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47 1.9折 59 全新

库存4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57015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8455691

上书时间2024-09-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萧红弃世已逾七十载。关于其短促一生的叙述至今热度不减,流传于世的传记近80种。仅今年十月之前,借助电影《黄金时代》上映之机,出版的萧红传记就近十种。萧红的作品远没有其生平受人关注,而关于萧红生平的一遍遍叙述,焦点始终是她跟几个男人的故事。弃世时年仅31岁,一个年轻女子跟多个男人的故事,或许是人们叙述萧红的直接驱动力。除了文字叙述外,近年的影像叙述更是将她一次次推至舆论风口。只是,我悲哀地看到,萧红每一次被关注,便招来无端的羞辱、谩骂。这是萧红的悲剧。临死前沉痛说出“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的她,自然无法想到自己的苦难,七十多年后,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成了男人的谈资,成了激发年轻的网络女写手快意辱骂的灵感,亦成了人们寻找道德优胜的明证。叶君编著的《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萧红。

作者简介
叶君,男,1971年生,湖北省浠水县人,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首届萧红文学奖得主。著有《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萧红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乡土·农村·家园·荒野──论中国当代作家的乡村想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等,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萧红与家族

 一 家族源起

 二 祖辈父辈

 三 父母、生日及名字

 四 身世之“谜”

 五 童年经验

 六 升学与订婚

 七 求学梦的破灭

 八 从对立到精神和解

 余论

第二章 萧红与萧军

 一 初识与狂恋

 二 祛魅与还原

 三 安家商市街

 四 一个南方的姑娘

 五 自我命名背后

 六 东京与上海

 七 上海与北平

 八 萧军日记里的二萧

 余论

第三章 萧红与鲁迅

 一 二 萧与鲁迅夫妇

 二 传闻背后:萧红的深层悲剧

 三 鲁迅眼中的萧红

 四 萧红眼中的鲁迅

 五 萧红与延安

 六 影响与传承

 余论

第四章 萧红与端木蕻良

 一 如何可能:关于端木蕻良

 二 初识之前的萧红

 三 终结与开始

 四 “弱”与“恶”

 五 悬疑:生前与死后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萧红传记目录

附录二 萧红年谱

后记

内容摘要
    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民间亦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在关东张氏家族第四代身上便得到印证。“维”字辈同宗兄弟16人,大多平庸,或多或少丧失了祖辈、父辈兴家立业,体认自我价值的志向与豪情,更缺乏父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大多坐拥祖产,享受着一份优越的生活,其中不乏油嘴滑舌、游手好闲之徒。忧患意识丧失,家业也就日复一日坐吃山空。个别支脉虽然家教依然严厉,亦不乏很好子弟,但终难力挽整个家族所呈现的颓势。随着家业颓败,张氏家族各支脉间基于血缘的向心力亦渐渐丧失,整体的分崩离析势在必然。

    《东昌张氏宗谱书》里不时出现对“维”字辈族人的负面评价。排行的张维新,其寥寥数语的“生平事纪”中,就有“失学后业商,因家道康足,故不耐劳苦,弃商后,家族分关,遂执理家务”等语;而从行七张维垣的生平事略中,则可窥见张氏子弟当时的大致情状:“念书无多,务农为业,执理家务,族中均堕落不堪,由公着手诸事颇有成绩,惜乎天不予以寿考,使有为者不得展其才抱,家庭兄弟以公为很。于五十许病故。”排行第八的张维城,其堕落之状在张氏家族子弟中颇为典型:“读书无多,转务农耕,分关后,性好酒,颠倒终日,不理家务,故家亦由是不振。”排行第十五的张维财与之类似:“幼曾就学,弱冠料理家务,年渐长好酒多言,每日大有无酒难过之势,量小故饮无不醉,日日沉沦,以致家业不振。”当然,也有不思进取,消磨岁月的张氏子弟,如排行第十二的张维清,宗谱书载有:“公幼习文学,亦入场考试,未中。返家闲居不事产业,日以渔酒消磨岁月。”张维清归隐乡里,钓鱼终日虽年逾古稀不曾稍改。“篮鱼沽酒”的渔翁生活,让他在同辈中得享高寿,终年76岁。子弟堕落不思进取,自然与家教有关,张维城和张维财分别是张佐长子、三子;张维清为张焕次子,他们都生活在宾县猴石屯。

    张氏第四世继承父辈所创基业,保持一份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者亦大有人在。张殿独子张维祺排行第九,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十二日,终于光绪十三年(1888)十月二十四日,享寿39年。张维祺生性刚毅、廉正、公平,幼年稍读诗书,颇知文理。因父亲早丧,无人理家,不得不弃学继承父志,经营大荒沟窝堡。在其勤谨、悉心打理下,日积月累,家业稍有好转。光绪丁亥年,张维祺前往呼兰办事,住在张维祯家里,不幸偶染时疾,医药罔效,与世长辞。遗有三子(廷兰、廷栋、廷槐)四女,皆未成年。

