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全四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8.32
6.0折
¥
5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曾宪义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14606
出版时间2007-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6249774
上书时间2024-09-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曾宪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法律史博士学位点主持人、建立人,中国人民大学台湾地区法律问题研究所所长。
目录
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第1卷):清末民国卷
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梁启超
古今法制表孙 荣
历代刑法考沈家本
中国地方制度之沿革王道编 吴贯因校
中国历代法制大要壮 生
浙江制宪史甑山居士
春秋国际公法张心澂
中华民国宪法史吴宗慈
中国古代法理学王振先
中国刑法溯源徐朝阳
中国古代诉讼法徐 明
韩非谢无量
中国法制史程树德
法家政治哲学陈 烈
中国法制史丁元普
韩非的法治思想张陈卿
中国内阁制度的沿革高一涵
中国亲属法溯源徐朝阳
罗马法与现代黄右昌
先秦法律思想丘汉平
中国法制史朱 方
罗马法陈允 应时
中国法制史郁 嶷
先秦国际法之遗迹徐传保
欧美各国宪法史潘大逵
法律思想史丁元普
中国宪法史陈茹玄
中国国际法溯源陈顾远
西洋政治思想史萨孟武
中国宪法史纲要潘大逵
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于恩德
中国法制史陈顾远
中国大赦考徐式圭
中国诉讼法溯源徐朝阳
中国田制史略徐式圭
中华民国宪法史潘树藩
中国法家概论陈启天
中国制宪史 吴经雄 黄公觉
中国监察史略徐式圭
春秋国际公法洪钧培
中国刑法史黄秉心
里甲制度考略江士杰
两汉文官制度曾资生
中国法制及法律思想史讲话秦尚志
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陈世材
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平 心
增订中国宪法史陈茹玄
中国宪政发展史周异斌
两汉刑名考徐定戡
唐律通论徐道邻
韩非法治论曹 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程幸超
中国五权宪法制度之史的发展与批判曾资生
欧洲法律思想史纲要刘燕谷
中国法制史黎孤岛
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第2卷上、下册):当代大陆卷
关于法的继承性问题曾炳钧
试论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蒲 坚
略论卢梭的政治思想
——为纪念卢梭延生二百五十周年而作韩延龙
中国古代国家与法权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张晋藩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张希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国家与法权 曾宪义
唐律的阶级实质刘海年
秦律中“隶臣妾”问题的探讨高 恒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方克勤
略谈法律的继承性林榕年
关于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杨景凡
试论韩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散文高 潮
国家以法制为先
——重读《资政新篇》和《立法制諠谕》邱远猷
荀韩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
——兼论荀况所属学派的性质问题乔 伟
秦汉诉讼中的“爰书”刘海年
三权分立原则的起源和运用许显侯
略论诸葛亮的法治观陈鹏生
关于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韩延龙
论孙中山的法律思想林 中
略论美国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权潘华仿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对象商榷 饶鑫贤
论两汉刑法的基本原则肖永清
谭嗣同反封建的政治法律思想杨 堪
试论《唐律疏议》的制作年代问题蒲 坚
基督教会与教会法在西欧封建统治中的作用张梦梅
论孙中山的法律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陈盛清
略论北宋惩治“贼盗”的《重法》郭成伟
谈法学词语的训释问题张大元
罗马《十二表法》周 枏
孔子法律思想深微俞荣根
美国违宪审查权的历史考察徐静琳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徐轶民
《七国考》《法经》引文真伪析疑 张 警
西欧封建法制史的几个问题
——兼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 林榕年
略论李斯高 潮
“铸刑鼎”辨证孔庆明
秦刑徒刑期辨正李 力
《周易》中记载的周代刑法 从希斌
明代中叶的宦官与司法怀效锋
试论英国衡平法的起源、发展演变(缩写) 张彩凤
试论宋代的有关民事法律规范赵晓耕
试论《唐律疏议》叶孝信
应当大力开展法学史研究林向荣
论法制建设中借鉴历史经验的几个问题乔 伟
对儒法两家犯罪学说的研讨马建石
“格”的演变及其意义 马小红
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罪的立法与实践方克勤
中国职官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俞鹿年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历史发展大要饶鑫贤
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李启欣
清代的民事审判与调处息讼制度郑 秦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法律制度初探曾尔恕
简论清代民族立法刘广安
《唐六典》性质论钱大群
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潘汉典
菲希特的法律思想探讨吕世伦
回顾与思考
——剖析查士丁尼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教育活动 徐尚清
《基本法》对中国传统法学的影响初探李昌道
中西方法律思想家法律价值观的比较思考
——兼议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史彤彪
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演变与更新 段秋关
论康德的法哲学思想孙守煌
论中国古代法学与名学的关系高 恒
《法国民法典》的三个中文译本 李贵连
许衡的法律思想汪汉卿
论文帝改革后两汉刑制并无斩趾刑张建国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看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前景曲可伸
阴阳五行说与我国古代法律王立民
从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看澳门法律制度的未来米 健
关于法类型划分问题的思考由 嵘
律、令、格、式与唐律的性质钱大群
商鞅变法的性质与作用问题驳论杨师群
法学家的成长与法典编纂皮继增
