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96 6.2折 ¥ 60 全新
仅1件
作者齐宏拓[等]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75496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729272
上书时间2024-09-29
齐宏拓(1982.8一),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PMI认证项目经理(PMP)。长期从事装配式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智能建造等方向的研究,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结构设计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刘界鹏(1978.7一),山东青岛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教授,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建造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长期从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建筑智能建造等方向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3部和教材1部,主编行业及协会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丁尧(1989.5一),河南安阳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助理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长期从事装配式结构、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建筑智能建造等方向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周绪红(1956.9—),湖南南县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教授,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Fellow,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长期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智能建造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副校长、长安大学校长、兰州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
第1章装配式建筑概论1.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1.2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参数1.3装配式建筑分类1.4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1.5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参考文献第2章 项目管理概论2.1项目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2项目管理2.3项目集与项目组合管理2.4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5项目管理工具2.6项目计划与控制参考文献第3章EPC项目管理3.1EPC工程总承包3.2EPC项目组织3.3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3.4EPC项目管理过程3.5EPC项目管理的内容参考文献第4章EPC项目设计管理4.1 设计组织与策划4.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4.3设计工作分解结构4.4设计计划管理4.5设计进度及成本综合控制4.6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4.7设计文档管理
参考文献
第5章EPC项目施工管理…
5.1 装配式建筑EPC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模式
5.2装配式建筑EPC项目施工组织策划
5.3装配式建筑EPC项目施工进度管理
5.4 装配式建筑EPC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5.5装配式建筑EPC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5.6 装配式建筑EPC项目HSE管理
5.7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章EPC项目信息化管理
6.1建筑信息化数据管理与平台建设
6.2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
6.3基于数字化信息平台的项目管控
6.4装配式EPC项目的BIM应用
参考文献
第1章装配式建筑概论1.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主要源于人们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及对快速建造价格合理的房屋的需求。工业革命引领的技术创新和现代管理制度,使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果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那么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可否用来建造品质更优且价格更低的建筑?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莱特,以及工程师福勒、普鲁维都曾提出过这个问题。然而,想要充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梳理工业化生产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及历史变革,理解当今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地审视工业化生产过程在建筑领域的尝试、创新和应用成果,获得经验教训,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现代预制建筑的思想起源于十六七世纪,在此期间西方列强进入了殖民扩张时代,势力范围到达了今天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非洲和印度等地。新移民的居住需求激发了巨大的刚需市场。由于殖民者对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了解甚少,短时间内无法建立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因此,在殖民国家生产并通过航运等方式将预制构件运送至殖民地国家组装的装配方式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英国作为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和最积极推行海外殖民扩张的国家,对殖民地国家的建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早期的预制房屋类型主要包括农舍、医院、零售店,这些房屋由木制框架、楼面板、屋面板和填充墙体简单组成,围护结构主要是帆布或轻型木龙骨加防雨板。这类房屋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624年,是一所由英国运送到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渔村的住宅。1820年,英国派遣营救人员到南非,并为营救人员在当地建造了可供集体居住的木架构农舍。这类农舍采用预制木龙骨结构,外墙附加防雨板,在现场切割固定,门窗也为预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虽然这类装配式建筑没有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但这种预制加装配的方式解决了早期殖民者在殖民地国家的居住需求,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1830年,伦敦的建造师H.约翰·曼宁(H.John Manning),为其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儿子修建了舒适而易于施工的农舍,这类农舍被称为曼宁农舍(Manning Portable Coloni-al Cottage)(图1-1)。曼宁本人也提到,组成这种农舍的任何零部件都可由一个人搬运,易于建造。曼宁农舍对早期英国装配式建筑系统的改进之处在于进一步协调了所有柱、板和填充墙板的尺寸模数,提升了易建造性。赫伯特提到:“曼宁系统是装配式技术中核心概念的先兆,这个概念就是尺寸协调和标准化。”同时期,英国也把铸铁技术引入了建筑行业。梁、柱、桁架、过梁、窗等构件在铸造厂生产,在工厂加工,最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组成结构体系或围护系统。在英国,最早使用铸铁的预制结构形式为桥梁。1807年,梅溪谷公司的铁桥的几乎全部构件均由预制生产并在现场组装。随后出现的一大批桥梁纷纷采用标准化的可重复制造的铸铁构件运至工地现场进行拼装,逐步实现了组装线式的生产和施工方式。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轻型房屋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也会采用铁板铆接。铸铁建筑是当代钢结构建筑的先驱,同传统的手工木结构建筑和砌体结构建筑相比,铸铁构件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实现了成本和时间的集约化。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主会馆“水晶宫”为一次性大量运用铸铁的单体建筑,主会馆的主体结构由标准化生产的构件组装形成(图1-2)。约瑟夫·帕克斯顿在形容自己设计的建筑时说:“所有屋面系统和竖直窗框的制作都应实现机械化生产,应该最快地和玻璃拼接,建造中大部分工作都已提前完成,因此除了拼装这些材料,现场无他事可做。”“水晶宫”虽然不是第一个铁制建筑,但它将曼宁农舍的预制木龙骨结构和当时的新材料铸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考虑了建筑的功能性发展,成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代表。
本书围绕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以及EPC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生产三个主要部分展开,共分为6个章节:装配式建筑概论、项目管理概论、EPC项目管理、EPC项目设计管理、EPC项目施工管理、EPC项目信息化管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