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2.73 6.0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温乐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21012646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1646670
上书时间2024-09-06
前言
一、海昏侯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海昏侯国历史文化研究的现状
三、海昏侯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刘贺废贬的历史考察
一、迎立与废黜昌邑王刘贺的政治背景
二、刘贺被废黜的原因
三、刘贺被封海昏侯的实质
四、海昏侯刘贺死亡原因分析
第二章
海昏县建置与海昏侯国疆域
一、海昏县建置时间
二、海昏县名称由来与争议
三、海昏县地理范围与海昏侯国疆域
四、海昏县沉入湖底之谜
第三章
海昏侯国社会经济问题探讨
一、海昏侯国区域环境与自然资源
二、海昏县域人户数量
三、农业生产方式及发展水平
四、海昏侯国手工业生产技术与发达程度
五、海昏侯国水陆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六、海昏侯国社会风俗与生活方式
第四章
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职官制度研究
一、西汉王国职官制度的演变
二、昌邑王国职官制度
三、昌邑王国职官制度的特点
四、海昏侯国职官制度述略
第五章
海昏侯国的租税收人蠡测
一、西汉诸侯的地位变化
二、海昏侯国的经济收入蠡测
三、海昏侯国与故昌邑王国经济收入比较
四、海昏侯与同期其他王子侯经济收入比较
第六章
海昏侯刘贺南下就国的交通问题探讨
一、刘贺南下就国的交通形势与道路选择
二、刘贺南下就国的水路交通工具及航运技术156
三、刘贺南下海昏侯国交通节点及其距离
第七章
海昏侯刘贺奢葬逾制问题探讨
一、海昏侯刘贺奢葬僭制的表现
二、海昏侯刘贺奢葬僭制的主要特征
三、海昏侯刘贺奢葬僭制的原因
第八章
海昏侯“刘贺”玉印印钮艺术造型辨析
一、学术界对“刘贺”玉印印钮造型的看法
二、“刘贺”玉印印钮艺术造型的独特性
三、“刘贺”玉印印钮的文化寓意及功能象征
四、“刘贺”玉印印钮造型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内在逻辑
附录
海昏侯国历史文化资料辑录
一、《汉书》中与海昏侯国相关资料辑录
二、《后汉书》中与海昏侯国相关资料辑录
三、其他古籍中与海昏侯国相关资料辑录
四、地方志中与海昏侯国相关资料辑录
五、出土简牍与铭文资料辑录
后记
第一章刘贺废贬的历史考察
刘贺(前92一前59)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个时期,在政治舞台上起伏浮沉,首先是由昌邑王被迎立为皇帝,旋即遭到废黜并遣归故国,而十年后又被封为海昏侯,一生多变。刘贺政治上的成败既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生态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其本人的主观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关。关于刘贺废黜问题,过去学术界有过一些论述①,主要归因于霍光专权,认为是刘贺与霍光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章根据文献,对刘贺所处的社会背景、废黜原因以及汉宣帝为什么将他封为海昏侯等谈些初步看法,旨在试图恢复历史原貌,推进海昏侯墓葬发掘的历史研究。
一、迎立与废黜昌邑王刘贺的政治背景
据史载: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逝,年仅8岁的昭帝刘弗陵继位,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遗诏辅佐幼主,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柔弘羊为副辅,然而“政事一决于光”。昭帝即位初期,面临的政治形势异常复杂。
一是对汉武帝时期执行的路线、方针,昭帝即位后朝野双方在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过集中体现在盐铁会议上。对过去的盐铁政策、匈奴和战问题、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及儒法理论评价四个方面,贤良文学们不同于桑弘羊等人的政治立场,并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过去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在这场争辩中,无论柔弘羊等人抑或贤良文学们,都对和战的认识既有正确、合理的一面,也有偏激、片面之处。桑弘羊等人充分肯定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正当性及其历史功绩,主张加强边防建设、筹措必要的军费,以实现边境安宁之目的,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他们讳言战争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不顾百姓的赋役负担,无视武帝晚年的国情恶化,尤其是“轮台诏”之后仍主张继续大规模地用兵打击匈奴,强调单纯的军事手段,忽视“与民休息”,这确乎与时势不合。然而,贤良文学们提倡仁义,崇尚道德,反对穷兵黩武,关注民生疾苦,这与当时的“轮台诏”比较合拍,有其正面意义。但是,他们偏执儒学教条,只看到战争的消极面和副作用,一概否定战争,无视反击匈奴的正当性,否认边防建设,只谈“义”而不顾“利”,抹杀汉武帝的历史功绩,这也是不足为据的。昭帝即位后,“知时务之要”的霍光继续执行武帝晚年与民休养的路线,重点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力本农”,发展经济;同时,采取与匈奴修好“和亲”策略,不再主动大规模出兵征战。在这种政策之下,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昭宣中兴”局面。然而,桑弘羊等人顽固地坚持汉武帝前期积极的财政和边防政策,要求继续推行盐铁官营,筹措军费,征伐周边少数民族,以战争替换和平。为此,以霍光为首的政治集团和以桑弘羊为首的政治势力必然会因政见差异而引发政治斗争与冲突。实际上,这是儒法两家思想交锋的继续,反映了汉廷统治集团内部的所谓“民主”。但是质疑批判武帝的路线、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神圣的“皇权”思想产生了某些触动,对政坛更替不无影响。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海昏侯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专题性研究,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对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刘贺和海昏侯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