论中国古代情与法的冲突朱 勇
试论中国封建王朝的谏诤制度及对君权的制约机制江兴国
论北宋前期治吏惩贪的特点梁凤荣
布莱克斯通与英美法律文化近代化何勤华
寻找最初的“法”
——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武树臣
罗马法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冯卓慧
论西方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王 哲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为隐”范忠信
“狱”的法文化考察 高积顺
析孔氏家族宗族法对当时国家政权的影响袁兆春
法典的法家化郝铁川
自然法、规则法、活的法
——西方法观念变迁的三个里程碑严存生
清末民初中国比较法学的产生陶广峰
中国百年宪政梦的追寻徐永康
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与净化执法环境杨永华
试析中国古代的赦沈厚铎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点若干成因质疑马志冰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序 张国华
20世纪上半叶大众思想启蒙与社会制度取向 周训芳
描述性的法史学与解释性的法史学
——我国法史研究新格局评析胡旭晟
程颢、程颐法律思想研究 杨鹤皋
非洲法律文化之变迁夏新华
王宠惠法律思想与实践评述于语和
法治、吏治:历史与现实陈汉生
希伯来法论略
——古代东方法律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叶秋华
陕甘宁边区的破产立法肖周录
《明史·刑法志》勘误示例 张大元
论晏子的法律思想冯 潇
历史主义法律移植研究与接受法律移植的社会共识建立刘 星
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兼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特点游绍尹
从沈家本的生平活动看其变法的核心陆 昕
清代刑名幕友的办案方法高浣月
两汉“故事”论考闫晓君
印度社会的法律改革王云霞
清末翻译外国法学书籍评述田 涛
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程汉大
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张少瑜
论中国古代法的双轨式公法体系张铭新
婚姻无效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借鉴陶 毅
宗祧继承论丁凌华
释秦律“拔其须眉”及“斩人发结”兼论秦汉的髡刑曹旅宁
“天宝律令式”说献疑 戴建国
2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夏锦文
非洲习惯法初探 洪永红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探索付子堂
羌族习惯法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其儒家化倾向龙大轩
髡、耐、完刑关系考辨张全民
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 王 健
讼学、讼师与士大夫
——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陈景良
心寄治邦高鸿钧
大志与王法辨苏亦工
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的几个思维定式及其消极影响
——兼论战国前法制研究的方法徐祥民
洛克对英国近代宪政制度的贡献刘惠荣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消极影响的深层原因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唐永春
从权力制衡角度探索监督理性
——质疑现行检察监督兼及权力监督系统的历史学、比较学的思考
方立新
明清州县的监狱柏 桦
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李交发
朱元璋重典惩贪得失新论张兆凯
科学地认识中国法律史杨一凡
商鞅改法为律考吴建璠
关于荀子的法律思想的几点看法杨景凡
论隋律对北周律之因袭倪正茂
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孙光妍
演进中的香港法启示录
——关于比较法的思考徐静琳
《大元通制》渊源考辨 曾代伟
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周少元
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简论刘艺工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邱远猷
魏晋律令分野的几个问题李玉生
宗教文化的法律定位
——兼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法的变革趋向汤 唯
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辨正曾宪义
卜辞金文法制资料论考胡留元
敦煌所出买卖、借贷契约考评刘 斌
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兼论批判继承和借鉴问题谷春德
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
——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李昌道
多元思想背景下的伦理法制
——兼议东晋南朝法律思想的时代特点林 明
民国前期新式法院建设述略吴永明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制约因素的法律文化分析宋四辈
《大清民律草案》摭遗 张 生
民国晚期西安地区律师制度研究侯欣一
美国公司制度理念变迁郑祝君
法家的法律思想概述张国华
略述唐代的司法监督制度王宏治
略论中国古代立法制度的发展赵昆坡
长者风范 学术知音
——记同陈守一同志交谈有关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
张希坡
古代冠服礼仪的法律规制吕 丽
权利与伸冤:对传统中国诉讼意识的解释 徐忠明
《盟水斋存牍》点校札记 杨育棠
古代判例考略张伯元
古中国与古罗马契约制度与观念的比较霍存福
《撒里克法典》若干问题之探析 李秀清
从“法与天下共”论对君主擅法的限制林 乾
论中国近代司法文化发展的多层面冲突张仁善
《清秋审条例》及其董康 赵元信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康德法治论解读陈金全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诠释崔永东
中国古代环境法律史论要王 立
清代民法语境中关于 “业” 的表达及其意义李 力
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马长山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张中秋
孔子杀少正卯考论马作武
论中国古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蒋传光
中华法系特点再议张晋藩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徐爱国
认真对待福柯
——一个可能影响法律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评说程春明
道德态势与社会控制模式需求定律
——我国接受西方法治思想与模式原因的新解读钱福臣
从宗法社会到公民社会
——法治建设的逻辑进程潘佳铭
论我国清末民初宪政中民族观的变化方 慧
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补析张培田