    张维祺夫人孙氏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4)二月二十二日,终于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十一日,享年81岁。张逝后,所幸孙氏贤惠能干,年仅35岁,仍继承丈夫遗志整理门庭。担心子女少不更事,不知进取,便择师教次子读书,长子助理家务。在“室无燃灯之油,仓无充饥之粟”的危难中振兴家业,子女成.人。晚年本可稍享安闲,不料身患疾病,不能起立,辗转病榻数载而逝。孙氏赢得族人深深敬意,宗谱书评价为“德孝兼全”。值得一提的是,宗谱书明确记载,张维祺和孙氏次女适“滨江太平桥陆氏”。

    萧红二伯父长女张秀珉毕业于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女子中学(萧红母校)高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教育工作,作为知识女性,对家族往事的回忆,可信度比较高。据其自述,在哈尔滨读书期间,她在呼兰张家吃住三年,1930年离开,对萧红早年经历自然比较了解。她说:“后来听说她(萧红――论者注)是从北平跟着陆忠禹(字哲舜)一起回来的。忠禹是福昌号腰张家二姑生下的孩子,他们哥儿四个,名字叫尧舜禹汤,中间全是一个哲字。二姑嫁到哈市太平桥陆家去了。腰张家二姑虽然也姓张,但与我们福昌号张家并非直系亲属,是出了五服的一支。”①由此可见,宗谱书上所提适“滨江太平桥陆氏”的张维祺次女,就是1930年鼓励萧红出走北平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的陆表兄母亲――作为萧红姑母的“张家二姑”。张秀珉所谓“出了五服”似乎并不确切,陆母与萧红父曾祖同为张明贵。P50-51

    

主编推荐

 
  
   

       萧红,与张爱玲齐名,一代才女,20世纪30年代的洛神,鲁迅*欣赏的女作家!是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和监制,汤唯、冯绍峰、王志文等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获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片和**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上映后,萧红传记铺天盖地,但真正值得品读的作品寥寥。《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对骆宾基、葛浩文、铁峰、季红真等著的几部有代表性的萧红传记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摒弃了观照视野的单一和一些陈旧的观念,力图完整、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女作家的一生。真切的了解这位传奇民国女作家的情爱往事,触摸心灵、澄清讹误、解开谜案!从这种角度来说,读萧红,只此一本便足矣。 
   
  
 
 

精彩内容
《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为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与生命中的三位男性之间关系的专著。萧红成长的20世纪20、30年代,是东北地区从地方军阀统治转向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的历史时期。年轻时期的萧红因求学而与家庭决裂,遇见萧军后离开东北,而后受到鲁迅提携闻名上海。抗战爆发后和萧军分道扬镳,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病逝香港。毫无疑问,在萧红短暂的人生历程里,萧军、鲁迅、端木蕻良三个男人对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自从萧红逝世以后,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时期对萧红作了带有主观倾向的叙述,甚至附加上了政治色彩。萧红与三人的关系也为后人不断揣测。作者在比对各种萧红研究著作中的说法之后,用相对客观的视野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该书进一步完善了萧红生平的研究,对认识她的作品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媒体评论

  萧红写过很多故事,本人也有很多故事。关注萧红者,或关注其所写的故事,亦可关注其本人的故事。萧红一生形迹是一部大文本,其爱恨、出处、荣辱、生死等确实应研究。观萧红一生,可知其人得失,亦可知时代变迁,对今日亦尚有益。据叶君先生统计,1947年至今中日美学者所出萧红传记计有61种,洋洋大观,然而大都集中于萧红的情感纠葛,且演绎颇多,故可观少,读者亦以窥探名人八卦心态待之。叶君睹此而心生愤慨,作《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本实事求是之精神,悉究萧红与其家族、萧军、鲁迅、端木蕻良之关系,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去加其身之污名,是正名之作也,有功于萧红、其家族、萧军及端木矣。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青年批评家刘涛
 
该书*的特点是,既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立足生命经验,呈现并透析萧红生命中重要的选择与转折。与此同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研究萧红多年,仍能保持客观的立场,从独特的视角完成了一次对萧红的还原与完型。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张晓琴

  叶君教授的新作《萧红和生命中的他们》是在他的萧红传的基础上的再研究。叶君秉持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传统,在考据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对萧红的传记资料以及旁及的书信、日记等信息进行了全面而精细的爬梳,对每个有代表性的传记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点 评,厘清了萧红生命中一些重要的、纠缠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诠释传递了叶君的人文情怀和世界观。钱穆说对历史要有“温情的敬意”,我以为这是我们开启历史现场的钥匙。设身处地地理解一个人比恣意地评判一个人要更为困难。因为评判别人我们往往依据的是自己的立场、道德、知识和情感方式,而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必须走近她身边,返回她的时代,甚至蹲下来,闻一闻当时泥土和野花的气息。叶君的写作在如何想象女性、如何为女作家作传上具有范式意义。考据是义理的基础。有了清晰的梳理、详尽的史料,我相信随后的萧红作品的解读和研究也会被推进 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准。萧红的文学成就将会得到更加清晰的评估,萧红的文学遗产必将与张爱玲一样被后世更多的作家们继承。这是当代文学的福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申霞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