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人水共生的空间秩序:从认知知识到规划行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建人水共生的空间秩序:从认知知识到规划行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5.56 6.4折 18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颜文涛,邹锦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3762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0元

货号14070144

上书时间2024-09-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人水空间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1

第一节 人进水退——历史的脉络 2

第二节 人水失调——现实的困顿 3

第三节 和谐共生——未来的愿景 4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 人水关系的空间秩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区的启示 9

第一节 人水关系如何影响人类聚居模式 10

一、都江堰水利系统建设前(公元前256年以前):避让洪水的自发退让模式 11

二、形成时期(公元前256~公元前206年):顺水而为的自然引导模式 12

三、发展时期(公元前206年至20世纪30年代):依势理水的自觉改造模式 13

四、近现代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后):工程技术导向下的区域蔓延模式 14

第二节 天府之国人水关系的生态智慧 16

一、“道生万物”的整体环境观 16

二、道法自然的生态实践观 17

三、兼利天下的社会行为准则 18

四、以道驭术的伦理观 18

五、自发秩序的善治思想 19

第三节 天府之国人水关系面临的挑战 20

第四节 天府之国人水关系的当代启示 22

一、自然与社会系统的协同进化 22

二、空间形态与自然过程的相容性 23

三、模块化的自治管理模式 23

四、规划过程引入环境伦理观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三章 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成都案例解析 30

第一节 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演变 30

一、秦汉隋唐的发展阶段:从两江珥城到两江抱城的形态演变 31

二、两宋明清的成熟调整阶段:从两江抱城到三城相套的形态演变 32

三、近现代的剧变转型阶段:从三城相重到同心圆放射式的形态演变 34

第二节 城市形态和河流水系的适应性 35

一、水系格局与自然过程的适应性 35

二、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36

三、水系格局与城市形态的适应性 36

第三节 对当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37

参考文献 38

第四章 城市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水环境的内在关联 40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规律 41

一、土地利用规模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效应 42

二、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效应 44

三、土地利用形态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效应 46

第二节 河流水环境对土地利用的约束与引导 47

一、河流水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约束 48

二、河流水环境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功能引导 49

第三节 水环境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控制 50

一、河流水系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51

二、洪泛区的土地利用控制 51

三、水源涵养及水源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控制 52

四、水质保持区及水土保持区的土地利用控制 53

第四节 城市水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54

参考文献 56

第五章 流域景观格局与城市河流水质:关于小流域的实证知识 59

第一节 研究回顾 59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1

一、研究区域及其现状水质 61

二、土地利用 62

三、景观格局 63

四、统计分析 64

第三节 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65

一、测量描述性统计 65

二、流域景观特征描述 66

三、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关系 70

四、土地利用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73

五、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81

第四节 延伸思考与规划启示 88

一、城市化地区山地流域景观地貌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88

二、城市化地区山地流域景观构型对水质的影响 89

三、城市化地区山地流域非城市建设用地格局对水质的影响 90

四、城市化地区山地流域城市建设用地格局对水质的影响 91

参考文献 93

第六章 面向水环境绩效的规划控制:波特兰市的实践案例 99

第一节 规划分区及管理功能 100

第二节 环境叠加区的规划控制 100

第三节 绿道叠加区的规划控制 105

第四节 特定规划区的规划控制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七章 城市小流域生态规划方法与策略 110

第一节 城市小流域土地使用生态规划方法 111

第二节 城市小流域土地使用生态化策略 114

第三节 城市小流域环境可持续管理工具 116

第四节 城市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模式 116

一、城市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的确定方法 117

二、强约束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概念模式 119

三、中等约束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概念模式 120

四、弱约束小流域生态断面分区概念模式 121

参考文献 123

第八章 城市小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规划响应 124

第一节 城市小流域规划实践背景 125

第二节 城市小流域综合管理方法 130

第三节 整合小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规划要求 137

第四节 整合小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规划内容 139

一、总体规划层次的规划内容 139

二、详细规划层次的规划内容 146

第五节 促进小流域健康的规划实施机制 150

参考文献 153

第九章 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 155

第一节 与雨洪协同共生的城市管理实践 156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雨洪灾害的相互作用 158

一、土地利用的雨洪承灾能力分类 159

二、土地利用对雨洪形成过程的影响 160

三、土地利用规划对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 161

第三节 雨洪管理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 162

一、雨洪管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整合框架 162

二、应对雨洪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法 163

三、雨洪目标下的土地利用管制手段 164

第四节 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166

参考文献 168

第十章 海绵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的延伸思考 173

第一节 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 174

一、国外雨洪管理理论与方法 174

二、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176

第二节 海绵城市实施中的一般问题 177

一、什么是“+海绵” 178

二、问题所在 178

第三节 生态化雨洪调控系统——“海绵+” 179

一、“海绵+”的附加生态效益 179

二、“海绵+”的附加社会效益 180

第四节 生态化雨洪调控系统的策略运用 181

一、“海绵+”生态的策略应用 182

二、“海绵+”社会的策略应用 184

三、“海绵+”文化的策略应用 185

第五节 延伸讨论与思考 186

参考文献 188

第十一章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 191

第一节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的供应与需求 192

一、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概念内涵 192

二、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主体构成 193

三、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尺度关系 195

第二节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应测度方法 196

一、土地利用测度法 197

二、生态系统测度法 198

三、洪水调蓄模型法 199

第三节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需求测度方法 201

一、风险评估法 202

二、洪水淹没模型法 202

三、经济损失法 203

第四节 绿色基础设施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分析框架 204

一、绿色基础设施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数量均衡 205

二、绿色基础设施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空间匹配 206

三、绿色基础设施洪水调节供需服务流动 206

第五节 现状问题与未来展望 207

参考文献 209

第十二章 管理雨洪的住区绿地布局规划 215

第一节 住区绿地形态与暴雨径流 216

一、住区绿地形态类型 216

二、住区径流模式特征 217

第二节 研究案例与数据来源 218

第三节 降雨径流的模拟分析 219

一、住区绿地形态参数对降雨径流影响的模拟分析 219

二、住区径流动态变化及雨洪模拟分析 221

三、整合雨水管理功能的住区绿地系统复合结构 222

第四节 复合功能可以提升适应性 223

参考文献 224

第十三章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分析 226

第一节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类型 226

一、注重内涵的城市滨水空间类型划分 227

二、依据原型推导的城市滨水空间类型 227

第二节 滨水空间设计要素构建 230

一、历史文化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231

二、自然生态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232

三、游憩活动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232

四、水利交通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233

第三节 滨水空间设计模式分析 234

参考文献 237

第十四章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指引 238

第一节 响应与构建的设计原则 239

一、过程式设计 239

二、地形作为操作系统 241

三、流动产生形式 242

四、开放式结果 243

第二节 设计模式的具体应用 244

一、历史文化类滨水景观 244

二、自然生态类滨水景观 247

三、游憩活动类滨水景观 248

四、水利交通类滨水景观 251

第三节 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控制 255

一、历史文化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控制 255

二、自然生态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控制 257

三、游憩活动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控制 261

四、水利交通类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素控制 264

参考文献 269

彩图版 271

后记 275

内容摘要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基于土地使用与水环境的内在关联性,提出面向水环境目标的生态规划方法和控制策略;通过构建滨水空间设计要素体系,提出滨水空间的适应性模式,形成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体系。

精彩内容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基于土地使用与水环境的内在关联性,提出面向水环境目标的生态规划方法和控制策略;通过构建滨水空间设计要素体系,提出滨水空间的适应性模式,形成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体系。本书可作为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生态环保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和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机构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的参考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