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 第七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 第七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8.02 6.0折 12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永贵,张学科编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284260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9元

货号10801571

上书时间2024-10-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1941年
  论现阶段的中国出版活动
  抗战中出版界的成就和趋势
  出版事业的厄运
  一个吁呼:从出版界走到读书界
  从一月新书看全国出版界
  一年来的古城出版界
  四年来的上海出版界
  上海书店全盛时代
  死寂的出版界
  山东敌后的出版界
  出版物伦理化的建议
  论出版三昧
  出版界旧事
  闲话出版界
  书肆源流考略
  精神食粮荒
  精神食粮的供应问题
  由读书想到精神食粮缺乏
  桂林邮局停寄书刊问题
  从书价谈到普及图书教育
  上海的旧书业
  上海旧书买卖
  旧书摊
  旧书摊——无病呻吟之一
  出版法制论
  略谈言论出版自由
  再谈言论出版自由
  原版与翻版
  中国杂志出版概况
  在北京出版的几个学术杂志
  略论上海出版的有关家庭妇女的刊物
  精神食粮:报章和杂志
  谈民众读物
  民众读物与社会教育
  谈儿童读物
  论课外读物
  补救教科书荒的几种具体办法
  对于教科书问题之我见
  教科书的改进问题
  我们需要的国文教材
  从国文教材的革新谈到各科教材的革新和国家编印的图书
  我对于编辑边疆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几点意见
1942年
  抗战五年来之教育与文化(节选)
  战时出版物的供应问题
  王云五先生论述出版事业
  打破出版事业的难关
  出版物的营养和滋味
  总动员后的出版界
  出版界之过去与将来
  出版节约与调济
  与文化有关系的纸的问题
  纸荒问题
  谈精神食粮
  为国民精神食粮呼吁
  著作家与出版者
  桂林文化巡礼——蓬勃的书业
  新兴的文化城——桂林
  出版事业在广西
  雨天杂写之四(节选)
  旅途杂记二则
  战时出版政策之商榷
  精神国防的第一道哨兵——图书审查(图书审查系包括图书杂志审查而言)
  谈“言论开放”
  取缔不良读物
  书林逸话
  谈旧书店
  谈旧书店补遗
  西书铺之今昔
  谈选文
  谈民众读物
  论民众读物的整理
  民众读物的改革问题
  儿童读物问题之研究
  国民教育的教材问题
  国文的教材问题
  对现有小学教材之研究
  谈中学国文教材
  坊间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白话文教材之批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材教法研究讲稿
  皖南“教科书荒”问题的解决
1943年
  中国新出版业史话
  中国近三十年来之出版界(刊印总述)
  出版文化的指标
  当前出版事业的量与质
  漫谈目前的出版界(一)
  谈出版
  纠正书业风气
  文化人改行
  文艺书刊不是“糖果”——为印维廉先生“营养论”而作
  检视当前的出版界——并答张静庐先生
  合作,共存
  出版者应该要赚钱
  不要在困难前低头
  投机的出版市场
  祝重庆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成立
  精神食粮问题
  书局职员的生活
  战后的精神食粮
  书报下乡
  关于书的广告
  书店门市书籍布置问题
  书店生活的一面
  出版物与商品
  书籍的恐慌问题
  严重的买书问题
  请学校当局节省书本
  谈书店
  昆明出版物现况
  书林逸话(下)
  北京的书业
  北京旧书肆
  厂甸的书摊
  记武昌之旧书店区
  论“立言之难”
  百分之四一点七
  一年来的陕西图书杂志审查
  急待取缔的色情书报
  保护作家的健康
  关于保障作家生活问题
  评桂林出版社的英文书
  儿童读物的商榷
  儿童读物的贫乏
  关于初中国文教材
  中学国文教材问题
  中学教科书应速改编
  中学国文教材问题

内容摘要

论现阶段的中国出版活动林觉夫()长足进展的新兴企业提起出版事业.很容易令人想起隋唐盛世的木版印刷.然而那已经是历史的往事了,给中国未来的出版业打下基础的.决定中国出版活动路向的,却完全是近几十年的事,换句话说,离开了近代印刷术和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出版事业波澜壮阔的景象是难以想象的。回头瞻望一下近几十年的中国出版界.虽尽多浮沉兴衰的迹象.然而基本的路向是分明的,出版事业正以急剧的速率向前迈进着,从一九零一年(辛丑和约)签订到一九一八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之间的十七年,由于革新运动的抬头和民国的肇造.对教科书和宪法典籍的普遍要求已经大大的刺激了当时的出版业.使出版活动和市民层的商业行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新兴的企业。以后,经过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图书馆运动时期,人为的努力,时势的推移,更使出版活动长足进展,一日千里。王云五先生说的:在短短的四十年间,中国出版物的数量或者抵得上过去的一千多年。绝非夸大之语。实际上,近代中国出版界中,王云五、陆费伯鸿、张菊生、张静庐诸出版家的事业史,简直就是一部廿世纪中国出版史的缩影.他们的激荡的甚至屡蹶屡起的生平.说明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出版活动虽然在苦难的环境中,却很能弯弯曲曲地发展向前,而月。在若十时期,更跨着可观的虎步。出版企业在一般企业中是有特殊的意义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状态中,吴荪甫先生(姑且借用这《子夜》中的典型代表我们的民族企业家罢!)的纱厂被帝国主义资本打得落花流水.王云五先生的商务印书馆,却于吃了日帝国主义的炸弹之后,仍能欣欣向荣.蓬勃开展(商务印书馆遭劫后复兴五年间的新出版物.种数当于一.二八以前三十五年全部出版物百分之八十五)。正说明出版企业受制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者较少(自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绝不是发展大规模的、健旺的㈩版业的经济基础),被革命势力文化浪潮所影响者较大,唯其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革命运动,表现过历史的高潮和低潮,文化运动也在错综复杂的境况下,迂回曲折地前进。出版事业在表面上便有时呈现着起落兴衰的状态,然而基本动向却是日有进展的.如果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可以作为中国出版事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该馆的发展正充分说明中国出版事业的扩大。试列举一项数字.自商务印书馆创立迄于战事初起,恰满四十年,前三十年的出版物约共五千七百种,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二册,后十年的出版物约共九千六百五十四种.一万八千零零三册,如以最近十年而论,则前五年的出版物为二千六百十四种,四千四百八十册(即自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一)。后五年的出版物为七千零四十种,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三册(即自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六)。发展的速率显然是很可观的,商务在战前数年间出版物种数约占全国总出版物种数的百分之五十,从这个数字以概观其余,说我们的出版企业日有进展,该是没有疑义的(上列数字见去年五月王云五先生在香港无线电台的广播报告)。战前中国的出版活动,彰明较著的特质是:第一,偏在的。由于沿海沿江的大都市,尤其是上海,作为战前经济的重心,是一切大规模的经济行为的汇聚点,战前的出版活动.便有百分之八十五以它为根据地,编辑和印刷的机关,麇集在闸北和公共租界的东区北区,称为文化街的四马路,不仅是上海的,也是全国的文化街。其他百分之十五的出版活动,分配在平津港汉各都市。在全国文化粮食的供应上,靠着正常状态的交通条件,前者有着决定作用。第二,纯粹商业组织的。一般的出版机构,多由出版商一手经营.........




精彩内容
     书稿为1941年至1943年期间出版方面的评论的汇编,其中有对出版禁令的抗议,对出版自由、良好出版环境的呼吁,对编辑图书的批评与建议,对当时的图书和各种期刊的评述……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民国初期出版界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也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