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变迁中的元代徽州社会教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变迁中的元代徽州社会教化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38 4.3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耀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4104

出版时间2020-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278259

上书时间2024-09-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耀祖,安徽濉溪人,博±,现为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在中华书局、中国文史出版社、齐鲁书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崇文书局等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概念释义
  三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展开背景
  一 徽州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
  二 元代儒化文教政策之变迁
第二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之基础:蒙学
  一 蒙学教化格局的多元化
  二 塾师的群体化、职业化
  三 教材的理学化、通俗化
  四 蒙学教化兴盛因素分析
第三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之中心:官学
  一 官学兴修与教化
    (一)元代徽州官学之兴修
    (二)官学修建之教化意蕴
  二 学官与教化
    (一)徽州学官设置
    (二)学官教化职责
  三 官学祭祀之教化
    (一)朱子祠及其教化意蕴
    (二)二程祠与乡贤崇拜
    (三)庙学祭礼的教化功能
  四 官学教化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之堡垒:宗族
  一 元代徽州宗族演化及动因
    (一)宗族发展举例
    (二)宗族发展因素分析
  二 族谱修纂与家族教化的互动
    (一)族谱修撰之背景
    (二)族谱修撰的新特点
    (三)修谱的教化意义
  三 祠堂祭祀及其教化
    (一)墓祭与家祠
    (二)宗祠及特点
    (三)异姓祠及教化价值
  四 墓祭与“展省”礼
第五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主体之一:儒士
  一 师弟子传承
    (一)“内传
    (二)“外传”
    (三)“乡师”传承
    (四)书院传承
  二 人格风范与士风
    (一)易代与士人出处
    (二)不仕因素分析
    (三)士风与教化
  三 谁是抄袭者——从一桩学术公案看学术道德
  四 儒士与士绅的社会教化——碑志铭文中的教化世界
第六章  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主体之二:官吏
  一 元初“九贤”——地方官吏教化的典范
  二 方志修撰——官府文教教化案例透视
  三 “劝农文”——官府教化的通俗形式
第七章  元代徽州教化与风俗——以丧葬风俗为中心的考察
  一 学者对《家礼》的态度及其实践
  二 释、道的底层教化与儒者的抵抗
  三 风水与丧葬
    (一)经久不葬与丧葬时间举例
    (二)地理学与徽州地理学传统
    (三)徽州士人对地理学的批判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研究缘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徽州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徽州文书,被誉为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五大发现。之后徽学研究日益繁荣,成为与藏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徽学研究以徽州文书为依托、以明清社会为主干、以徽商与宗族为主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任何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一定有其远因。对此,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并不再满足仅局限于明清徽州社会的研究,而是延长时代、开拓领域、转换视角,对明清前后的社会均有了一定的涉猎。就明代之前的元代徽州社会而言,前贤已多有关注,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也已愈益深透。然较之明清社会,对元代徽州的研究总体而言尚显不足,许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状态而亟待深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者惯常于“宋元并举,但对宋元下的元代社会并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元代社会的特质反而在宋元之下被有意漠视甚至忽视,造成了与其地位极不对称的研究。事实上,元代对于徽州的社会历史有着独特的意义:人口剧增;理学大盛,有东南邹鲁之誉;以蒙学为代表的私学迅速发展;官学系统完备;儒士讲学授徒之风阜盛;宗族特征初备等。徽州社会渐显特色,徽学的众多因子或酝酿或发展或趋于成熟,奠定了明清徽学昌盛的坚实基础。但是,这些重要的问题尚无较为系统的研究。

就宋以来的中国近古社会而言,元代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时代。不仅统治时间极短,从全国统一到覆亡仅九十年,而后期的十七年自中原至江南先后陷入了连绵战争,部分地区在元亡前十余年实际上已不受元廷控制,元朝的“太平也就七十余年的时间;且更让人扼腕的是,因少数民族统治,比之宋代社会,元代儒士和汉文化所受到的待遇可谓低入深谷。全祖望云:有元立国,无可称者,惟学术尚未替,上虽贱之,下自趋之,是则洛、闽之沾溉者宏也。有元一代的历史是否无可称者姑且不论,但在儒学不受待见上虽贱之的时代,学术尚未替,且能发扬光大,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全氏的论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元代学术的独特价值。

比之南宋,元代理学以实践著称。程朱理学以复兴儒学为旗帜,开创了新儒家的理论体系。入元以后,理学以其较强的生命力和社会实用价值,为继起的元代士子所承继。他们既担负着保存文化的使命,又有着在业已成熟的理学框架内践行学术下沉的责任,继续着宋代开启的“平民化运动和理学下渗工作。事实上,两......



主编推荐
以理学传承和创新为核心内容,成为明清徽州社会教化的直接源头,发展更新着徽州文化,成功孕育着明清“徽学”,而且对周边区域社会形成辐射效应,输送着程朱理学价值观念,持续影响着“泛徽”文化圈。

精彩内容
本书以社会变迁为视角,以元代徽州社会教化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教育史、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民俗史、地方史等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探讨研究和总结了元代徽州地区的社会教化及其历史影响。在广泛搜集和精细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书稿对元代徽州社会教化的主体、介质、理念、内容、成效、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媒体评论
元代徽州文化勃然兴起,良风美俗遐迩闻名,无疑离不开这块神奇土地上所积聚的教化力量。依据翔实的史料,该书对徽州社会教化的基础和中心——蒙学和官学做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其塾师群体化和职业化、教材理学化和通俗化等特征,剖析了其地方官学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实践样态。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徽州家族教化、风俗教化的探讨,并力求对其教化主体——“儒士和官吏”进行深层解读。

    该书能够将徽州社会教化置于元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境遇中进行系统考察,如:能够整体上抓住儒、释、道对风俗教化的不同认知,并善于以丧葬风俗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又如:在阐述徽州教化主体之一——“官吏教化”时,特别遴选元初九贤——“地方官教化的典范”和方志修撰——“文教教化案例”进行切合生活的具体透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