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罗翠芳著的《人口城市化与汉口社会(1861-1936)》研究时间的起点为1861年,而终点为1936年。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来自北部与东部的难民或人流使得1937年汉口人口急剧陡增,以及此后数年汉口的人口增减,基本上都属于“非常态”,而1936年前汉口的人口变化大体上可视为“常态”下的状态,故本书的研究时段设在1861-1936年间。本书共六章,分别探讨汉口人口规模、汉口人口结构、汉口人口增长之主要动因、汉口市政当局对外来人口的管制、外来人口对汉口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以及汉口城市民生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注重比较研究,如与同时代中国境内的上海、南京、天津等开埠城市做比较,也将放眼现代世界体系,与欧洲近代早期的第一个最大的转运贸易中心——安特卫普(现比利时境内,汉口也是近代华中地区最大的转运贸易中心)进行比较,希望对中外近代早期的城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作者简介
罗翠芳,1973年生,历史学博士,江汉大学副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外经济史、中外城市史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l项,省市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商人资本与西欧近代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部,译著1部《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导言
**章 汉口城市人口规模
**节 晚清至民国前期汉口人口变化
第二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总量的相关统计
第三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增长之途径
小结
第二章 汉口城市人口结构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