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89 6.2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丹丹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84375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722266

上书时间2024-09-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丹丹,女,1990年生,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理事,从事产业经济与审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审计与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参编教材《审计学原理》1部。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西安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指导大学生参加审计与财税技能专业比赛,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收敛性的相关理论研究

2.1.1 后发优势理论与收敛性

2.1.2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2.1.3 内生增长理论与收敛性

2.2 生产率收敛性的经验研究

2.2.1 分区域生产率收敛性的经验研究

2.2.2 分行业生产率收敛性的经验研究

2.3 收敛性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

2.3.1 一般性影响因素

2.3.2 分区域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因素

2.3.3 分行业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数理模型

3.2 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机制

3.3 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因素

3.3.1 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一般影响因素

3.3.2 分区域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因素

3.3.3 分行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一般分析

4.2 分区域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分析

4.3 分行业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计量检验

5.1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一般检验

5.1.1 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1.2 计量结果

5.2 分区域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检验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2.2 计量结果

5.3 分行业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检验

5.3.1 模型设定与变量界定

5.3.2 计量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

6.1 分区域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影响因素的检验

6.1.1 政策因素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影响的检验

6.1.2 人力资本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影响的检验

6.2 分行业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影响因素的检验



内容摘要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最直接的表现为年均工业增加值的提高。1990~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4.85%,工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6904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65776亿元,之后增长更加迅速,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13071亿元,可见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工业经济整体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对落后区域是否实现了向发达区域的赶超,一直是学术界与政策界十分关心的话题。沿海省份由于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地理位置接近世界市场和外国金融中心等比较优势,奠定了沿海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中期,沿海省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浪潮获得了巨大优势并带领企业进行重组,使沿海省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加大了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OECD,2010)[1],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要远远超过内陆省份。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图1-1显示了1995~2020年中国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人均GDP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动趋势。

1995~2020年全国人均GDP由1995年的5091元上升到2020年的70786元,平均增速为51.62%。分区域来看,沿海区域人均GDP由1995年的8556元图1-11995-2020年中国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人均GDP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动趋势增长到2020年的101399元,平均增速为43.40%;东北区域人均GDP由1995年的5561元增长到2020年的50769元,平均增速为32.52%;中部区域人均GDP由1995年的3258元增长到2020年的62614元,平均增速为72.87%;西部区域人均CDP由1995年的3213元增长到2020年的55001元,平均增速为64.47%。这意味着,沿海省份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5年的68%下降到2020年的36%;内陆省份人均C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5年的22%下降到2020年的11%。其中,1995~2005年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平稳,之后经济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见图1-1)。最近的研究同样表明,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区域不平衡已经达到峰值,经济发展重心已经开始从东部沿海省份发展到内陆省份,中国工业跨区域劳动生产率水平存在收敛倾向(Andersson et al.,2013[2];Liu,2009[]];Wei,2014[4])。中国工业在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相对沿海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在1999年分别为0.79、0.71和0.71,这意味着沿海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东北区域的1.27倍、中部区域的1.41倍和西部区域的1.41倍。到2019年,东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相对沿海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上升到0.87、0.79和0.88,这意味着沿海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东北区域的1.15倍、中部区域的1.27倍和西部区域的1.14倍。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工业跨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在逐渐缩小,落后的内陆省份正在向发达的沿海省份追赶。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收敛性假说一致,即那些初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会比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经历更长期的高增长速率。这不仅归因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所解释的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更重要的是归因于熊彼特进化论所解释的先进技术的扩散。

……



精彩内容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成书。自从Barro and Sala—i—Martin开创性研究以来,收敛性假说蕴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为其做出更加广泛细致的研究。传统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不只是由物质资本等要素投入所拉动,更是由通过结构性改变的劳动生产率改善而驱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增长轨迹的阶段,这表现为内陆追赶沿海的空间再平衡。这种新兴的增长模式可以为权衡中国经济增长不平等提供一条新出路,政府通过鼓励落后区域快速增长政策,可以减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等并维持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由于中国在技术水平上变得越来越融合,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强烈而稳健的绝对收敛,而在非工业行业中劳动生产率并不一定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从产业结构层面来说,促进工业以外行业的收敛有助于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同时缩小不同区域间工业化程度的差距,有助于不同区域间的人均GDP存在收敛,这对目前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模型技术,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及内生增长理论,对中国工业整体、分区域、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及影响收敛的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得到一些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