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葵和向日葵:现代名家植物小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葵和向日葵:现代名家植物小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96 6.0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桑农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9815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9799523

上书时间2024-09-1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 序

 

林贤治

 

 

 

 一天,到张懿的办公室小坐,见醒目地添了几盆花草,摆放很讲究。座椅后壁,挂了两幅手绘的水彩画,画的仍是花草。深秋的午后,一室之中,遂有了氤氲的春意。因谈花草,转而谈及关于花草的书。她说,坊间的这类书很零散,何不系统地做一套丛书?我表示赞成,她便顺势让我着手做组织的工作。

 

有关花草树木的书,我多有购置。除了科普,随笔类也留意挑选一些识见文笔俱佳者,其中,沈胜衣给我的印象*深。他是东莞人,想不到还是一位地方的农业官员,通过电话联络,隔了几天,他径自开车到出版社来了。人很热情,没有可恶的官场习气,倒有几分儒雅。在赠我的书中,有一套他任职之余编辑的丛刊,名《耕读》,印制精美,可见心魂所系。

 

 沈胜衣当日答允为丛书撰稿,归去之后,一并推荐了几位作者。我再邀来朋友桑农和半夏,在花草无言的感召下,很快凑足了这样一套丛书。

 

 桑农编选的两种:《不屈的黑麦穗》和《葵和向日葵》,是丛书中的选本;一国外,一国内,都是名家。桑农长期写作书话,是编书的好手。他选的两种书,从植物入,从文学出,是真正的美文。《草莓》的入选尤使我感到欣喜,如遇故人,几十年前读到,至今手上依然留有整篇文字的芳馥,那“十八岁的馨香”。

 

 沈胜衣喜读书,也喜抄录,加之注意语言的韵味,所以,笔下的《草木光阴》显得丰茂而雅致。作者置身在草木中,却无时不敏感于生命的流转,时有顾惜之意。忆往,伤逝,作品内含了悲剧中的某种美学意味,所以特别耐看。半夏是杂文家,《我爱本草》取材皆为中药,配以杂文,实在很相宜。鲁迅之所谓杂文,原也同小说一样,目的在于“疗救”,种类颇杂,并非全是匕首投枪式。信笔由之,何妨谈笑,不是“肉麻当有趣”便好。半夏此书,写法上,却近似周作人的一些名物小品,平和,闲适,而别有风趣。许宏泉的《草木皆宾》,取画家的视角,多有画事的掌故琐闻。至于王元涛的《野菜清香》,特色自是写“野”。一般文士喜掉书袋,后者亦不乏此中杂俎,但未忘现实人生,夹带了不少历史、社会人文的元素,多出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

 

 钱红丽的《植物记》,将日常所见的花草,匀以生活的泥土,勃勃然遂有了一份鲜活、亲和的气息。戴蓉的《草木本心》,比较起来,偏于娴静,有更多的书卷气。这是两种不同的诗意,或许是沈胜衣序中说的“植物型人格”所致吧?论人性,大约男性近于动物,女性近于植物,难怪她们写起花草来,都能深入其“本心”。这两部小品,不妨当作女性作者的自我抒情诗来读。

 

 编辑中,时时想起故乡的花草。它们散漫于山间田野,兀自开落,农人实在少有余暇观赏,倒是有一些药草,正如荒年供人果腹的野菜一样,不时遭到采掘。以微贱之躯,为救治世间穷人,或剁碎为泥,或投身瓦器,我以为精神是高贵的。但是,从野草们的立场看,未必见得如此。人类与草木之间,始终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想起来,不觉多少有点寂寞。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绿风文丛之一种。书稿收入中国现代作家关于植物书写的作品。除了周作人、周瘦鹃、孙犁、汪曾祺等文学名家之外,选本还收录了个别园艺和科普作家的文章。选文专注于纯粹的植物书写,摒除“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章,偏重知识性,先“物理”而后“人情”。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白果树、杨柳、梧桐树,栀子花、杏花、牡丹均入文,乃至野草的俗名亦自成一章,读来亲切可爱。多位作者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也为植物爱好者的拓展阅读提供了索引。

 

 如编者在后记中所说,“中国现代作家既受古代影响,也受外国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当下的写作”,因而该书“呈现中国现代文学植物书写的范式和流变”,对于普通读者和写作者,都有裨益。

 

 