汉律中有关行为能力及责任年龄用语考述徐世虹
中日近代宪政道路不同选择的历史约束条件
——兼论中国近代宪政与革命的关系刘笃才
《大清民律草案》现存文本考析 徐立志
论中国户政制度王圣诵
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第3卷)当代台港卷
从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文化的四大精神陈顾远
清季法学大家长安薛云阶(允升)及其钜著《读例存疑》——并介绍美国亚洲学会1970年出版之薛著重刊本 黄静嘉
元代盗贼律之研究——与唐律有关部份之比较 林茂松
清代台湾案件的司法审判机关那思陆
从命案看清前期的国家与社会(1644-1795) 赖惠敏
明代的司法与社会——从明人文集中的判牍谈起巫仁恕
唐代地狱审判的法制意义——以《佛说十王经》为中心陈登武
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法文化之影响:以殖民地法院有关身分法“旧惯”之判例为例,检视、解读及书后黄静嘉
论宋代狱讼中“情理法”的运用刘馨珺
一条律文各自解读:宋代“争鹑案”的争议柳立言
sung criminal justice and the modern implication of chinese legal tradition:the case of a yün (1068-69) revisited苏基朗
法理与文采之间——读《龙筋凤髓判》黄源盛
固有法与继受法:“公同共有”的社会学考察 林 端
东亚古代的明法与律学教育高明士
唐律与现行法关于“紧急避难行为”规定之比较研究桂齐逊
清代州县司法运用的实态林茂松
“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唐代户主之身分研究 罗彤华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邢义田
古今中外酷刑现象反思陈弘毅
中国传统的司法与法学张伟仁
北朝流刑的研究陈俊强
由公产到法人:清代苏州、上海商人团体的制度变迁邱澎生
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第4卷):目录索引卷
上篇:中国法律史论文著作索引
一、总论
(一)法律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 法律史学科及法史教材编写探讨
(三)法的起源
(四) 中华法系研究
(五) 法律文化研究
(六) 法史比较研究
(七) 法律史学与法制现代化
(八) 中国法律史研究综述
(九) 其他
二、中国古代法制史
(一)法制通史
(二)各代法制史
三、中国近现代法制史
(一)法制通史
(二)近代法制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
四、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
(一)法律思想通史
(二)各代法律思想史
五、中国近现代法律思想史
(一)近代法律思想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思想史
六、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
(一)通论
(二)分论
七、文献版本研究、著述评介和学术动态
(一)法律古籍版本研究及文献评介
(二)著述评介
(三)学术动态
八、博士和硕士论文
(一)博士论文
(二)硕士论文
九、法史图书
(一)通论
(二)中国法制史
(三)中国法律思想史 法律文化
(四)法律文献及整理成果
(五)工具书
(六)案例及其他
下篇:西方法律史论文目录索引
一、外国法制史论文
(一)总论
(二)古代法
(三)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制
(四)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
(五)欧盟法
(六)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法制
(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史
(八)书评与杂记随想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
(一)总论
(二)古代西方法律思想
(三)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
(四)近代西方法律思想
(五)现代西方法律思想
三、博士硕士论文
(一)外国法制史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
四、外国法制史著作
(一)通论及教科书
(二)古代东方法
(三)古代西方法
(四)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律制度
(五)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
(六)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制度
(七)欧洲法与欧盟法
五、西方法律思想史著作
内容摘要
儒学提举司凡行省所署之地,皆设一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都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进呈,著述文字。每司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人,司吏二人。
2.路之官制路置总管府,但因有大都路及上下路之分,故宫制微有不同。
大都路总管府官有达噜噶齐二人,都总管一人,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各二人,提控案牍四人,照磨兼管勾一人。惟达噜噶齐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号日供需府。其附属机关有三:一日兵马都指挥使司。掌京城盗贼奸伪鞠捕之事,官有都指挥使二人,副指挥使五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司狱、狱丞各一人,典狱二人。二日左右警巡二院。有达噜噶齐、副使判官各一人,典史各三人。三日提举学校所。有提举一人,教授、学正各二人,学录一人。
上下路总管府上路达噜噶齐、总管各一人,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鄂罗同知治中判官各一人。下路不置治中,而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推官二人,专治刑狱,经历一人,知事二人,照磨兼承发架阁一人,属官有儒学教授一人,学正、正学录各一人,蒙古教授一人,医学教授一人,阴阳教授一人,司狱司、司狱丞各一人,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织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惠同药局提领一人,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录事司(掌城中民户之事)设录事司、侯判官各一人。
此外尚有下之总管府,盖因事而设也。
打捕鹰房总管府(至元十七年置)官有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副总管各一人,经历知事各一人。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官有达噜噶齐一人,总管二人,同知一人,副总管二人,经历知事照磨提控案牍各一人。
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各一人,副总管二人,经历知事照磨兼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储用库一,提举司五,织染局三,河泊所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