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秀芳(1968- ):女,土家族。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贵州社会科学》、《求索》、《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或重量课题三项。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国学精读》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郑珍的生活图景与著述
第一节 三个生存镜头
一 内外交困的晚清时局
二 发展迟缓的山国贵州
三 钟灵毓秀的遵义沙滩
第二节 三段人生历程
一 耕读求仕时期
二 三任教职时期
三 战乱流徙时期
第三节 著述概述
一 经部著述
二 史部著述
三 子部著述
四 集部著述
第二章 郑珍的经学研究
第一节 考经证史的朴学背景
一 朴学的兴起
二 朴学的治学路径
三 朴学的发展流变
四 道成间的学术宗尚
第二节 独步西南的平民学者
一 平民学者
二 独步西南
第三节 郑珍与郑玄的经学渊源
一 郑氏家族渊源
二 人生遭际渊源
三 经学主攻
四 申明郑义
第四节 郑珍的治经路径与学术旨归
一 治经路径
二 学术旨归
第五节 从《轮舆私笺》的后世征引管窥郑珍的经学成就
一 孙诒让《周礼正义·冬官考工记》对《轮舆私笺》的征引
二 现代《考工记》研究者对《轮舆私笺》的征引
三 国内外大型辞书对《轮舆私笺》的征引
第六节 大醇中的小疵
第三章 郑珍的诗歌研究
第一节 尚学宗宋的道咸诗坛
一 道成诗坛的诗学宗尚
二 道咸间的黔中诗坛
第二节 郑珍的诗学思想
一 读书养气,观照力行
二 自打自唱,学古能化
三 吟咏性真,去鞍除羁
四 诗无定品,风格多元
五 学诗当自学人始
第三节 郑珍诗歌创作的学人视角
一 以学入诗
二 书蠹情结
第四节 郑珍诗歌创作的地方视角
一 书写黔中山水奇闷
二 展现黔中民俗异彩
三 辑录黔中一方诗雅
第五节 郑珍诗歌创作的农家视角
一 对农耕田居生活的叙写
二 对农家疾苦的关注
三 对农民大起义的矛盾抒写
第六节 郑珍诗歌创作与苏轼的渊源——以郑珍《播州秧马歌》和苏轼《秧马歌》为考察文本
一 苏轼《秧马歌》与郑珍《播州秧马歌》的诗歌文本
二 《播州秧马歌》与《秧马歌》二诗的交汇点
三 郑珍与苏轼二人的交汇点
第七节 郑珍对韩愈的景仰与研究
一 取号柴翁
二 力辟佛老
三 跋文韩诗
第八节 郑珍与何绍基诗歌比较研究
一 共性特质
二 本质差异
第九节 一部《播雅》的断想
一 映现清代地域诗歌总集编纂之风炽热
二 映现清人对地域文化之重视
三 凸显郑珍之士子桑梓情怀
四 凸显郑珍于贵州诗歌总集编纂体例之先导与典范
五 显现郑珍于女性诗人之关注
第四章 郑珍的散文研究
第一节 桐城派主导下的清代文坛
第二节 清代黔中文坛
第三节 郑珍的散文创作
一 异趣桐城
二 自出机杼
第四节 郑珍散文的个性特质
一 学术气质
二 大山风格
三 悱恻沉挚
四 奇峭清丽
第五章 郑珍崛起西南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第一节 郑珍崛起的原因
一 巴蜀文化的濡染浸润
二 沙滩文化的滋养熏陶
三 恩泽嗜才的期待效应
四 乱世治文墨的恬然自适
五 海天一叶的风云裁成
第二节 郑珍对后世的影响
一 沾溉黔中学人
二 影响晚清诗风
结语
附录一 郑珍释《考工记》车制之“薮”
附录二 郑珍释《考工记》车制之“绠”
附录三 郑珍对《考工记》车舆形制的考订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这是我国靠前部全面系统的郑珍研究专著。全书以晚清时期僻居贵州山野、穷处文化边缘却享有“西南巨儒”美誉的学者兼诗文家郑珍为研究对象,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等方法,探究郑珍为学、为诗、为文的个性风貌。全书在郑珍经学研究的大背景下展开,对其诗歌研究,注重从“学人视角”、“地方视角”、“农家视角”三大视角,以及郑珍与宋诗派中坚何绍基的横向比较展开。对其散文研究,指出缘于大山的耳濡目染与雄伟奇崛,其散文创作具有与“大山地理”气势相称的“大山风格”。该书对郑珍研究、沙滩文化研究以及贵州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