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服务模式与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融媒体服务模式与技术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永滨,洪志国,曹轶臻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5729904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309364

上书时间2024-09-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永滨,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教授、博导,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媒体体系结构研究团队负责人,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与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九、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技术、媒体融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奖等。

洪志国,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教授,硕导,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方向:影视大数据、动画技术、形式化建模与仿真等。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和校级工科规划项目等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3篇,被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2008年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曹轶臻,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硕导,英国IET特许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媒体融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主导研发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在广电、文化演艺等行业得到应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媒体与融媒体

一、新媒体

(一)互动新闻

(二) 视频智能合成系统

(三)信源的发布权

二、个性化电台

(一)用户行为信息采集方案设计

(二)用户微博内容数据采集方案的实现

(三)基于注册信息的用户画像模型

(四)基于微博内容的新用户兴趣主题模型

(五)基于隐式行为的节目收听模型

(六)综合显式和隐式行为的用户—节目—评分矩阵模型

(七)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八)个性化推荐系统冷启动问题

三、新媒体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路线

四、融媒体

(一)什么是融媒体

(二)县级融媒体

第二章  融媒体服务模式

一、融媒体服务模式的表示

二、媒体服务模式对服务效果的影响

三、融媒体服务模式的分类

(一)服务模式空间

(二)融媒体服务模式的分类

四、服务模式的形式化表示与分析

(一)CCS 与μ 演算

(二)表示与分析

五、融媒体服务模式的评估

(一)基于决策树的融合模式评估

(二)基于粒神经网络的融合模式评估

第三章  融媒体体系结构

一、多主体融合体系结构

二、可用性

三、公平性

四、可信性

(一)系统架构设计

(二)基于比特承诺的视频安全责任认定方法

(三)基于 ElGamal 体制的视频内容保密比较方案

五、多渠道融合体系结构

(一)有序树构建与同构度度量

(二)情景模式匹配算法

第四章  “中央厨房”建模

一、Petri 网相关理论及工具介绍

(一)Petri 网定义及性质

(二)工作流理论

(三)Ford-Fulkerson 最大流算法

(四)基于 Petri 网的最大流算法

(五)Petri 网仿真工具——WoPeD

二、Petri 网编辑仿真工具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及实现

内容摘要
第一章新媒体与融媒体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不仅关系到媒体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执政的现实课题。20191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概念。四全媒体是对当下媒体形态发展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对媒体发展特质的精准提炼,也是媒体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本书内容是关于融媒体服务模式与相关技术的。融媒体服务模式繁多,技术支撑复杂多样,需要从宏观层面构建整体模型,以期厘清融媒体服务的具体特征与形式,形成一个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环境变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预测。我们首先从新媒体和融媒体的概念谈起。

一、新媒体

从字面上看,媒体即介质,或者说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媒体是有价值取向的,否则就成了围观平台。新媒体即基于新介质的文化信息传播载体,可以呈现出新的媒体形态,例如新闻网站、网络社区、微博、微信、脸谱网、推特、手机电视、IPTV与数字电视、数字报纸、App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学术上,新媒体指一切具有自由交互特征及数字化分布属性的数字媒体,这一关于新媒体的描述,已被部分新媒体工作者接受。新媒体将传统的单向定时广播变为互动按需服务。原来专业机构制作发布内容,现在用户可以自制内容、自行发布,内容可以分散存储在网络的各个部分。新媒体打破了媒体间的壁垒,消除了传统媒体介质之间的边界;受众不再被地理或政治边界所限制,而是被生活形态、心理和代沟等因素限制;受众将变成重要的内容提供商和制造商;传统产品增加了多媒体形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本质的区别是互动。这里的互动指具有如下特征之一。(1)受众具有对信源的选择权哪个信源,什么内容,什么接收方式(如快慢、清晰度等)。(2)受众具有对信源的发布权哪个信源,什么内容,什么发布方式。其中信源可以是面向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社交媒体。(3)新媒体服务系统能够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并按需服务可以采用算法推送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很多人认为,新媒体一般依托互联网,实际上,依托双向机顶盒和同轴电缆的有线电视也具有这里描述的新媒体的互动特征,也是新媒体。从媒体发展依托的介质来看,报纸的介质是纸,广播电视的介质是电子和电磁波,当前的新媒体的介质是互联网或双向有线电视网,可以称其为网络媒体,未来的新媒体可能是基于物联网的实时全息媒体,可以实现万物皆媒,可以称其为物联网媒体。下面我们以互动新闻为例分析新媒体服务。

(一)互动新闻

互动新闻的一个普适概念是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的新闻。互动新闻中互动体验的主体是新闻受众,即报纸新闻的读者、广播新闻的听众、电视新闻的观众以及其他数字新闻媒体的使用者。同时,互动体验不仅包括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受众与新闻作品本身的互动,并且后者正逐渐成为互动新闻的主流互动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互动新闻并不都是新媒体新闻。1.广播互动新闻可以将广播互动新闻的概念表述为:传受双方以直播为通道,连线为纽带,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为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共同构建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互动新闻中包括多向互动:观众与主持人、记者的互动,主持人与记者的互动,主持人、记者与当事方的互动,甚至包括观众与当事方的互动。由此可见,在前互联网时代,对于纸媒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创作实践者来说,互动新闻的判断依据即是否存在人与人的交互,而交互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互,也可以是借助信件、电话、手机短信等通信载体的交互。这种早期互动新闻中的互动理念具有参与权和参与感的双重局限,只有一小部分参与互动的新闻受众才有可能获得互动体验,大多数新闻受众只是纯粹的旁观者,这类互动新闻无法赋予更多受众以参与权。另外,即使是参与到互动新闻内容创作过程

……



精彩内容
本书从分析新媒体和融媒体的定义与特点出发,示例了融媒体服务模式的表示、分类、建模和评估方法,概括了多主体、多渠道的融媒体体系结构及其优化目标,基于Petri网给出了“中央厨房”这种类型融媒体服务模式的形式化建模和可视化仿真方法,最后描述了传统音频广播融媒化的技术实现方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媒体融合相关课程是参考,也可供媒体融合领域研究和开封人员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