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框架研究在中国:落地·扩散·反思:landing, diffusing, and reflection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介框架研究在中国:落地·扩散·反思:landing, diffusing, and reflection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0.98 6.2折 9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彦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44930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5466127

上书时间2024-09-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博士,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专攻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传播思想史、无障碍手语电视、媒介艺术等领域研究成果30余篇。

目录
绪论 框中世界

 第一编 理论嬗变篇

 第一章 众声喧哗:回顾框架研究的争议与迷思

 第一节 智识贫瘠:框架理论与传播研究的共同命运

 第二节 好理论,最实用:框架研究之繁荣成就了“优选的时代”

 第三节 房间里的大象:典范破碎之“最坏的年代”

 第四节 问题意识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定义的钟摆:在理论化与操作化之间

 第一节 中西方学术社群的十一个框架定义

 第二节 框架定义演变的理论化与操作化争鸣

 第三节 本书采认的译法、机制及概念

 第三章 向中文旅行:媒介框架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第一节 台湾的“恋曲一九九九〇”:政治大学框架研究“三驾马车”的黄金年代

 第二节 春风吹又生:大陆传播学界框架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星星之火: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中文框架研究

 第四章 革命之路:科学典范转移与框架研究典范变迁

 第一节 重访恩特曼:一个被误读多年的学科振兴纲领

 第二节 重新定义“典范”:基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

 第三节 社会科学、传播学科以及框架理论的典范考

 第二编 落地扩散篇

 第五章 研究问题与方法设计:以“生命故事访谈”探索“时空”谜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是“破碎的典范”还是“大师型理论”?

 第二节 方法论的考虑:寻找后设理论的提议者

 第三节 研究总设计:当“关键研究者”遇上“生命故事”与“时空框架”

 第六章 简笔:中国关键研究者的群像轮廓

 第一节 系统性:学经历覆盖在华之旅的主要地理区间

 第二节 正相关性:编码排序吻合教龄、年资、研究成就

 第三节 动态性:作品定性有别,兴趣异动不居

 第七章 厚描:框架研究生命故事之亲身回忆

 第一节 臧国仁:“框架研究与我的生命历程紧密结合”

 第二节 潘忠党:人生无故事,框架无理论

 第三节 钟蔚文:“我这辈子恐怕都在关心框架的问题”

 第四节 张洪忠:“他不知道他曾帮我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

 第五节 周裕琼:框架是个话语工具

 第六节 肖伟:《新闻框架论》的十年学步旅程

 第七节 李东晓:框架它就是一个框

 第八节 邵静:内容框架研究特别适合学术新手

 第九节 杜涛:框外世界,中古“真空地带”

 第十节 钩子:继往,开来

 第三编 典范反思篇

 第八章 脉络反思:媒介框架理论在华旅行“远山”的景别与景深

 第一节 “远山”祛魅:以“时空框架”透视研究生命故事

 第二节 西风东渐:媒介框架理论在华旅行的整体叙事

 第三节 景别,景深:中国媒介框架研究的“时空框架”分析

 第九章 理论反思:传播研究与教学的典范异动

 第一节 对框架理论的专享共识:“没那么重要”

 第二节 是理想,还是空想?学术生产的“三无”后设反思

 第三节 大师型理论、大师型学科如今安在?时代框架下的典范提议

 第十章 研究反思:研究即框架,研究者亦框架

 第一节 省思研究:“生命故事访问法”好用吗?

 第二节 省思写作:诗的世界在每一个故事里等待

 第三节 省思局限:解构“理想的框架研究”

 第四节 余论:一个好的范例超过很多理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大纲

 附录二 访谈同意书(空白模板)

 附录三 研究个案省思笔记(空白模板)

 附录四 本书图、表索引

 谢辞

 



内容摘要
本著作讲述当代重要传播学者的生命故事与精神世界,是海内外中国媒介框架关键研究者的一部心灵史合辑。本著作依循“理论嬗变—落地扩散—典范反思”三个编次,穿越框架概念诞生近70载的学理争议迷雾森林,溯源框架研究在华旅行逾30年的前世、今生、未来,探索知识社会学思想目前的有趣谜题: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如何东游至中文世界?

中国传播学术社群怎样做媒介框架研究?

理论思想如何嬗变?生命故事怎样起伏?

共同的本土化脉络会养成千树一面吗?还是,

经由不同“种树的人”栽培形貌各异的理论之树?

媒介框架是理论吗?是典范吗?已过时、将退休了吗?

沉默的贝特森、沉默的泛框架、沉默的中国框架研究等“沉默的框架”何以浮沉在众声喧哗的国际传播学界?

“理论的破碎”是整个社会科学界“房间里的大象”吗?

社会科学的站台能不能等到社会科学界的“爱因斯坦”?

……

为反思并反哺传播研究与教学的典范异动,本著作以“媒介框架研究在中国”为个案树立理论有机循环范例,检验生命故事法对“讲好中国(研究)故事”的效用,兼也践行“美”而有“人味儿”的叙事转向学术写作。

精彩内容
本书讲述一些当代重要传播学者的故事,探索知识社会学思想目前的有趣谜题: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如何东游至中文世界?华人学术社群如何“做框架”研究?在共同的本土化脉络中,不同的“种树的人”如何栽培出形貌各异的“理论之树”?……藉由九位关键研究者的访问与四十万字书写,本书分析媒介框架理论的在华旅行时空框架,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落地至今30年的华人媒介框架研究虽分布不均但蔚有成就,证实了华人传播研究的区位想象,树立了理论有机化范例,检验了生命故事研究法的效用,兼也践行“美”而有“人味儿”的叙事转向学术写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