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37 6.0折 3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光荣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57794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8516055

上书时间2024-09-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光荣,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潍坊学院神经决策实验室执行主任,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机制设计、公司治理。近年来在《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面上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

一 技术路线

二 创新与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劳动制度研究范式概述

一 劳动契约关系模型

二 新古典框架下劳动制度与劳动契约行为

三 社会偏好理论视角下的劳动制度与劳动契约行为

第二节 新古典框架下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制度

一 新古典框架下劳动制度的作用机理

二 雇佣保护制度

三 最低工资制度

第三节 社会偏好与劳动契约行为

一 社会偏好

……

内容摘要
 劳动契约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契约之一,劳动契约的直接当事人是企业与工人,工人的行为是影响劳动契约效率的关键变量,而工人的行为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刘易斯拐点的出现,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等制度安排陆续被纳入了劳动立法。
关于劳动制度安排对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理论假设有不同的结论,笔者在社会偏好的视角下,以偏好异质性作为基本假设,使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研究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关系。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率先使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探索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强化了雇佣保护,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学者基于法学意义上的逻辑推断。本书的研究塑造了雇佣保护的微观经济系统,可直接观
察雇佣保护下当事人的行为;最低工资制度的本意是提高工人的谈判能力,保障其基本福利,现有的研究主要用实证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福利效应,但最低工资本身的制度效应并没有被关注,如最低工资的水平与工人谈判能力的关系等,本书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了最低工资的制度效应等。
2.发现雇佣保护制度挤出了工人的社会偏好和企业的长期契约偏好。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它的激励方向与当事人行为偏好的互补性,有些制度安排的运行情况与制度设计者所追求的效果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制度设计忽略了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王光荣编著的《雇用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通过比较制度实验的行为分析,发现中国新《劳动合同法》的雇佣保护制度对工人的社会偏好和企业的长期
契约偏好具有挤出效应,这为中国《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提供了行为指导。
3.将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保留工资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研究,提高了实验检验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发现最低工资制度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现有最低工资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国外一些学者以发达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研究,针对中国背景的最低工资实验研究还没有展开,国外学者的实验研究也没有将契约不完全性和工人的保留工资等纳入统一的实验框架。本书针对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保留工资等纳入统一的实验研究框架,有针对性地考察了中国被试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行为反应,发现了诸如最
低工资制度与社会偏好的促进现象等。
本书包括文献梳理、模型构建和实验研究三部分,共六章,其中第二章是文献梳理,第三章是模型构建,第四、五章是实验研究。
第二章从不同的劳动制度研究范式出发,分别从新古典框架和社会偏好视角对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劳动契约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研究了制度对社会偏好的挤出和互补文献。
第三章沿着费尔(Fehr)公平理论的思想,构建了劳动契约模型,提取了异质偏好、雇佣保护、最低工资和劳动契约行为的理论参数,建立了劳动过剩(短缺)、公平(自利)偏好、最低工资、雇佣保护和工人努力水平不同关系的命题,奠定了实验研究的基础。
第四章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禁止解雇、
有成本解雇等实验研究,检验《劳动合同法》有关雇佣保护条款与契约当事人行为的关系,发现:(1)雇佣保护影响企业的合同期限选择,在存在合同期限雇佣保护的情况下,企业不倾向与工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长期劳动合同;(2)相对于不可解雇的长期合同,可解雇的长期合同促使工人提供更高的努力水平;(3)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随时间变化而趋向平稳,工人提供的努力水平随时间变化而降低;(4)合同期限限制与就业效率呈弱相关,但是降低了契约效率;解雇威胁提高了契约效率和就业效率。
第五章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最低工资、
废除最低工资等实验研究,发现:(1)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实际工资;(2)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保留工资,但在最低工资制度被废除后,保留工资又恢复到原有水平;(3)最低工资制度降低了就业水平,提高了契约效率;(4)最低工资制度降低了企
业的收益水平;(5)最低工资制度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
本书使用比较制度实验探索了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等劳动制度与社会偏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交互影响,对于如何利用社会偏好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设计和谐的劳动契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为监管部门劳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信息支撑。

精彩内容
《实验经济学丛书: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率先使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探索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强化了雇佣保护,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学者基于法学意义上的逻辑推断。
  《实验经济学丛书: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的研究塑造了雇佣保护的微观经济系统,可直接观察雇佣保护下当事人的行为;最低工资制度的本意是提高工人的谈判能力,保障其基本福利,现有的研究主要用实证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福利效应,但最低工资本身的制度效应并没有被关注,如最低工资的水平与工人谈判能力的关系等,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了最低工资的制度效应等。
  2.发现雇佣保护制度挤出了工人的社会偏好和企业的长期契约偏好。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它的激励方向与当事人行为俯好的互补性,有些制度安排的运行情况与制度设计者所追求的效果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制度设计忽略了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通过比较制度实验的行为分析,发现中国新《劳动合同法》的雇佣保护制度对工人的社会偏好和企业的长期契约偏好具有挤出效应,这为中国《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提供了行为指导。
  3.将劳动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保留工资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研究,提高了实验检验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发现最低工资制度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现有最低工资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国外一些学者以发达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研究,针对中国背景的最低工资实验研究还没有展开,国外学者的实验研究也没有将契约不完全性和工人的保留工资等纳入统一的实验框架。针对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保留工资等纳入统一的实验研究框架,有针对性地考察了中国被试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行为反应,发现了诸如最低工资制度与社会偏好的促进现象等。
  《实验经济学丛书: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包括文献梳理、模型构建和实验研究三部分,共六章,其中第二章是文献梳理,第三章是模型构建,第四、五章是实验研究。
  第二章从不同的劳动制度研究范式出发,分别从新古典框架和社会偏好视角对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劳动契约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同时研究了制度对社会偏好的挤出和互补文献。
  第三章沿着费尔(Fehr)公平理论的思想,构建了劳动契约模型,提取了异质偏好、雇佣保护、最低工资和劳动契约行为的理论参数,建立了劳动过剩(短缺)、公平(自利)偏好、最低工资、雇佣保护和工人努力水平不同关系的命题,奠定了实验研究的基础。
  第四章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禁止解雇、有成本解雇等实验研究,检验《劳动合同法》有关雇佣保护条款与契约当事人行为的关系,发现:(1)雇佣保护影响企业的合同期限选择,在存在合同期限雇佣保护的情况下,企业不倾向与工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长期劳动合同;(2)相对于不可解雇的长期合同,可解雇的长期合同促使工人提供更高的努力水平;(3)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随时间变化而趋向平稳,工人提供的努力水平随时间变化而降低;(4)合同期限限制与就业效率呈弱相关,但是降低了契约效率;解雇威胁提高了契约效率和就业效率。
  第五章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最低工资、废除最低工资等实验研究,发现:(1)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实际工资;(2)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保留工资,但在最低工资制度被废除后,保留工资又恢复到原有水平;(3)最低工资制度降低了就业水平,提高了契约效率;(4)最低工资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收益水平;(5)最低工资制度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
  《实验经济学丛书:雇佣保护、最低工资与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研究》使用比较制度实验探索了雇佣保护和最低工资等劳动制度与社会偏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劳动契约当事人行为的交互影响,对于如何利用社会偏好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设计和谐的劳动契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为监管部门劳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信息支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