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刊徽池雅调散出选本用韵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71
6.0折
¥
11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任淑宁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34525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9387928
上书时间2024-09-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任淑宁,女,1981年生,汉族,山西临汾人,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2003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后进入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主讲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2008年被评为讲师,2010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进行戏曲和语言的交叉研究。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现代汉语语音、语法以及戏曲语言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语文建设》、《中华戏曲》、《山西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并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章 导论
节 明刊散出选本概况
第二节 曲韵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戏曲学意义
二、文献学意义
三、语言学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比较法
二、文献法
三、比较法
四、统计法
第五节 研究的几点说明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归纳韵脚的原则
第二章 选本用韵概况
节 韵部使用多寡不同
第二节 用韵方式多样
一、重韵
二、倒韵
三、单一韵
四、转韵
第三章 选本阴声韵部研究
节 支思韵
一、支思韵字的来源
二、支思韵的用韵情况
第二节 齐微韵
一、齐微韵字的来源
二、齐微韵的用韵情况
第三节 鱼模韵
一、鱼模韵字的来源
二、鱼模韵的用韵情况
第四节 皆来韵
一、皆来韵字的来源
二、皆来韵的用韵情况
第五节 萧豪韵
一、萧豪韵字的来源
二、萧豪韵的用韵情况
第六节 歌戈韵
一、歌戈韵字的来源
二、歌戈韵的用韵情况
第七节 家麻韵
一、家麻韵字的来源
二、家麻韵的用韵情况
第八节 车遮韵
一、车遮韵字的来源
二、车遮韵的用韵情况
第九节 尤侯韵
一、尤侯韵字的来源
二、尤侯韵的用韵情况
第四章 选本阳声韵部研究
节 东钟韵
一、东钟韵字的来源
二、东钟韵的用韵情况
第二节 江阳韵
一、江阳韵字的来源
二、江阳韵的用韵情况
第三节 真文韵
一、真文韵字的来源
二、真文韵的用韵情况
第四节 寒山韵
一、寒山韵字的来源
二、寒山韵的用韵情况
第五节 先天韵
一、先天韵字的来源
二、先天韵的用韵情况
第六节 庚青韵
一、庚青韵字的来源
二、庚青韵的用韵情况
第七节 侵寻韵
一、侵寻韵字的来源
二、侵寻韵的用韵情况
第八节 监咸韵
一、监成韵字的来源
二、监咸韵的用韵情况
第九节 桓欢韵和廉纤韵
一、桓欢韵字的来源和用韵情况
二、廉纤韵字的来源和用韵情况
第五章 选本入声韵部研究
节 选本人声韵字收录情况
第二节 选本人声韵的用韵
一、南曲“入声”观
二、选本入声韵使用情况
三、选本部分入声韵的性质
第三节 人声韵尾的消变轨迹
第四节 “人派三声”新解
第五节 选本韵部构拟
第六章 选本用韵成因探析
节 《中原音韵》——南曲用韵的无奈选择
一、《中原音韵》的普适性
二、《洪武正韵》的局限性
三、“北叶《中原》,南遵《洪武》”新解
第二节 选本失韵原因
一、失韵总体情况
二、失韵与语音
三、失韵与汤沈之争
四、失韵与戏曲传播
第七章 徽池雅调与北曲、昆腔的用韵比较研究
节 徽池雅调与北曲用韵比较研究
一、明代南北曲的创作情况
二、徽池雅调与北曲用韵比较
三、徽池雅调与北曲用韵比较结果分析
第二节 徽池雅调与昆腔用韵比较研究
一、明末南曲现状
二、徽池雅调与昆腔用韵比较
三、徽池雅调与昆腔用韵比较结果分析
第三节 选本用韵与明代官话
一、明代官话标准音的研究现状
二、选本用韵与明代官话标准音
第八章 选本用韵与宫调
节 宫调声情说
第二节 选本用韵与宫调的关系
一、前人研究成果
二、选本用韵与宫调的关系
第九章 选本用韵与青阳腔的起源
节 青阳腔起源的几种说法
第二节 选本用韵与方音
第三节 青阳腔的起源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精彩内容
本书选择了明代的戏曲声腔“徽池雅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历史比较法系联出了韵部,让人们对明代“徽池雅调”的用韵情况有了系统的认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交叉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中国戏曲音韵学”是中国传统音韵学与中国戏曲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戏曲目前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是戏曲学和中国传统音韵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一次尝试。徽池雅调明显地使用地方方音入韵,韵部与其它南曲不同,但总体上符合《中原音韵》,认为“南遵《洪武》”不是讨论的曲韵,而是就曲白的字音而言的。通过与江淮官话的比较,认为明代官话的基础应该不是南京话。通过韵部统计发现韵部与声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通过用韵比较发现青阳腔与余姚腔相似性大,与弋阳腔的相似性小,青阳腔很有可能起源于余姚腔。论述过程严密,有理有据,研究视角较广。本书整理了选本韵脚,为汉语音韵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重要的语料价值。并做了部分校勘工作,为戏曲研究提供了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