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莺乱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群莺乱飞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23 4.8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9104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9821052

上书时间2024-10-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回忆文学世家与前辈作家的交往: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叶兆言在《朱自清先生醉酒说英语》《白马湖之冬》《巴金的最后三部小说序》《父亲和方之的友谊》《郴江幸自绕郴山》《万事翻覆如浮云》里回忆文学世家与朱自清、夏丏尊、巴金、高晓声、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等文人交往的故事、他们与父亲的情谊、在特殊年代的命运,以及对现代文坛的贡献。因为经历,所以同情,叶兆言将宏大抽象的历史洪流,化为日常私人细节,让记忆生发出见证的力量。
回忆少年时期,和父亲叶至诚曲折坎坷的一生
这部作品也是叶兆言个人成长的自传,祖父叶圣陶、父亲叶至诚、伯父叶至善、姑母叶至美都是文坛中人,他的家族叙事里贯穿着“人与历史”的哲思。在他平俗冲淡的点滴回忆中,叶氏家族的生平事迹、坎坷遭遇、举手投足、人格操行被串联起来。家族的疼痛体验里,多少关于历史、时代、社会、人生的沧桑感喟尽寓其中。
回忆六七十年代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在读书荒芜的时期,他不顾父亲“禁令”,长年累月地从家里书房偷书看。《塞万提斯先生或堂吉诃德骑士》《重读莎士比亚》《〈少年维特之烦恼〉导言》《难忘雨果》《想起了老巴尔扎克》《永远的阿赫玛托娃》《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作者的外国文学“阅读笔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阿赫玛托娃、奈保尔等作家的作品在他的少年时期留下了深深印记,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对其人其作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在评点之中,亦可见作者的文学品位。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近期新代表作为长篇历史散文《南京传》。

目录
自序

 朱自清先生醉酒说英语

 欲采蘋花不自由

 白马湖之冬

 巴金的后三部小说序

 纪念

 父亲和方之的友谊

 郴江幸自绕郴

 山万事翻覆如浮云

 记忆中的“”开始

 恨血千年土中碧

 塞万提斯先生或堂吉诃德骑士

 重读莎士比亚

 《少年维特之烦恼》导言

 雨果难忘

 想起了老巴尔扎克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横看成岭侧成峰

内容摘要
     朱自清先生醉酒说英语 读朱自清先生日记,有几处小记录让人会心一笑。譬如喝醉了酒,一向拘谨的朱先生会慷慨陈词,对熟悉的朋友大说英语,这是地道的酒后“胡说”和出“洋相”。事后听别人说起.朱先生很好震惊,也很好羞愧。我们都知道朱先生是个认真严肃的人,酒后失态本不足为奇,发生在他身上却多少有些意外,仿佛做鬼脸,如果是学童倒也罢了,没想到私塾先生也变得调皮捣蛋起来。三十年代初,朱先生以清华中文系主任的身份.去欧洲做访问学者,为此写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传唱一时。不过我更喜欢他的日记,因为这类文字不为发表而作,可以读到更真实的东西。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五日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 早大一有人示我“文侯之命”,问文侯是指重耳否,余竟不知所对,惶恐之至。 即使最有学问的人,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惶恐之至”充分说明朱先生做人的态度。在英国期间,因为英文程度不够,朱先生屡屡遭人白眼。不由得想起闻一多和郁达夫国外留学时的情景,都说中国人出了国都爱国,但是留学的年龄阶段不同,思想情绪也不同。闻和郁在国外做学生时岁数还小,受人歧视,难免孩子气,因此也难免口号标语似的愤怒。朱自清已经是清华的大教授、系主任,他所产生的情绪就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学外国语言产生的自卑。年龄越轻,学习语言能力、越强,反过来,年龄越大,能力越弱。但是年龄大了,理解能力更强,于是弱和强的悬差,让做事认真的朱先生无所适从。出国三个月以后,朱先生第一次做了这样的梦,他梦见自己“被清华大学解聘,并取消教授资格,因为我的常识不够”。这个梦很值得让人玩味,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做了类似的梦,cc梦见我因研究精神不够而被解聘,这是我第二次梦见这种事了”。有趣的是这种噩梦还在延续,过了四年,早已回国的朱先生在日记中写道: 昨夜得梦,大学内起骚动。我们躲进一座如大钟寺的寺庙,在厕所偶一露面,即为冲入的学生发现。他们缚住我的手,谴责我从不读书,并且研究毫无系统。我‘,承认这两点并愿一旦获释即提出辞职。 我想说的是,做学问的人老是自卑和自责,保证不是什么’ 坏事,盲目自大才是可笑的。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把出国留学镀金比喻成为种防止天花的牛痘,胳膊上有了那么一个疤,做学问的便算功德圆满。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比喻虽然尖刻,毕竟涉及了要害。朱先生在日记中曾这样勉励自己,说现在大学里的好位置,差不多都已被归国留学生占满了,像他这种没出国留学过的教授已是硕果仅存,必须自重,珍惜自己的机会,要加倍努力。这保证是当时的实情,留学犹如科举时代的功名,有没有进士出身的身份至关重要。朱先生日记中,屡屡能看到俞平伯先生闹加薪,这让朱先生很为难,作为好友,深知俞平伯的学问,可是作为系主任,不能不考虑到资历,只能让俞一再失望。俞先生出身北京大学,和傅斯年一样,同为黄侃先生的高足,又同是五四新青年,可是傅在国外留学多年,其地位和待遇不知高出多少。一九二〇年俞先生和傅斯年曾乘同一艘轮船去欧洲闯荡,到英国以后,傅先生留了下来,俞先生却因为留学费用不足,玩了一圈潇洒回国,结果没有洋学历便成终生的遗憾。 P1-4

精彩内容
作家叶兆言的文学回忆录。 

回忆文学世家与前辈作家的交往,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醉酒说英语的朱自清,在白马湖畔“静听寒风怒号”的夏丏尊,被“农民代言人”身份所累的高晓声,排队买三丁包的汪曾祺,能吃能睡更能玩的林斤澜…… 

回忆少年时期,以及父亲叶至诚曲折坎坷的一生。 

回忆六七十年代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到歌德、巴尔扎克、雨果,人生阅历与阅读经验相互映照,对经典的解读也因此包含温情。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轻松幽默又考证有据,温厚谦和又睿智犀利,阅读本书便是与作者的一次快意长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