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过程的汉语事态表达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过程的汉语事态表达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税昌锡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88378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8839513

上书时间2024-09-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税昌锡,男,贵州道真人,1965年10月生。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获博士学位。2004至2006年在暨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至2011年国家公派去英国卡迪夫大学语言与交际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2至2004年为浙江大学中文系讲师。2006至2014年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靠前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法理论、认知语义学和汉语靠前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论

章事件及其过程结构

节事件的过程特征

第二节文献对“事件结构”的研究及其局限

第三节事件过程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式

第二章事件过程结构的理想模式及其动态特征

节“摆”类附着事件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事件过程结构的理想模式

第三节事件过程结构的动态特征

第三章时体、事态及汉英事态范畴的类型学差异

节传统时相、情状、时体研究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汉英事态范畴的类型学差异

第三节汉语动词事态特征跟时体助词的互动

第四章汉语过程动词的事态结构

节事件过程与动词的事态特征

第二节“了”和“着”与动词的事态过递结构

第三节“过”的时体义与“经历”事态标示功能

第四节汉语动词的事态结构类型及相关问题

第五章“了”语法意义的过程阐释

节文献对“了”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了”的事态标示功能

第三节“了”语法意义的“完结”“起始”两面性

第四节动词的过程特征对“了”语法意义的制约

第五节“了”的计时起点标记功能

第六节“了”“了”语法意义的同一性

第七节事态转化与“了”“了”的语义辖域

第六章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

节已有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与动词的类

第三节存现构式中“了”“着”替换的认知解释

第四节存现构式中的“了”“着”替换与动词的类

第五节“了”“着”替换的语义、句法、语用及语篇差异

第七章汉语过程动词的界性特征

节已有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过程动词的“界性连续统”

第三节动词的界性特征及其语义选择限制

第四节动词界性特征与时量短语的语义所指

第五节“了”与“v+名词”的界性特征

第六节“了”与“v+时量短语”的界性特征

第七节动词的界性特征对时量短语的共现制约

第八章汉英事态量度的类型学比较

节汉英事态量度比较

第二节文献对动词后时量短语语义所指的认识

第三节动词过程特征对时量短语语义所指的制约

第四节时量短语的语义歧指与动词的类

第五节影响时量短语语义所指的界性因素

第六节认知图式对时量短语语义所指的导向作用

第七节语境篇章对时量短语语义所指的微调功能

第九章事件过程与动词的动位范畴

节汉英动词的动位特征及其类型学差异

第二节动位范畴与有位动词

第三节动词动位特征对处所短语位序的制约

第四节位在动前的语义多向性及其跟位在动后的转换限制

第五节位在动前与动后的语法意义

第十章附着事件、附着动词及相关句法语义

节附着事件与附着动词

第二节附着动词的类及其与附着事件过程结构的互动

第三节“在”字短语跟附着动词组合位序的制约因素

第四节附着动词句对相关变换式的适应性

结语

附录一汉语动词的事态结构类型

附录二术语索引

附录三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税昌锡著的《基于过程的汉语事态表达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研究语言学意义的“事件”和“事态
”。在认知语言学、过程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重新界定,建立事件过程结构模式,并讨论其动态特征。从类型学角度对汉英语事态范畴进行对比,指出造成汉英语事态差异的类型学原因,并详细讨论和概括汉语动词的事态结构类型。在汉英语对比观照下,从事件过程结构这一新的角度重新探讨汉语时体及相关问题。本书还从动态过程观的角度讨论了不同过程特征的动词的空间位置厨陸及其句法语义特征。本书视角和研究方法新颖独特,立意明确,观
察入微,观点富有新意,对推动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事件及其过程结构;事件过程结构的理想模式及其动态特征;时体、事态及汉英事态范畴的类型学差异;汉语过程动词的事态结构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