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85 6.0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丽娟,高万里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36980594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1291369

上书时间2024-09-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丽娟

二级教授、博士,国家级特色专业“野生动物及保护区管理、吉林省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吉林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经济动物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市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全国成人教育优秀奖,2017年获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奖。

高万里

副教授、硕士,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吉林1231512316专家,吉林省2018-2020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西方经济学)主持人。曾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调研、图们市十三五扶贫规划、吉林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1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意义1
 1.1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然要求1
 1.2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必然要求2
 1.3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
 2研究的主要内容3
 3研究方法3
 第二章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5
 1基本概念及类型5
 1.1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5
 1.2人才、人才类型7
 1.3人才培养类型8
 2基本理论9
 2.1人力资本理论9
 2.2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9
 ……

内容摘要
1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意义

1.1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李小静认为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堪忧。第一,数量庞大,到2016年年底,在农村常住的人口达到6.4亿,而其中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就约3亿左右;第二,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50岁以下的人数平均不足10%,老龄化程度较严重,平均超过30%;第三,农村留守人员中以老人、妇女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对知识技术掌握能力差,因此,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支持。而发达国家则不同,如法国7%以上、德国6.7%以上、日本5%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化。美国绝大部分农民是州立农学院毕业生。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要求农民应该具有竞争意识,因此需要熟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这样的农民才能在激烈的外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马克思曾强调要使农村劳动力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可全面提高新型农民的职业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因此,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问题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然要求。

1.2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必然要求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农业资源和劳动力的耗费,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需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才能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较慢,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农业科研与推广存在严重脱节现象,这种科技推广体制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的孵化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辐射源和桥头堡,美国各大学的科研人员占全国的60%以上,日本有40%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集中在大学。目前,我国农业院校中各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已成为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主要阵地,大批服务三农的人才和团队聚集在这些科研平台,已经形成了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80%以上的农林业科研成果出自各高等农业院校。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把这些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其中,一定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因此,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必然要求。

1.3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担负着孕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农业高校是乡村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可以通过在农村开展文化科技活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精神风貌,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提高乡村的文明程度。因此,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农村文化建......



精彩内容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实践,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方法和高等农业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以其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解决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问题,二是探索了新建农业本科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问题;三是构建了一种以高等农业院校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科技研发和推广、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模式,从而为政府和各级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农村改革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为高等农业院校内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