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02 4.3折 88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高江涛//李平|责编:秦艳兰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ISBN9787545723007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253708

上书时间2024-10-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以山西省重要古文明遗址考古发现为依托,辐射全国其他5000年文明重要遗址,选取其中18个有典型代表性的遗址,,爬梳连缀,深度挖掘,用一线考古队长讲述考古发现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奇妙、惊喜、探秘以及每个遗址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等,用考古发掘出的实际证据,力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及多元起源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以让读者在轻松的文字中了解重要的学术内容。



作者简介



目录
 《考古队长现场说(中华何以五千年)》无目录

内容摘要
     这是一处从未见过的建筑遗迹,接近超出了考古队员最初的想象,一时间,考古探索陷入僵局。 所有的事恰如上天完美的安排,就像那场及时的春雨一般。就在大家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考古队里来了两位“贵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武家璧博士和石云里教授。武家璧博士满脑子的天文学知识,面对这个前所未见的遗迹。他自然不自然地从天文学方面去思考。他注意到,如果是柱间缝隙,它们面对的恰恰是塔儿山,塔儿山位于东方,恰是太阳升起之处,那会不会是通过缝隙来观测日出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考古队马上开始制作带缝隙的架子,准备竖在原址上以观测日出,看看有无规律可寻。 经过无数次锲而不舍的发掘、观测和天文学计算,到2004年春季,考古队员们逐步确认确实存在12道柱缝,并判断这些缝隙是用来观日出、定节气的(图六)。 真是这样吗?4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可以确定节气了吗?我们熟知的“春雨惊春清谷天”,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出来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这一惊人的发现必定要轰动全世界! 因为,在此之前,喜欢天文学的人们一提起神秘的天文遗迹,总会说起巨石阵,那是欧洲有名的史前时代神庙遗址,也是英国的标志之一。巨石阵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被认为建于公元前2550一公元前1600年。在一大片草地上,横着、竖着一些看似毫无规律地摆放着的大石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巨石优选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呈环形排布,直径超过100米,极具震撼力。更让人们惊奇的是,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着的石柱上的。有人认为建造这样宏伟的巨石阵是为了记录太阳的轨迹,有人认为是墓碑或是祭神所用。但这些巨石是如何搬运到这里的,它们这样摆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至今是个谜。甚至有人认为这里不是人类的遗迹,而是天外来客的建筑。 如果陶寺这个地方比巨石阵还早几百年就涌现出谜一样的天文建筑,对世界来说,不啻为一场“考古大地震”。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新的难题又来了。许多考古界的同行参观、考察之后,对这个少有的遗迹提出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柱缝是怎么形成的?二是用于观测的圆心点是用现代天文学理论计算出来的,那么4000多年前的先民的观测点在哪里呢? 这些问题都是核心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这处遗址就无法圆满地定性。 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通过对柱缝的解剖,考古队员ll京奇地发现,柱缝仅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之下的夯土是一体的。这就告诉大家,古人应该是先夯筑一道弧形的墙,再在地面规划出必要的缝隙,之后筑起柱子。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观测点是观象台的核心,相当于“心脏”或“大脑”。这里如果真是观象台,那么古代先民的观测点在哪里呢?当时,能发掘的地方基本都发掘完了,只留下当时用于观测的土台子,台子上有学者找好的现代观测点。只有把这个土台子挖掉才能做完整的发掘,但是一旦挖掉土台子,现代观测点也就随之消失了。怎么办?考古队员想到一个好办法,在观测点上用洛阳铲打一个洞,洞里灌上白石灰,等于将这个观测点移到了地下,这样,即使土台子被挖掉,还能找到发掘面上的观测点。 土台子挖掉后,来陶寺进行考古实习的博士生高江涛开始发掘这一部分。他用手铲刮平面的时候发现了弧线,之后在何努先生的指导下,刮出四个近圆形的圈组成的圆形夯土台子,而移下来的观测点恰恰落在直径约25厘米的最内圈的中心上,与正圆心仅有4毫米的误差——古今观测点重叠在了一起,在场的人瞬间沸腾了。 就陶寺遗址的出土遗迹是否为古代的观象台这一问题,2004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会上虽然还有些不同意见,但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专家,尤其是天文学家的认可。 那么神奇的观象台是怎么运转的呢? 观象台的使用离不开三个部分,即塔儿山、观测柱(缝)、观测点。 塔儿山是天然条件。塔儿山很好奇特,它位于观象台的东面,是太阳升起的方位。塔儿山山势大体呈南北向,优选峰向南北两侧展开,似一个人张开双臂作怀抱状,所以又称“大尖山”“卧龙山”等(图七)。它不仅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么简单,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太阳会从山脊不同的地方升起。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太阳从塔儿山不同的地方升起,与物候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而这一玄机,通过观象台这一大型建筑“仪器”,是可以有规律地展现出来的。所以,塔儿山成为4000多年前陶寺遗址建有观象台的自然而独特的原因。 观测柱形成12道观测缝,观测缝汇聚到观测点。这样,我们站在观测点,通过观测缝就可以看到太阳从塔儿山露出并离开山脊的神奇时刻,之后,太阳便被柱子遮挡看不见了。或者说,太阳升起,一道光柱透过柱缝打在观测点的神奇时刻,就是一个4000多年前的节气。今天我们知道,2号缝的神奇时刻对应的是冬至,12号缝的神奇时刻对应的是夏至,7号缝对

精彩内容
     本书以山西省重要古文明遗址考古发现为依托,辐射全国其他5000年文明重要遗址,选取其中18个有典型代表性的遗址,爬梳连缀,深度挖掘,用一线考古队长讲述考古发现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考古发掘过程中的奇妙、惊喜、探秘以及每个遗址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等,用考古发掘出的实际证据,力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及多元起源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以让读者在轻松的文字中了解重要的学术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