作者简介
桑农,学者,随笔作家。1964年生于安徽省郎溪县桑园村,现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专著《花开花落:历史边缘的知识女性》、随笔集《开卷有缘》《随遇而读》《爱书者说》、自选集《读书抽茧录》,编辑出版现代作家、翻译家作品《塞万提斯的未婚妻》《西窗内外》《书海遇合》等十余种。

目录

第一辑

两株树.....周作人 3

苋菜梗.....周作人 8

野草的俗名.....周作人 12

桃子.....周作人 20

第二辑

白果树.....周建人 25

兰花.....周建人 29

延藤的植物三种.....周建人 33

漫谈观察植物.....周建人 36

田野的杂草.....周建人 41

第三辑

迎春花.....周瘦鹃 77

好女儿花.....周瘦鹃 79

一生低首紫罗兰.....周瘦鹃 82

雁来红.....周瘦鹃 85

栀子花开白如银.....周瘦鹃 88

暗香疏影共钻研.....周瘦鹃 90

第四辑

杏花.....郑逸梅 99

桂花.....郑逸梅 102

芭蕉.....郑逸梅 105

菖蒲.....郑逸梅 109

苹果.....郑逸梅 112

桔.....郑逸梅 114

第五辑

杨柳.....丰子恺 141

梧桐树.....丰子恺 145

黄山松.....丰子恺 148

第六辑

水仙.....贾祖璋 153

荷花.....贾祖璋 156

菊.....贾祖璋 161

我爱桃花.....贾祖璋 169

杜鹃啼处花成血.....贾祖璋 173

葵和向日葵.....贾祖璋 180

第七辑

英雄树木棉.....叶灵凤 189

夜雨剪春韭.....叶灵凤 192

野百合花.....叶灵凤 194

老榕树.....叶灵凤 196

大树菠萝.....叶灵凤 198

吊钟——香港的新年花.....叶灵凤 200

第八辑

论树.....鹤西 207

雏菊.....鹤西 209

木棉.....鹤西 212

甘蔗.....鹤西 215

故乡的花草.....鹤西 218

第九辑

植物中的钢铁.....邓拓 225

种晚菘的季节.....邓拓 228

一品红.....邓拓 231

大豆是个宝.....邓拓 234

楮树的用途.....邓拓 238

第十辑

晚秋植物记.....孙犁 245

菜花.....孙犁 249

我的绿色书.....孙犁 252

第十一辑

葡萄月令.....汪曾祺 257

云南茶花.....汪曾祺 264

腊梅花.....汪曾祺 267

紫薇.....汪曾祺 270

北京的秋花.....汪曾祺 274

第十二辑

海棠.....邓云乡 281

芍药.....邓云乡 286

牡丹.....邓云乡 291

茉莉.....邓云乡 296

罂粟.....邓云乡 300

树之以桑.....邓云乡 305

编后记 309

内容摘要
     两株树 周作人 我对于植物比动物还要喜欢,原因是因为我懒,不高兴为了区区视听之娱一日三餐地去饲养照顾,而且我也有点相信“鸟身自为主”的迂论,觉得把它们活物拿来做囚徒当奚奴,不是什么愉快的事,若是草木便没有这些麻烦,让它们直站在那里便好,不但并不感到不自由,并且还真是生了根地不肯再动一动哩。但是要看树木花草也不必一定种在自己的家里,关起门来独赏,让它们在野外路旁,或是在人家粉墙之内也并不妨,只要我偶然经过时能够看见两三眼,也就觉得欣然,很是满足的了。 树木里边我所喜欢的种是白杨。小时候读古诗十九首,读过“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之句,但在南方终未见过白杨,后来在北京才初次看见。谢在杭著《五杂俎》中云: “古人墓树多植梧揪,南人多种松柏,北人多种白杨。白杨即青杨也,其树皮白如梧桐,叶似冬青,微风击之辄淅沥有声,故古诗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予一日宿邹县驿馆中,甫就枕即闻雨声,竟夕不绝,侍儿日,雨矣。予讶之日,岂有竟夜雨而无檐溜者?质明视之,乃青杨树也。南方少见此树。” 《本草纲目》卷三五下引陈藏器曰:“白杨北上极多,人种墟墓间,树大皮白,其无风自动者乃杨移,非白杨也。”又寇宗爽云:“风才至,叶如大雨声,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但风微时其叶孤极处则往往独摇,以其蒂长叶重大,势使然也。”王象晋《群芳谱》则云杨有二种,一白杨,一青杨,白杨蒂长两两相对,遇风则簌簌有声,人多植之坟墓间,由此可知白杨与青杨本自有别,但“无风自动”一节却是相同。在史书中关于白杨有这样的两件故事: 《南史·萧惠开传》:“惠开为少府,不得志,寺内斋前花草甚美,悉铲除,别植白杨。” 《唐书·契苾何力传》:“龙翔中司稼少卿梁惰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日,此木易成,不数年可茂。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惰仁惊悟,更植以桐。” 这样看来,似乎大家对于白杨都没有什么好感。为什么呢?这个理由我不大说得清楚,或者因为它老是簌簌地动的缘故罢。