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73 6.2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一介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84480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353765

上书时间2024-10-1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汤一介,当代有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意识”与“寻根意识”的结合
???
——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设想 
儒学的现代意义?? 
???
——兼论“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 
儒学能否“现代化”?
论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中国的儒道文化可以让文明不再冲突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
“善” “美”问题

论儒家哲学中的“真” “善” “美”问题 
论“天人合一” 
论“知行合一” 
论“情景合一”?? 
?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哲学思考 
中国文化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 
论“普遍和谐”?? 
论“和而不同”的价值资源 
论儒家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论老庄哲学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论儒家的境界观?? 
论“内圣外王”??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略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正义观
论儒释道观生死问题的态度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论儒家的“礼法合治”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要重视《道德经》注疏的研究???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我们为什么要编纂《儒藏》?

内容摘要
    见附页
论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  儒学的“反本开新”
我们为什么要编著一部《中国儒学史》,这是由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而“儒学”在我国的历目前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目前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华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希望了。因此,我们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估计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文化(“中学”)在与西方文化(“西学”)的搏击中节节败退,“全盘西化”(或“全盘苏化”)占尽上风,甚至“打倒孔家店”成为某些中国知识分子标榜“进步”的口号。可是在这样艰难的“中学”日衰的形势下,中国仍然有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一方面坚忍地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很好传统,另一方面又以广阔的胸怀融合着“西学”的精华。他们深信“中学”,特别是“儒学”不会断绝,自觉地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存亡继绝”的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学者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能为当今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反本”必须要对儒学的源头有深刻的了悟,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我们对儒学的来源及其发展了解越深入,它才会有对新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开新”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这必须对儒学做出适时的、合乎时代的新解释。“反本”和“开新”是不能分割的,只有深入发掘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我们才可能适时地开拓儒学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敢于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新问题,才能使儒学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和更新,使儒家在21世纪的“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以贡献于人类社会。
二  儒学与“新轴心时代”
在当今世界处于优选化的形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的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正因为在这人类社会处于优选化的时代,使得各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处在极其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关系之中。人类社会如何从这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之中找出一条出路?在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世界各地的思想界出现了对“新轴心时代”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回顾我们文化发展的源头,希望从人类的历史文化智慧中找出一条能使世界走上健康合理的“和平与发展”道路,这无疑是各国人民所希望的前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提出的。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古波斯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古波斯有索罗亚斯特,形成不同文化传统。这些文化起初并没有互相影响,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相互影响中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雅斯贝尔斯说:“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①例如,我们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其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而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后,充分吸收和消化了佛教文化,再次回归先秦孔孟而把中国儒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人类社会进入新千年之际,人类文化是否会有新的飞跃?雅斯贝尔斯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印度和西方对轴心期的回忆,或曰“复兴”的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华文化又有一次“复兴”的机会?我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民族的复兴过程之中,而民族的复兴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精神支柱,毋庸讳言,“国学热”的兴起,可以说预示着,我们正在从传统中找寻精神力量,以便创造新的中华文化,以“和谐”的观念贡献于人类社会。我们可以看出,自20世纪末,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重视的趋势,而进入21世纪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读经”“读古典诗词”,恢复优良的道德修养传统蔚然成风,不少中小学设有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老子》等有关课程;社会各阶层、团体、社区也办起了读古代经典的讲习班和讲座等。这一潮流也影响着我国的高层领导人。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对有力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在深入研究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更加关注和有较深入地研究了。他们知道,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我们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欢迎,两百多所孔子学院的建立,儒学经典将要被译成外国的八种文字,这无疑可以说是儒学在“新轴心时代”得以“复兴”的明证。我认为,中国文化必须在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中“复兴”,必须在吸收其他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优选文化中的很好成果中“复兴”,必须在深入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价值以贡献于人类社会中“复兴”,当然也必须在努力寻求我们民族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资源中“复兴”。因此,我们期待着和各国的学者一起为建设优选化形势下文化上的“新轴心时代”的早日到来而努力。在欧洲,经过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思潮的批判之后,出现了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他们认为:“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对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持批判态度……以建构一个所有生命共同福祉都得到重视和关心的后现代世界。”①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者还认为,在崭新的时代,每个人的权利都获得尊重,如果说靠前次启蒙的口号是“解放自我”,那么新世纪的第二次启蒙的口号则是尊重他者、尊重差别,他们提出“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宇宙有机整体观,以此反对“现代二元论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里夫金在他的《欧洲梦》中强调,在崭新的时代,每个人的权利都获得尊重,文化的差异受到欢迎,每个人都在地球可以维持的范围内享受着高质量生活(不是品质生活),而人类生活在安定与和谐之中。② 因此,他们认为,必须对自身的前现代传统某些观念加以重视,要重视两千多年前哲人的智慧。印度在1947年取得了独立。在她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许多民族运动的都把印度的传统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武器。国大党的甘地已采取把印度教和民族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因此国大党在指导思想和人员构成上都有明显的印度教特征。③ 20世纪中期印度思想家戈尔瓦卡就提出:印度必须建立强大的印度教国家,他特别强调“印度的文明是印度教的文明”。④ 他们认为,只有把印度人民的宗教热忱和宗教精神注入政治中,才是印度觉醒和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印度民族的复兴必须依
靠其自身印度教的思想文化传统。印度人民党同样崇奉印度教,它是一种以“印度文化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或者称为‘印度教特性’”。他们认为,“可将印度现在同过去的光辉连接起来”,“以印度教意识和认同来重建印度”。① 人民党的思想家乌帕迪雅耶提出的“达摩之治论”就是要把印度教“种姓达摩”观念与现代人道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其目的是要用这种学说来捍卫印度教的传统文明和精神,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国大党和人民党交替执政,就说明印度教在印度的复兴。② 这有力地说明印度正是“新轴心时代”兴起的一个重镇。这是不是可以说,在优选化的情况下,中国、印度和欧洲都处在一个新的变革时期,他们都将再一次得到“复兴”的机会?我认为,雅斯贝尔斯的看法是有远见的。这里,我必须说明,我并没有要否定其他民族文化也同样将会得到“复兴”的机会,如拉美文化、中东北非地区的伊斯兰文化等,但是,无论如何,中国、印度、欧洲(欧盟)的“复兴”很可能预示着“新轴心时代”的到来。

主编推荐

     
     
  1. 梳理了国学大师汤一介哲学思想的历程,反映出汤一介对传统文化与当下思考的内在构成,一本书读懂汤一介。
  2.  
     
  3. 以时间与空间为轴,站在纵横交叉点上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前瞻性。
  4.  
     
  5. 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个“合一”与普世价值观之间的对应关系,其背后蕴含的创造性思考凸显出的中国哲学的魅力。
  6.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诠释,在更全面的展现大师精神世界的同时,激发读者对其整体哲学思考的兴趣,进而提升社会整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信心。 
 

精彩内容
本书集中反映了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在本书中,汤先生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命题与理论基础入手,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对应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三个价值,这是汤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一个全面思考,亦是对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何在的思考。与作为基本哲学命题的三个“合一”密切联系的,就是体现宇宙人生论、境界修养论、政治教化论三个方面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汤先生将之归纳为: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内圣外王之道。本书是汤一介先生就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问题的阐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