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基于欧美游客认知视角:cognitive perspective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tourist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基于欧美游客认知视角:cognitive perspective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tourist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76 6.0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齐荣军,仲蕾,李明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734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424530

上书时间2024-09-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齐荣军,男,副教授。1995年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文系,然后留校任教大学英语。2003年-2006年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继续在曲阜师范大学任教大学英语。在CSSCI期刊《当代外国文学》发表论文2篇,其它国家级或省级刊物论文约15篇。主持或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得济宁市社会科学二等奖2次。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儒家文化 1
第一节 文化 1
一、文化的定义 1
二、文化的特征 2
三、文化的分类 5
四、文化的组成要素 7
第二节 儒家文化 12
一、孔子生平 12
二、孔子的思想 14
第二章 当代儒家文化对外传播及研究的意义 21
第一节 当代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21
一、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22
二、增进国际社会的信任 28
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9
第二节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意义 30
一、利于开展儒家文化对外传播 30
二、利于传播研究和相关政策制定 35
第三章 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 37
第一节 儒家经典的传播与传教士的作用 39
一、《论语》在西方社会的影响 40
二、传教士在儒家经典传播中的作用 43
第二节 儒家思想在美印象 46
一、美国学术界中的儒家思想 46
二、智士闻人眼中的儒家思想 49
第三节 美国的孔子形象传播 52
一、美国最高法院的孔子雕塑 52
二、纽约孔子大厦(Confucius Plaza) 52
三、美国孔子基金会 (Confucius Foundation) 53
四、休斯敦孔子像 (Confucius Statue) 53
五、纽约时代广场孔子形象短片 54
六、休斯敦孔庙 (Confucius Temple) 54
七、民族舞剧《孔子》在美国 55
八、餐饮文化中的孔子元素 55
第四节 孔子学院的设立及发展 58
一、孔子学院的设立 58
二、在磨砺中发展 59
第四章 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孔子形象 62
第一节 孔子形象的缺席(13世纪—16世纪中期) 62
第二节 孔子形象的最初建构(16世纪末期—18世纪中期) 64
一、来华传教士眼中的孔子形象 64
二、法国思想家眼中的孔子形象 67
三、英国文学家眼中的孔子形象 69
第三节 孔子形象的变形(18世纪末期—19世纪) 72
一、英国传教士眼中的孔子形象 73
二、英美外交官眼中的孔子形象 78
三、英美文学家眼中的孔子形象 81
第四节 孔子形象的多元融合(20世纪) 84
一、汉学家眼中的孔子形象 85
二、文学家眼中的孔子形象 88
三、基于语料库的孔子形象分析 91
第五章 基于欧美游客认知调查的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93
第一节 路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93
一、研究背景 93
二、研究价值 94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95
一、研究思路 95
二、主要研究内容 96
第三节 基于调查分析的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的构想 96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96
二、游客身份构成 97
三、欧美游客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渠道调查 98
四、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探索 102
第六章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新路径——借助国外游客传播儒家文化 116
第一节 欧美游客身份简况 118
第二节 欧美游客的儒家文化认知 119
一、孔子身份认知 119
二、儒家文化认知程度 120
三、儒家经典认知 121
四、儒家文化活动了解及参与 122
五、儒家文化发源地的认知 122
第三节 欧美游客传播儒家文化的可行性 123
一、西方国家传播儒家文化的条件 123
二、欧美游客儒家文化分享情况 125
三、借助欧美游客传播儒家文化具有可行性 126
第七章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关键问题研究 128
第一节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体系研究 128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128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129
三、研究内容 130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134
五、主要研究目标 135
第二节 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136
一、研究背景 136
二、研究内容 139
第三节 国外游客语言服务及其对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 141
一、研究目的 141
二、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英语服务质量调查——以曲阜“三孔”景区为例 142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146
四、结语 148
参考文献 149

内容摘要
第一章文化与儒家文化

第一节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在中国古代,“文”指事物交错而产生的“纹理”,如《易经》中提到,“物相交,故曰文”,之后逐渐具有了文章、文采等意义;“化”指事物的性质或变化的状态,如《易经》中所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在汉代的《说苑》中,“文化”二字出现在了一起,“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功。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此句中,“文化”与“武功”形成对立之词,具有了文治和教化的意义。

在英语中,“文化”的对应词是“culture”,其拉丁文的源头是“cultura”,意为“种植”“培养”“教化”。现在的“culture”一词依然具有“文化”“文明”“种植”“栽培”“培育”等意义,与中国的“文化”含义有所区别,但基本含义一致。

到目前为止,文化一词尚无统一定义。原因之一是其内涵丰富,不易把握。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学科,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难以给其一个各方都能认可的定义。尽管如此,还是有学者试图概括其含义,相对来说,1871年爱德华·泰勒提出的文化定义比较具有影响力,“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一定义是描述性的,列举了其包括的内容,但并未就文化的特点做出详细说明。列举总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涵盖的内容可能也会有所扩大,因此这一概念虽对理解文化有所帮助,但不够全面。

1963年,文化又有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它是由人类学家艾尔弗雷德·克洛依伯所提出,“文化由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②。这一定义也是描述性的,但无疑其涵盖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文化由行为模式构成,表明了其哲学本质,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行为模式是其体现方式。而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则表明文化的可传递性,即可传播性,同时也肯定了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性。儒家文化能够对外传播,即是由这一特性所决定的。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这表明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又包括物质层面,拓展了文化范围,肯定了物质文化的存在和重要性。另外,该定义还强调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表明了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功能,并说明了其对后续人类行为的影响。本书主要探讨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体现的是文化的传递性功能,也在这一定义的涵盖范围之内,因此本书中的文化内涵就以此为据。

二、文化的特征

了解文化的特征很有必要,这关系到对待文化的方式特别是本书中对待儒家文化传播的方式。掌握文化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使之更加符合文化传播方的意愿,以及更好地照顾文化接受方的感受,实现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双赢。就本书的研究主题而言,与之关联的文化特征可以归纳为六类。

(一)文化是人类行为模式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①[]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②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主编推荐
国家对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愈来愈重视,在国内形成了儒家文化研究热潮。“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和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设,使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可为“文化走出去”助一臂之力。

精彩内容
欧美游客的儒家文化知识或认知,不是凭空而来,必定有具体的获得渠道,如能充分加以利用,这些渠道将成为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可靠路径。本书围绕欧美游客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状况和他们获取儒家文化知识的途径这两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三孔”景区对来自欧美国家的游客开展实地英语问卷调查。依据调查所得事实和数据,总结分析欧美国家游客对儒家文化的认知状况以及他们获得儒家文化知识的路径。然后,结合国内外现有条件,研究分析最合理有效的儒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媒体评论
国家对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愈来愈重视,在国内形成了儒家文化研究热潮。“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和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设,使儒家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可为“文化走出去”助一臂之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