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创新(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国创新(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49 4.7折 6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劲,吴欣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9410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090888

上书时间2024-09-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评选为2018年中国管理年度价值人物。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有深入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6届管理科学奖(学术类)。担任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的主编。

吴欣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士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宏观创新政策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对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平台型组织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曾获得2019年创新研究国际会议(ICIS2019)最佳论文奖、第22届和第25届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

目录
第一篇 全球竞争下的中国创新:不断增长的创新实力
第一章 世界科学中心更迭与时代发展
1.1 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与更迭 
1.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创新 
第二章 中国科技创新的突出成就 
2.1 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维度 
2.2 中国科技活动的资源投入 
2.3 中国科技活动的创新成果 
第三章 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3.2 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3.3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四章 创新驱动中国乡村振兴 
4.1 乡村振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2 创新驱动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 
4.3 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乡村振兴 
第五章 创新驱动中国绿色发展
5.1 中国绿色发展目标 
5.2 创新驱动中国绿色发展的探索 
5.3 中国绿色发展推动环境治理 
第二篇 中国创新何以崛起:建设创新强国的探索
第六章 企业对创新的持续追求 
6.1 中国企业向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转变 
6.2 国有企业践行国家重大创新发展战略 
6.3 民营企业探索适应性创新发展模式 
6.4 多主体形成融通创新 
第七章 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7.1 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7.2 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 
7.3 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作用 
第八章 数字化战略的卓越成效 
8.1 数字化改变企业创新逻辑 
8.2 数字技术改变企业创新模式 
8.3 数字技术驱动新型创新范式 
第九章 教育发展的智慧源泉 
9.1 中国高等教育提供科技人力资源 
9.2 中国高职教育提升中国劳动力发展 
第十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渊源 
10.1 时代发展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10.2 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创新因素 
10.3 传统理念与信仰中的创新因素 
10.4 传统组织与制度中的创新因素 
10.5 传统器物与科技中的创新因素 
第三篇 未来之路:中国特色创新范式的建构
第十一章 创新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 
11.1 企业的核心作用 
11.2 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格局 
11.3 沿全球价值链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企业 
第十二章 创新发展新重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2.1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 
12.2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现状和问题 
12.3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对策  
第十三章 创新发展新动力:全体人民的创新智慧  
13.1 大力激发全民创新  
13.2 善用揭榜挂帅机制  
第十四章 创新发展新范式:战略引领的整合式创新  
14.1 整合式创新的提出  
14.2 整合式创新的内涵解析  
14.3 整合式创新的三角管理思维  
第十五章 创新发展新方向:负责任和有意义的创新 
15.1 创新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15.2 从经济价值到社会价值的目标追求  
15.3 从自主创新到有意义的创新的范式演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世界科学中心更迭与时代发展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及由此引发的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刻洗礼,同时也演绎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技创新和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演进在这一历史时期显得格外珍贵,文明的更迭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不仅诠释着当前世界格局的历史背景,更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1.1世界科学中心的变化与更迭科技创新的发展历史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科学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日益紧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科学革命引发社会革命,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世界科技强国的格局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和中国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描述了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之间的世界科学中心五次转移的“汤浅现象”: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各国维持其科学技术鼎盛时期80年左右。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震荡、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新学科崛起、科学家迁移等要素都是导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因素,而当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科学成果数量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完成了该国的科学中心建设(赵红州,1992)。伴随着“日心说”“血液循环理论”等一系列开创性重大成果的出现,人类逐渐开启了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开始兴起,崇尚理性和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个科学中心(赵红州,1984)。随着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微积分的发现、“化学革命”的推进,英国、法国、德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刘则渊,2017;林学俊,1998)16-17世纪,学术交流开始盛行,催生出一大批科学社团、学会,学者开始小规模地培养学生,科研活动开始呈现出组织化和职业化的趋势。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诞生,近代科学形成。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并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同一时期,生物进化论诞生。此时,随着机械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其技术影响扩散至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并开始影响北美。随着电磁学、热力学、化学等研究的推进,电力技术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技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德国、美国率先发起了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它们快速成为当时的工业强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完成资本主义改革,紧跟欧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此时,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先后建立并发展形成了先进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相对论和量子论被发现后,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全球竞争格局经历了“冷战”的对峙、“全球化”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之后,形成了美国整体领先、多个国家实力强大的世界科技强国新格局。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加之国家层面科技创新政策和战略的颁布,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展成为科技强国。目前,美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依然处于全面领先地位,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处于第二方阵并在一些重点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迅速崛起,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在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主编推荐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本书适时回顾和展示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创新发展丰盛成果: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驱动中国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等,数据翔实,严谨细密。

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从目标迈向第二目标的关键时刻,本书深入洞悉了中国创新发展成就背后的中国基因和动力源泉:中国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渊源,等等,视野宏大,深刻透彻。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探索了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未来构建之路,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机制激发全民创新活力,推进整合式创新、负责任的创新和有意义的创新等新范式,理论扎实,根植中国文化和实践。

全书呈现和展望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从过去到未来的脉络,在当前处于诸多历史时刻的关键时点,及时进行了重要的阶段性总结和探索,为中国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者、创新型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精彩内容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时代的发展,中国逐步转变发展模式,在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的科技创新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战略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源于企业对创新的持续追求、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数字化战略、教育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等五大关键要素。本书基于作者30多年从事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历,在回顾中国创新发展重要成就的基础上着力揭示了中国科技创新为什么行。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频繁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中国在不断探索科技前沿乃至无人区时,更需要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科技创新之路,并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与发展道路。本书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实施整合式创新以及开展更多的负责任和有意义的创新等论述,将进一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持续赋能中国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决定我国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书对于这一重要主题的全面梳理十分有意义,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者、创新型企业管理者和科技创新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媒体评论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本书适时回顾和展示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创新发展丰盛成果: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驱动中国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等,数据翔实,严谨细密。
   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从第一目标迈向第二目标的关键时刻,本书深入洞悉了中国创新发展成就背后的中国基因和动力源泉:中国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渊源,等等,视野宏大,深刻透彻。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探索了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未来构建之路,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机制激发全民创新活力,推进整合式创新、负责任的创新和有意义的创新等新范式,理论扎实,根植中国文化和实践。
   全书呈现和展望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从过去到未来的脉络,在当前处于诸多历史时刻的关键时点,及时进行了重要的阶段性总结和探索,为中国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者、创新型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