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塑造人类思维:how the codes we use to think, speak, and live transform our mind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78 4.7折 59 全新

库存2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维奥丽卡·玛丽安

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9640973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3247744

上书时间2024-09-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维奥丽卡·玛丽安(Viorica Marian)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认知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美国西北大学传播科学与障碍学科特聘教授、心理学教授,双语和心理语言学研究小组的研究员,以双语研究和多语种研究而闻名。她曾在《应用语言学》《记忆与语言期刊》《科学美国人》等国际高水准期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被BBC、NBC在内的全球百余家媒体报道。

她掌握罗马尼亚语、俄语和英语,并会包括美国手语、汉语、荷兰语、法语、德语、日语、波兰语、西班牙语、泰语和乌克兰语等十几种语言。

译者简介:

徐恒迦,本名徐晴,浙江上虞人。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自由译者。译著有《茶之书》《装饰的法则》《平面设计 200 年》等。



目录

第一部分自我

第一章 不可思议的思维切换 / 003

第二章 大脑:并行处理的超级有机体 / 017

第三章 创意、知觉和思维 / 031

第四章 语言造就的肉身 / 055

第五章 从童年到老年 / 070

第六章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灵魂 / 089

第二部分社会

第七章 终极影响者 / 113

第八章 文字之变 / 141

第九章 翻译的发现 / 160

第十章 思维的密码 / 182

第十一章 科技的未来 / 204

轻松愉快的尾声/ 222

致谢/ 238

参考文献/ 240

图表附录/ 284



内容摘要

 第六章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灵魂(节选)

 

我关于双语的正式研究项目是在阿拉斯加大学的一篇本科生优秀论文。在论文中,我比较了双语者在分别使用两种语言时的手势。我请俄英双语者用英语或俄语讲述《小红帽》的故事(因为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在这两种语言中非常相似)。然后,我逐段记录这些叙述的录像带,根据非言语交流研究的系统,将手势分为不同类型,并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语者在两种语言中使用了相似的象似性手势,但使用了不同的隐喻性手势。象似性手势是指在外形上与他们所代表单词的意思相似的手势,例如将拇指和食指紧捏表明某物很小,或者在谈论射击时(比如猎人射杀狼时)用手指做出枪的样子。隐喻性手势可以表达更抽象的概念和想法,比如在表达“第二天”这个概念时可能会用到的手势,或用来描述快乐或恐惧的手势。三十年后,我们在一项针对泰英和英泰双语母亲与儿童的研究中重现了这一结果,即双语者在不同语言中的手势不同的发现。看来双语者在转换语言时不仅使用了不同的口语代码,而且改变了他们的非语言交流与身体语言。

……

一位双语作家在她的自传中描述了对婚姻和事业等重大人生决策的思考。

 

应该嫁给他吗?问题用英语来问——是的。

应该嫁给他吗?问题用波兰语来问——不。

……

应该成为一名钢琴家吗?问题用英语来问——

不,你成不了。你不能。

应该成为一名钢琴家吗?问题用波兰语来问——

是的,你要不惜一切代价。

 

虽然这一场景看起来有点极端,但一个人在不同语言之间改变自己的感受并不罕见。

情绪反应也会因使用母语或第二语言而有所不同。母语常会引发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它更多是在情感丰富的背景下习得的。大多数双语者报告说,在使用非母语时,他们感觉情绪化水平更低。在心理治疗环境中,双语者更有可能转用非母语来讨论创伤或痛苦的话题。研究表明,使用外语时,言语诱发的恐惧反应会减少,并且文学作品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中引起的共鸣也不同。在一项针对双语大脑的功能性神经成像研究中,阅读《哈利·波特》一书中的情感段落时,大脑的几个区域(包括参与情感处理的杏仁核)对母语阅读的反应比第二语言更强烈。人们不禁要问,巫师们究竟能不能用第二语言施咒呢?我正等待一只猫头鹰给我送来答案。

在使用非母语时情绪减少的模式也得到了生理证据的证实,即大脑在处理外语刺激时情感反应较少。我们在测量不同语言的情绪唤醒差异时采用的是皮肤电导反应。当神经系统被

唤醒时,汗腺活动增加,皮肤电导率上升。通过手指或手掌上的两个电极就可以测量生理性唤醒时的皮肤电导率。皮肤电导率反应显示,当被试者听到或读到母语而非第二语言中带有

情感色彩的词语时,皮肤电导反应更大。在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的实验中,当被试者的母亲被人用西班牙语(母语)辱骂时,皮肤电导反应会比用英语更强烈。因此,当你下次在国

外,打算用母语而不是对方的母语侮辱某人时,请记住,你自己可能是更生气的那个。

即使是信息内容被充分理解,接受训斥、讨论痛苦的经历或阅读饱含深情的段落都可能在母语中得到更多的唤起。当艺术家卡米拉·卡贝洛在热门金曲Señorita 中向肖恩·蒙德兹唱道“我喜欢你叫我señorita”时,她表达了所有多语者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词语在每种语言中引起的情绪强度和价值是不同的。

