两岸同胞融合为个案研究…肖日葵
5. 从大陆对台青年政策看两岸青年交流发展——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
………………………………………………………………………张宝蓉

内容摘要
 

台湾社会认同的“五要素说"

陈孔立

有关社会认同问题,学术界有过许多研究。一般采用塔菲尔(Tajfel)的定义:社会认同是“个体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是关于他(她)从属于某一社会群体,以及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他(她)而言是具有显著感情和价值的东西”。“社会认同是指社会的认同作用,或是由一个社会类别全体成员得出的自我描述”。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由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原则建立的。在这方面,强调了“满足个体获得积极自尊的需要”,“对群体内成员给予更积极的评价”。W

已经有许多学者运用社会认同理论研究台湾社会认同问题。笔者的《台湾民意与群体认同》一书也涉及这个方面的研究。一般认为台湾的社会认同指的是:台湾民众作为个体认识到他属于哪一个社会群体,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并以此与不是谁(“他者”)相区隔。高层次的群体认同就是国家认同,即关于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的认同。

笔者通过从日据时代直到当前台湾社会认同的长时段历史考察,发现其中有某种规律可寻,考察的结论是:台湾社会认同的变化取决于三个客观因素和两个主观因素。三个客观因素是:台湾的国际地位,台湾民众在台湾内部的政治地位,台湾在两岸间所处的地位;两个主观因素是:台湾当局的自尊需求,台湾社会公众的自尊需求。这就是说,台湾的社会认同不能只强调主观方面“满足自尊需求”的要素,还应当重视一些客观要素,特别是两岸的要素。本文试图从这一个角度对台湾社会认同的变化提}十{新的解释。

一、台湾社会认同的历史考察

依据上文所述五种要素,首先对台湾社会认同进行历史考察。

(一)日据时代的台湾社会认同(1895—1945)

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民众成为失去中国国籍、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二等公民。这时,决定台湾民众社会认同的客观要素是:1.从国际地位来看,台湾人民无法自称为中国人,也无权自称为日本人。2.从台湾内部来看,日本人是统治者,台湾民众是被统治者,他们为了与日本人相区隔,只能自称为台湾人,即以台湾人为“我者”,以日本人为“他者”。3.从两岸来看,中国大陆的民众是中国人,台湾民众失去中国人的资格,只能自称台湾人,即以台湾人为“我者”,以中国人为“他者”。这是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观要素是:1.日本殖民统治当局,为体现其自尊的需求,必然要把自己当作台湾的主人,而把台湾民众作为效忠于日本天皇的“皇民”,甚至被鄙视为“清国奴”。台湾民众只能称为二等公民的台湾人,不能称为日本人。2.台湾民众从自尊需求出发,既不能称为中国人,也不能或不肯称为日本人,只好认定台湾人的身份,以此与日本人、中国人相区隔。

当然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台湾民众的个人认同还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1.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与日本殖民者抗争,认定自己是中国人;2.甘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力的“协力者”和亲日派,充当日本人的走狗,被称为“三脚仔”,却以“二等日本人”自居;3.受到“皇民化”教育的毒害,对日本有好感,甘当“皇民”“顺民”,自以为是日本人,甚至自愿报名参战,以充当“皇军”为荣。4.为了生活,被迫为日本殖民者服务,多数担任基层T作,除少数为虎作伥者外,多数不忘自己是台湾人。5.既被清政府(或祖国)抛弃,又受日本殖民者欺压,成为“亚细亚孤儿”。他们是认同台湾人的大多数,“这是日本殖民统治留下的历史伤痕,他们的处境和心情理应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山......



主编推荐

1. 集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40年来,学者及专家就台湾问题研究,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

2. 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具有重大科研及社会价值。




精彩内容
收录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40年来,学者及专家就台湾问题研究,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全书分6篇,学者们深刻分析、论述、解读了涉台重要议题、前沿政策、历史文化问题,多数已经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媒体评论
1. 集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40年来,学者及专家就台湾问题研究,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
2. 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具有重大科研及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