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理的价值维度——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89 6.2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0822436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552612

上书时间2024-10-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王阳明做管理,不只着力于管理的手段选择和效果达成,更关注管理的zhongji目标及其“人性”的德性根源,致力于将如家管理之道融入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之中,以管理的价值维度统摄工具维度,终实现组织和社会更大且长远的共同利益。本书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经典儒家管理思想出发,对王阳明的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历史案例分析,以期让今天的管理者通过领略“阳明心学”的魅力,深刻理解价值维度在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基础作用,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内求本心,进入他心,将心比心,真正体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管理意义。

 

 



作者简介

张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等,已出版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引言:共同价值与管理

上篇自我管理:王阳明的内圣之道

第一章立志

第二章修诚

第三章格物

第四章凡与圣

下篇组织管理:王阳明的外王之路

第五章 明德…

第六章尽责

第七章 求善

第八章奇与正

结语:社会角色与决策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立志

做管理,从哪里开始?儒家给出的答案是,做管理,必须从自我管理开始。难以想象的是,一个连自我都无法有效管理的人,却能有效管理一个组织。既然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那么,自我管理又该从哪里开始?

无论是自我管理还是组织管理,都离不开目标。没有了目标,管理就会失去准绳,不仅没有方向,也不可能进行评价,甚至连衡量的标准都无从谈起。在不同层次的目标中,终极目标的确立最为重要。终极目标是其他各层次目标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源泉,也是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宗旨。因此,自我管理的起点,便在于确立个人的终极目标,那就是立志。

“志”字原来是由“之”和“心”上下组合而成,其中,“之”表示去、往,与“心”组合,指的是心意所向;后来,“之”字讹写作“士”,字形遂变为“志”①,但含义并没有改变,仍表示“心”所要去往的地方。在《四书集注》中,朱熹对“志”字的注解,也是“心之所之谓之志”②。

孟子明确提出“心之官则思”③。也就是说,“心”是思维的载体。但是,思维要得以有效运用,并形成一以贯之的系统思维,则必须建立起自足且自明的逻辑前提或“先验判断”,那便是终极目标,也即“心”之归宿或家园。给思维确立逻辑前提或终极目标,或者说为“心”建立归宿或家园,也就是立志。这是自我管理的真正起点。

儒家历来强调管理者立志的首要性,尤其强调管理者要“志于道”。④这里的“道”,便是儒家的管理之道,即立足于德性前提(“明明德”)来追求更广大且长远的共同利益(“止于至善”)。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①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孔子十五岁便立志追求“道”,孔子这里所说的“志于学”,也就是“志于学道”的意思,即确立起追求儒家管理之道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旦确立起终极目标,人生道路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能矢志不渝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修炼,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达到不同的境界,而不会虚度光阴,浪费精力,更不会有意去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

儒家的“志于道”,不仅在于建立起一个理想世界或愿景,让人得以超越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将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追求理想,关切现实,以理想为参照,来审视和改进现实。孔子之所以能做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甚至于“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关键在于他的志和理想世界既不封闭,也不孤单。不封闭,是因为孔子的理想世界时刻连接着现实世界,并为现实世界中的管理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同时又借助来自现实世界的反馈,不断推动着理想世界的发展和完善;不孤单,是因为孔子的理想世界里有像周公那样跨时空的志同道合者,这让孔子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历史上的“圣人”或伟大管理者相伴。因而,后世的儒者,典型如王阳明,一旦立志,就是要成为与儒家理想世界中的“圣人”或伟大管理者为伍的人,也即立志“成圣”。

“成圣”不仅意味着要将理想融入现实,做经世致用的管理者,而且更意味着要以儒家理想世界中的“圣人”为榜样,做一名践行儒家管理之道的伟大管理者。王阳明12岁便立志“成圣”。

11岁时,王阳明随祖父王伦来到京城,与在京为官的父亲王华一起居住。王华在前一年,即成化十七年(1481)高中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王华安

排王阳明在京城读书。

12岁那年,有一天,王阳明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

……




精彩内容

做管理,不只着力于管理的手段选择和效果达成,更关注管理的优选目标及其“人性”的德性根源,致力于将儒家管理之道融入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之中,以管理的价值维度统摄工具维度,最终实现组织和社会更广大且长远的共同利益。本书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经典儒家管理思想出发,对的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历史案例分析,以期让今天的管理者通过领略“阳明**”的魅力,深刻理解管理的价值维度所具有的基础作用,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内求本心,进入他心,将心比心,真正体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管理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