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建设视角下的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供给方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产建设视角下的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供给方式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5.87 6.2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振锋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67949

出版时间2022-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796361

上书时间2024-10-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振锋男,黑龙江省汤原县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副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首届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10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地市级、校级课题 40余项,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优秀奖1次;2020年获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1年参与编写的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22年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所带团队获得“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专业创新团队”称号;成功申报北京市职业院校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北京市职业院校第二批工程师学院建设项目;牵头制定两个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分析框架

第三节研究方法、伦理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伦理

三、研究意义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概念界定与分析

一、资产建设

二、资产型社会救助

三、贫困代际传递

四、供给方式

五、个案管理

六、嵌入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资产建设社会政策研究综述

二、资产建设背景下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三、社会救助现行政策梳理

四、个案管理嵌入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五、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六、文献述评

第三章贫困家庭资产现状与贫困特征分析

第一节贫困家庭调查样本基本概况

一、资料来源

二、样本概况

第二节贫困家庭资产现状

一、贫困家庭健康、教育、就业与住房状况

二、贫困家庭收入与支出、储蓄与债务状况

三、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状况

四、贫困家庭社会服务提供与需求状况

第三节 贫困家庭贫困特征分析

一、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低,缺乏资金积累,金融资产匿乏… 67

二、贫困家庭支持网络弱,缺乏自助系统,社会资本不足……69

三、贫困群体就业质量差,缺乏脱贫动机,人力资本贫乏……70

本章小结…

第四章现行社会救助供给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现行社会救助供给方式无法积累金融资产

一、救助标准低,仅能维持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

二、救助供给方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视角

三、现行社会救助供给方式下,贫困家庭金融资产无法得到积累

……

第五章资产建设理论及嵌入社会救助的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资产型社会救助构建策略研究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导论

本章作为研究的开篇,对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确定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如何摆脱贫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如何提升贫困群体的自身能力”“贫困家庭怎样通过金融资产、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积累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个研究问题,并对研究思路作了概括梳理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研究方法与伦理作了说明,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充分的就业制度以及稳定的单位体制和福利模式使贫困问题并未凸显。20世纪90年代初,为应对经济和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变迁、单位体制变革及国有企业改革等社会因素造成的贫困问题,我国开始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拉开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帷幕。上海市于1993年6月率先建立了城市低保,全市月人均收入低于120元的2000多名城市居民得到了救助。199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此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等先后出台,我国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不断据实求索,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一、研究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救助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30多年来,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三位一体”,覆盖城乡居民的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编密织牢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安全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发挥了“托底线”作用,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网底不破。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贫困群体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问题逐渐凸显。首先,现行社会救助供给方式是非生产性的福利制度安排,通过现金转移支付的方式提供维持消费所需的收入,仅能维持贫困群体最低程度的生存,供养了弱者,却无助于使他们变得更强,无法使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无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现行的社会救助无法促使贫困群体产生脱贫动机,无法促进贫困群体的自身能力建设;最后,现行的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无法积累资产,无法实现贫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低保制度建立的时候,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彼得·桑德斯教授曾指出,社会救助制度具有三个“与生俱来”的缺陷:一是这类制度并不能真正帮助救助对象脱贫;二是这类制度是高成本的,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三是这类制度容易同时遭受来自两个方面的拌击,具结果往往对“真正的穷人”不利。

……



精彩内容

本文以“资产建设”为核心概念和重要研究内容,尝试以资产建设为理论研究视角,将资产划分为金融资产、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对资产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型社会救助”这一新型社会救助供给方式,并对资产型社会救助的目标、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本文提出,通过设立家庭发展账户提升贫困群体的金融资产,通过提供个案管理服务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通过提供社会工作精细化服务提升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希冀对资产建设理论进行创新以适应我国国情,并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贫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