听说苏格兰地方有一种传说,耶稣受难时所用的十字架是用白杨木做的,所以白杨自此以后就永远在发抖,大约是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但是做钉的铁却似乎不曾因此有什么罪,黑铁这件东西在法术上还总有点位置的,不知何以这样地有幸有不幸。(但吾乡结婚时忌见铁,凡门窗上铰链等悉用红纸糊盖,又似别有缘故。)我承认白杨种在墟墓间的确很好看,然而种在斋前又何尝不好,它那瑟瑟的响声有意思。我在前面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每逢夏秋有客来斋夜话的时候,忽闻淅沥声,多疑是雨下,推户出视,这是别种树所没有的佳处。梁少卿怕白杨的萧萧改种梧桐。其实梧桐也何尝一定吉祥,假如要讲迷信的话,吾乡有一句俗谚云,“梧桐大如斗,主人搬家走”,所以就是别庄花园里也很少种梧桐的。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梧桐的枝干和叶子真好看,且不提那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兴趣了。在我们的后院里却有一棵,不知已经有若干年了,我至今看了它十多年,树干还远不到五合的粗,看它大有黄杨木的神气,虽不厄闰也总长得十分缓慢呢。——因此我想到避忌梧桐大约只是南方的事,在北方或者并没有这句俗谚,在这里梧桐想要如斗大恐怕不是容易的事罢。 第二种树乃是乌桕,这正与白杨相反,似乎只生长于东南,北方很少见。陆龟蒙诗云“行歇每依鸦舅影”,陆游诗云“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又云“乌桕新添落叶红”,都是江浙乡村的景象。《齐民要术》卷十列“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下注云“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爱及山泽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种者,悉附于此”,其中有乌桕一项,引《玄中记》云:“荆阳有乌臼,其实如鸡头,送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群芳谱》言“江浙之人,凡高山大道溪边宅畔无不种”,此外则江西安徽盖亦多有之。关于它的名字,李时珍说:“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我想这或日恐太迂曲,此树又名鸦舅,或者与乌不无关系,乡间冬天卖野味有桕子舄(读如呆鸟字),是道墟地方名物,此物殆是乌类乎,但是其味颇佳,平常所谓舄肉几乎便指此篇也。 桕树的特色在叶,第二在实。放翁生长稽山镜水间,所以诗中常常说及桕叶,使是那唐朝的张继寒山寺诗所云“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在说这种红叶。王端履著《重论文斋笔录》卷九论及此诗,注云:“江南临水多植乌桕,秋叶炮霜,鲜红可爱,诗人类指为枫,不知枫生山中,性很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此诗江枫二字亦未免误认耳。”范寅在《越谚》卷中桕树项下说:“十月叶丹,即枫,其子可榨油,农皆植田边。”就把两者误合为一。罗逸长《青山记》云:“山之麓朱村,盖考亭之祖居也,自此倚石啸歌,松风上下,遥望木叶着霜如渥丹,始见怪以为红花,久之知为乌桕树也。”《蓬窗续录》云:“陆子渊《豫章录》言,饶信间桕树冬初叶落,结子放蜡,每颗作

主编推荐

“中国现代作家既受古代影响,也受外国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当下的写作”,因而该书“呈现中国现代文学植物书写的范式和流变”,对于普通读者和写作者,都有裨益。

精彩内容

 绿风文丛之一种。书稿收入中国现代作家关于植物书写的作品。除了周作人、周瘦鹃、孙犁、汪曾祺等文学名家之外,选本还收录了个别园艺和科普作家的文章。选文专注于纯粹的植物书写,摒除“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类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章,偏重知识性,先“物理”而后“人情”。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白果树、杨柳、梧桐树,栀子花、杏花、牡丹均入文,乃至野草的俗名亦自成一章,读来亲切可爱。多位作者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也为植物爱好者的拓展阅读提供了索引。

 如编者在后记中所说,“中国现代作家既受古代影响,也受外国影响,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当下的写作”,因而该书“呈现中国现代文学植物书写的范式和流变”,对于普通读者和写作者,都有裨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