当然,不同的词或不同的说法可以引发不同的情绪,这是在一种语言内也存在的情况。我的一个学生请我用缩写称呼她而不要叫全名,因为她说父母只会在训斥她的时候才用全名。许多说英语的人同样会告诉你,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挨骂了,就是当父母叫他们的名字加中间名的时候。

一项针对在美国的汉英双语年轻人的研究发现,双语者在性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英语,而在表达负面情绪时,汉语表达的情绪更为强烈。在一些语言中,人们用不同的词表达不同的爱,表示浪漫的爱是一个词,表达家庭或父母的爱是另一个词,还有别的词表达对宠物、食物或衣饰之爱。性,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的人或群体也会有不同的定义。任何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人都记得比尔·克林顿总统的那句“我没有和那女人发生过性关系”,这引发了公众对什么是性的讨论。

日语中的“akikaze ga tatsu”字面翻译为“秋风开始吹”,但意思是“失恋”。Kenjataimu(汉语中对应的翻译为“贤者时间”)是一个日语词,描述了“男人高潮之后可以清楚思考的那段时间,因为他的头脑中没有了性欲”。男性自慰的日语词直译为“一千次摩擦”,而女性自慰的日语词直译为“一万次摩擦”。正如人们在描述颜色或时间方面的跨语言差异一样,人们用来谈论性与爱的不同词语既反映出人们对其亲密行为和关系的思考方式的差异,同时也促成了这种差异。

毫不奇怪,表达情感的词语通常不好翻译。冰岛语“sólviskubit”是我喜欢的词之一,指的是不好好享受外面的好天气而产生的内疚感。当遇到芝加哥难得的好天气而我仍在电脑前面端坐,我就会想起这个词。另一个表达多维情绪的外语词是汉语里的“报复性熬夜”,指的是白日里没有办法偷闲的人拒绝早早睡下,以在深夜时光里享受一点点自由感(可能是因为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在网上互动增加的缘故吧,在英语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新短语叫“报复性睡前拖延症”—— 说的正是在下!)。还有哪些词呢?冰岛语单词“flugviskubit”,它描述了乘飞机旅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羞耻感;还有日语词“mononoaware”(物哀),表示对万物的本质既悲伤又欣赏的感情;丹麦语单词“hygge”和荷兰语单词“gezellig”,都表示舒适惬意、心满意足,体验到欢乐和幸福;菲律宾他加禄语中的“gigil”一词表示忍不住想要捏一捏那些可爱得让人受不了的东西或人的冲动;德语单词“Sehnsucht”表示人类心中对莫名之物的一种不可抑制的渴望。此外还有以下种种情绪:日语中的“amae”,大意为带着一种甜蜜与天真的撒娇依赖;西太平洋岛的伊菲鲁克语中的“fago”,是一种爱与悲悯的混合体;还有印度的“lajja”,是羞耻的另一个说法。

  ……



主编推荐

◆ 从心理学、社会学、神经学了解语言如何塑造人类思维!

◆ 从业22年、会13种语言的心理语言学家,结合271个案例,从33门学科论证语言如何塑造人类思维.

◆ 当你用母语辱骂他人时,你自己可能是更生气的那个!

◆ 语言对大脑的影响从童年到老年,使用多种语言平均可以推迟阿尔茨海默症4—6年。

◆ 0—1岁的你,其实是一个能够区分所有语言声音的“世界公民”!

◆ 使用外语回答电车难题,人们会更倾向于认可“一命换五命”的选项!

◆ 《出版者周刊》:“本书为多语言的好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案例……让外行读者也能轻松读懂!”

◆ 全书收录22张趣味图表和语言学趣味测试题,理解语言的力量!

◆ 翻开本书,带你探究语言塑造人类思维的奥秘!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心理语言学的通俗读物, 讲述了一种未受重视的人类技能 —— 学习语言的能力。作者用自己在心理语言学方面的广泛研究来分享经科学证明的学习新语言的好处 —— 其中包括提升创造力、改善脑健康和增强自控能力, 并研究了人类如何能够充分地利用在语言方面的自然天赋来造福自身和这个世界。



媒体评论

作者在本书中为多语言的好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案例……玛丽安广泛的研究和深思熟虑的分析,让外行读者也能轻松读懂!好奇的单语者将受到启发,从而去拓宽语言视野。

——《出版者周刊》

维奥丽卡·玛丽安完美地展现了学习第二语言的好处之多,这不仅仅是学会一门新语言那么简单,还可以强化你的大脑,使你更敏锐、更聪明、更开放、更有创造力。

——迈克尔·J.斯皮维(加州大学认知科学教授)

无论你是否反思过语言,无论你是否用几种语言说话或思考,你都会从这本研究深入、写作精良的书中学到很多东西。

——霍华德·加德纳(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兼职教授)

在这本易于阅读且内容丰富的书中,维奥丽卡·玛丽安教授运用了她丰富的研究经验、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和引人入胜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可以说是深具人类认知能力的故事:语言。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解释了掌握一门语言——或者更好的是掌握几种语言——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对待彼此。

——西蒙·埃德尔曼(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读完这本书,你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和倾听文字,并对人类心灵的威严有更深的欣赏。维奥丽卡·玛丽安与史蒂芬·平克(《语言本能》的作者)一样,贡献了一部关于语言科学的重要著作。

——丹尼尔·平克(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