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库存7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天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9322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3095299

上书时间2024-09-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田天,1984年生于山东青岛,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历史、思想史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历史研究》《文物》《文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 论 第1章 禋祀万灵:秦代的国家祭祀 第一节 前帝国时期的秦人祭祀 一、秦诸畤的成立及其性质 二、陈宝与怒特 三、雍地诸祠与秦国祭祀的特征 第二节 帝国国家祭祀的建立 一、秦帝国的祭祀构成及其来源 二、秦帝国的祭祀格局 第 2 章 从雍到云阳:西汉国家祭祀的建立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国家祭祀 一、高祖朝的重建 二、变革之始:五帝与文帝朝的祭祀改革 第二节 汉家制度:泰畤—后土祠的设立 一、西汉的太一祭祀 二、汾阴后土祠祭祀及其意义 第三节 云阳甘泉宫综考 一、甘泉宫的兴起 二、武帝朝的甘泉宫 三、甘泉宫的衰落 第四节 与天下为始:汉武帝时代的国家祭祀 一、武帝的巡行与祭祀中心 二、武帝朝国家祭祀变革的性质与背景 第 3 章 走向南郊:祭祀体系的重构 第一节 西汉国家祭祀的短暂定型 一、宣帝朝的新祠 二、祥瑞与致神:宣帝朝祭祀的新发展 三、“复兴武帝故事”的深层解读 第二节 西汉末年国家祭祀的变革与重构 一、“天地之祠五徙焉”:成、哀年间郊祀改革的兴起与反复 二、重建秩序:《周礼》与元始仪的成立 第 4 章 定山川之位:东周秦汉山川祭祀的演进 第一节 东周的山川祭祀与国家 一、说“望” 二、神授与王权:从世守山川到国之群望 三、祭不越望:疆界认同与拓展 第二节 秦与汉初的山川祭祀 一、名山大川可得而序也:秦代山川祭祀格局 二、秦代山川祭祀的西与东 三、汉初山川祭祀承秦考 第三节 五岳四渎的成立 一、“五岳” 二、五岳祭祀的成立 三、西汉山川祭祀的双重内涵 结 语 附录一 畤·庙·祠:秦汉祭祀场所考 附录二 武帝巡行路线简表 附录三 武帝时代郊祭仪式之变 附录四 在县道与郡国:论秦及西汉宗庙制度的演进 参考文献 后 记 修订本后记

内容摘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古人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国家祭祀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及宗教传统的重要视角,也与政治权力及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本书对秦汉时期的国家祭祀展开了综合全面的研究,勾勒出统一王朝国家祭祀范式“形成期”的演变进程。秦初“禋祀万灵”,始皇帝整合战国传统、首创统一王朝国家祭祀框架。汉承秦制,经文帝、武帝、宣帝等多次变革重构,西汉王朝通过祭祀建立了“汉家制度”。王莽创制了“元始仪”,改变了原国家祭祀神祠分散而广布的形态,强调南郊的专享神圣性,从而使国家的行政中心与祭祀中心得以统一,由此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南郊祭祀时代”。
作者对秦汉各阶段国家祭祀的具体制度,如祠畤位置、祭祀对象、祭祀方式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举证与考辨。其研究关注祭祀活动的地理特征、诠释了国家祭祀的空间涵义,同时综合中央地方权力关系、政治地理格局、儒学思想发展等因素,呈现国家祭祀变革与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主编推荐
此书为作者的博士论文,最初于2015年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推出,因其议题的重要性,甫一出版便在学界有不小反响。本次再版,作者进行了细致的修改,也将近年来秦汉祭祀遗址近期新研究,尤其是考古出土方面的情况,补入了新版之中(主要在第一章);又在附录处增加两篇未能纳入全书体系,但又与议题关联性极强的文章。使得此修订本颇有新内容可读。

精彩内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古人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国家祭祀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及宗教传统的重要视角,也与政治权力及思想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本书对秦汉时期的国家祭祀展开了综合全面的研究,勾勒出统一王朝国家祭祀范式“形成期”的演变进程。秦初“禋祀万灵”,始皇帝整合战国传统、首创统一王朝国家祭祀框架。汉承秦制,经文帝、武帝、宣帝等多次变革重构,西汉王朝通过祭祀建立了“汉家制度”。王莽创制了“元始仪”,改变了原国家祭祀神祠分散而广布的形态,强调南郊的专享神圣性,从而使国家的行政中心与祭祀中心得以统一,由此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南郊祭祀时代”。 作者对秦汉各阶段国家祭祀的具体制度,如祠畤位置、祭祀对象、祭祀方式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举证与考辨。其研究关注祭祀活动的地理特征、诠释了国家祭祀的空间涵义,同时综合中央地方权力关系、政治地理格局、儒学思想发展等因素,呈现国家祭祀变革与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