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吕泽华,男,1974年生,辽宁西丰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市比较法学会理事。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著7部,副主编1部;主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重量、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8篇;获得科研奖励6项。
目录
导言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创新之处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的阶段划分
一 混沌阶段(1979-2005年)
二 过渡阶段(2006-2009年)
三 独立阶段(2010-2012年)
四 探索阶段(2013年至今)
第二节 死刑证据控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一 死刑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力所不及
三 证据意识的增强与证据法学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死刑证据控制改革的前瞻
一 司法机关继续发挥作用
二 立法机关应适时介入
三 学界应继续发挥智识作用
第二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理论
第一节 证据图景理论
一 自然科学中的“历史实在论”
二 证据图景理论
三 证据图景理论对死刑案件的思想
第二节 沉没证据理论
一 沉没证据理论的衍生
二 沉没证据理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证据完整性理论
一 证据完整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证据法律体系的不足和完善
第四节 证据人文理论
一 证据法中的人格尊严保护
二 证据法中的人伦亲情保护
三 证据法中的人之常情保护
第三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原则
第一节 证据法治原则
一 法治到证据法治
二 证据法治原则
三 我国证据法治现状分析
四我国证据法治的推进
第二节 证据为本原则
一 “证据裁判”抑或“证据为本”
二 死刑控制中的证据为本原则
三 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第三节 综合取证原则
一 何谓“综合取证”原则
二 死刑案件证明对象的广延性
三 取证环节的重要性
四 综合取证原则的要求
第四节 强制证明原则
一 何谓“强制证明”原则
二 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发展完善
第五节 证明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二 死刑证据控制之程序法定原则
……
第四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规则
第五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责任
第六章 死刑控制的证明标准
第七章 我国死刑案件证据规范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第八章 死刑控制的证据调研实务
第九章 我国死刑冤案的证据问题实证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死刑实体控制与程序控制的传统研究框架,提出了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创设沉没证据理论、证据人文理论和证据图景理论等新理论,开辟了我国死刑证据控制研究的新方向,充实了死刑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刑事诉讼法学与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增量贡献;通过创建DNA强制鉴定规则、证明标准分层设置制度和多元化证明责任制度等新制度规则,不仅助推了我国死刑控制立法的完善,也丰富了我国证据制度内涵。本书的理论制度研究有效践行了法学与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有助于推进证据法学的学科建设。本书的对策研究能够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控制死刑的适用。本书的研究顺应了“与废止死刑”的世界性趋势,符合我国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宪法性要求,应和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有关“公正司法、加强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