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81 4.3折 79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启超,彭树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9073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11032402

上书时间2024-09-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启超,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均脍炙人口,万人传颂。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并创获甚丰。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

彭树欣,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及儒学研究,出版有专著《古代人生哲学在晚清民国的生存状况——以梁启超为中心》,整理评注《梁启超修身三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目录
代前言: 哀鸾孤桐上,清音透百年/刘海滨

 导读

 1.知命尽性——1914年6月21日在孔教会之讲演

 2.君子之养成——1914年11月5日在清华学校演说词

 3.我们向蔡松坡先生学什么——1916年12月14日在蔡锷先生追悼会场演说词

 4.以自觉心开拓命运——1916年12月15日在上海南洋公学之演说词

 5.人格之养成——1916年12月15日在上海青年会之演词

 6.良能增进之教育——1916年12月21日在江苏教育总会之演说

 7.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1917年1月10日在清华学校之演说

 8.读书莫以做官为志——1917年1月15日在北京各学校欢迎会之演说

 9.学生之自觉心及其修养方法——1917年1月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词

 10.一己之人格立,国家方有希望——1917年1月31日在南开学校演说词

 11.“知不可为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1921年12月21日北京哲学社公开讲演

 12.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1922年4月10日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讲演

 13.教育家的自家田地——1922年8月5日为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学员讲演

 14.学问之趣味——1922年8月6日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校学员讲演

 15.美术与生活——1922年8月12日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讲演

 16.敬业与乐业——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讲演

 17.什么是新文化——1922年8月31日在长沙第一中学

 18.为学与做人——1922年12月27日为苏州学生联合会公开讲演

 19.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192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讲演

 20.治国学的两条大路——1923年1月9日为东大国学研究演讲

 21.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1923年1月13日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22.怎样的涵养品格和磨练智慧——1924年6月在清华学校讲演

 23.政治家之修养——1925年12月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研究会所作讲演

 24.创造新学风——1926年11月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25.蔡松坡与袁世凯——1926年12月25日在清华大礼堂讲演

 26.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

 27.陆王学派与青年修养——1927年2月5日在司法储才馆讲演

 28.学问的趣味与趣味的学问——1927年3月5日在司法储才馆讲演

 29.知命与努力——1927年5月22日在华北大学讲演

 30.最后的谈话——1927年初夏与清华研究院学生同游北海

 31.附录:读书法讲义——1927年为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国语科所作

内容摘要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成长。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0篇,附录一篇。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王森然记载: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而事到眼前,绝不作预备,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同座代为着急,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故每赌必输,或有劝止者,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苦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而笑。此虽是趣闻,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精彩内容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0篇,附录一篇。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王森然记载: 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而事到眼前,绝不作预备,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同座代为着急,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故每赌必输,或有劝止者,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苦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而笑。此虽是趣闻,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媒体评论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
 ★70后梁启超越过80后“新青年”,对90后、00后“新新青年”说: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有: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
 ★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
 ★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智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中国这种饥荒,都闹到极点,但是只要我们知道饥荒所在,自可想方法来补救;现在精神饥荒,闹到如此,而人多不自知,岂非危险?”

 “一般教导者,也不注意在这方面提倡,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

 “盖人苟无安身立命之具,生活便无所指归,生理、心理并呈病态。……故谓精神生活不全,为社会,为个人,都是知识少点的为好。因此我可以说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讲演,梁实秋的记载甚为形象生动: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丰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个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都能背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1923年,梁启超在新月社讲演,熊佛西描述道: 
   某日,同仁请先生讲述《桃花扇传奇》,先生热情如火,便以其流利的“广东官话”,滔滔不绝的将《桃花扇》作者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该书在戏曲上、文学上的价值,一一加以详尽透辟的解释与分析。最后并朗诵其中最动人的几首填词,诵读时不胜感慨之至,顿时声泪俱下,全座为之动容。
   先生讲学的神态有如音乐家演奏,或戏剧家表演: 讲到幽怨凄凉处,如泣如诉,他痛哭流涕;讲到慷慨处,他手舞足蹈,怒发冲冠!总之,他能把他整个的灵魂注入到他要讲述的题材或人物,使听者忘倦,深入其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