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隐喻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隐喻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94 6.0折 7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维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0956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9121859

上书时间2024-09-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维,1984年生,男,江苏徐州人,教育学博士。2010年9月―2013年6月,于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报》《优选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篇。其中,对教育隐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三十篇,其中五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个人的研究史

二 教学隐喻:一个被忽视的教育范畴

三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 关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隐喻研究

二 关于教学实践的隐喻研究

三 总结与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部分 隐喻与教学隐喻

章 隐喻观:从修辞到认知

节 隐喻界说

一 狭义的隐喻界定:修辞视角

二 广义的隐喻界定:认知视角

第二节 人类赖以认知的隐喻

一 绵延着的隐喻认知思想

二 隐喻: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无所不在的隐喻

一 宗教

二 哲学

三 科学

四 艺术

第二章 教学隐喻: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隐喻现象

节 教学隐喻界说

第二节 教学隐喻的基本特征

一 情知的统一体

二 功能的二重性

三 开放与多样

第三节 教学隐喻的生存环境

一 教学思想

二 教学实践

第二部分 教学隐喻与教学思想

第三章 教学隐喻与教师个人理论

节 教师个人理论视域下的教学隐喻

一 何谓教师个人理论

二 作为教师个人理论表征的教学隐喻

第二节 教师个人理论的内容及其隐喻表征

一 教学信念

二 关于课程的认识

三 关于教学技术与艺术的认识

四 关于自我的认识

第三节 不同成长阶段教师教学隐喻的特征

一 职前教师

二 新手教师

三 经验一专家型教师

四 教育家型教师

第四章 教学隐喻与公共教学理论

节 教学理论科学化背景下教学隐喻的遭遇

一 自然科学的崛起及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二 教学理论科学化的历程

三 教学隐喻的遭遇

第二节 教学隐喻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 以水喻教:儒家绵延着的教学理解

二 生物学隐喻与西方教学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教学隐喻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节 教学隐喻与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

一 教师个人理论的缄默性问题

二 教学隐喻: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方式

三 基于教学隐喻的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意义

第二节 教学隐喻美的意蕴及其理论传播价值

一 教学隐喻美的因素

二 教学隐喻审美心理描述

三 教学隐喻的理论传播价值

第三节 教师个人理论与公共教学理论的“对话”

一 师范生对教学的隐喻性认识

二 教学隐喻应用于教学理论的传播

三 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第三部分 教学隐喻与教学实践

第六章 教学隐喻与学生的心理成长

节 儿童的隐喻思维及其教学遭遇

一 儿童隐喻思维的诞生

二 儿童隐喻思维的发展规律

三 儿童隐喻思维的教学遭遇

第二节 教学隐喻:学生心理成长的路径

一 教学隐喻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二 教学隐喻在学生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对相关教学理论的实践观照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与学习理论

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 杜威的思维与教学五步理论

第七章 教学隐喻实践的历史沿革

节 古代的教化隐喻及其当代教学启示

一 儒、道、禅的教化隐喻

二 《圣经》中的教化隐喻

三 与古希腊哲学逻辑的比较

第二节 现代教学隐喻的实践探索

一 隐喻课程的开发

二 教育家的隐喻智慧

第八章 教学隐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节 课程中的隐喻及其教学意义

一 语文课程中的隐喻

二 科学课程中的隐喻

三 课程中的隐喻的教学意义

第二节 教师教学隐喻智慧的修炼

一 汲取隐喻智慧的资源

二 关注影响教学隐喻效果的因素

三 了解教学隐喻应用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 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一 学生隐喻能力的构成

二 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策略

结 语

节 隐喻的力量

第二节 对隐喻力量的再审视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内容
《教学隐喻论》一书是在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教学隐喻》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隐喻与教学隐喻”讨论了本书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主要包括隐喻的概念、隐喻的认知观,教学隐喻的概念、特征和生存环境。其中对教学隐喻的生存环境作了教学思想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