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出版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26 6.0折 5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养志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4236552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1625865

上书时间2024-10-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养志,男,汉族,党员,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靠前政治专业(俄罗斯经济研究方向)博士学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级学术创新人才;现任北京印刷学院校长助理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在从事教学和管理的同时,开展学术研究。曾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篇以上。曾经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研究成果主要以两个方面的学术领域呈现:一是开展传媒经济、版权产业研究。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俄罗斯体制转轨的经济学分析》、《WTO新议题:争论·影响·对策》、《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版权贸易研究》、《北京版权贸易与版权产业发展研究》、《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思维》、《首都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俄罗斯传媒经济改革与发展》、《出版产业转型研究》、《传媒经济学》等。二是开展出版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主持北京市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级重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重大项目1项。这方面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和提升工作效果为目标,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升到学理层面,以学术研究支撑工作实践的科学性、针对性。出版学术著作《媒体传播类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本文集收录的文章就是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学术兼职有: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建设1.领悟学科内涵 科学发展学科2.论出版学学科的规范建设3.谋发展积聚学科优势 重特色创新育人模式4.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5.论基础学科组织的规范建设6.学科建设效率问题研究7.媒体传播类应用型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8.借鉴品质学科建设经验 积累传媒类标志性成果9.学科队伍建设的关键是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10.出版传媒学科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分析11.学科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12.明晰学科建设意义 解读顶层设计内涵 助力跨越转型发展13.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思路与举措14.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普通话”与“方言”的结合15.论出版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1.对大众化教育时期研究生质量问题的思考2.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 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3.印刷教育结硕果 传媒工程谱新篇4.从培养方案视角看传媒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5.面向需求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6.出版硕士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7.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与举措8.台湾地区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特色与借鉴9.传媒高等教育靠前化的思考10.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11.提升学生核心素质 打造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12.扎根新闻出版行业 构建“大思政”格局13.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14.扎根出版行业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传媒人才15.坚定文化自信 以“出版方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16.红色出版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纲要”课教学的路径探索17.“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探索18.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内容摘要

领悟学科内涵科学发展学科——对北京印刷学院学科建设的思考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主体与核心应当是学科建设,这是因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与主题,同时学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学科建设规划就成为重点和核心。这是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其发展战略规划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发展战略规划的鲜明特点。要制定科学的学科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规划落实到有序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准确领悟学科的基本内涵,把学科的一般理论与学校多年积累的办学特色和客观实际相结合,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科的内涵

“学科”一词,是人们对科学领域或知识范围进行分门别类的统称。这种对科学领域或知识范围的分类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表现为“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这一体系依次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是高校中心工作的永恒主题,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学科的建设要素包括学科研究方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基础条件、学术交流及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建设层次不同,对七大要素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异。如对于硕士授权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要求就不一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别。但就每个具体的要素来说,都有一定的、必须满足的条件或者规定。

高校的学科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其成果最终通过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来体现。学校作为人类社会知识传授体系的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及教学内容需要按学科设置,分专业培养,以课程支撑;而其研究活动则也按学科划分,分专业组织,以方向支撑。由此可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且充分理解和明确区分的是学科、专业、课程、研究方向这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1.学科

学科是知识的分类,理论上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自己理论体系的逻辑统一,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前瞻性;实践中强调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科群的形成,而且要求通过不同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支撑来凸显学科优势。学科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供基础。

2.专业

专业是学科的延伸和应用,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合学科知识而编制的(具体)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专业的形成,首先都是以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主体来构建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组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经济学专业的设置,首先必须考虑经济学门类的系统理论知识,其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遵循国家专业目录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组织诸如管理、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专业在理论上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逻辑一致性,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社会对具备系统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求各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强调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应用性。

3.课程

课程是学科的基本载体,集中反映着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课程建设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教材)往往被看作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课程又是构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或者说,专业教学计划是由课程构成的。按照专业发展需要的科目而设置的课程,贯穿于专业系统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配置、时间与进度的安排都与课程有关。与此同时,专业教学计划还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来实现。课程结构通常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即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等等。

4.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学科优势的具体反映,是一所高校在一定的学科门类下通过多年的学术积累逐渐凝练而成的、建立在该学科系统知识之上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学科特色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标志或品牌,也是凝聚队伍、打造学术大家的基本平台。研究方向应相当于本学科领域内的三级学科,对研究内容的覆盖面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研究方向既要最大限度地与队伍组成、科研成果等保持一致,又要体现出本方向研究的连续性、继承性,方向与方向之间的连贯性、逻辑性,……




主编推荐

本书是针对出版传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题研究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和提升工作效果为目标,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升到学理层面,以学术研究支撑工作实践的科学性、针对性,对推动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学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精彩内容

本书是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出版传媒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全书以文集形式呈现,收录了30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出版传媒学科的学理性研究,涉及整体性分析和学科建设要素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出版传媒人才培养的研究,关注点在体现复合应用型培养定位的研究生教育层面。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推动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学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