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丛书序 个性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新探索
前言
第一章 中学地理课程介绍 / 1
第一节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 1
第二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 12
第二章 实验学校情况简介 / 25
第一节 三所实验学校简介 / 25
第二节 教师情况 / 28
第三节 学生情况 / 29
第三章 现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 33
第一节 教学模式 / 33
第二节 现有的教学方法 / 35
第三节 国内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 / 40
第四节 实验学校教育改革情况 / 42
第四章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 / 43
第一节 对分课堂简介 / 43
第二节 地理对分课堂应用的基本依据 / 44
第五章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对分课堂的应用实践 / 46
第六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对分课堂的应用实践 / 122
第七章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206
第一节 对分课堂的教学评价 / 206
第二节 师生对对分课堂教学的感受 / 211
第八章 对分课堂33问 / 225
参考文献 / 235
索引 / 236
后记 / 238
内容摘要
**章 中学地理课程介绍
**节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一、 课程介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地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优选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 课程特点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区域性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 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 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优选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 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 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地理课程内容应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优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 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 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 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靠前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优选意识。
4) 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 教材情况
甘肃省选用的地理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2013年教育部审定),课程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1. 地球与地图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 世界地理
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的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4.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①
五、 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的说明有如下几点。
1) 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
2) “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 “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
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 “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课程内容如表1-1~表1-4 所示。
表1-1 地球与地图
表1-2 世界地理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对分课堂之中学地理》是对分课堂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实践经验汇总。内容包含现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对分课堂33问。其中的课堂教学实践部分,包括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对分课堂的应用实践两部分,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图片资料将地理对分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来,并对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详细说明了师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感受和认可。对分课堂33问部分涵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是多位早实践对分课堂的教师在对分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为中学地理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尝试和学习对分课堂提供了详尽、具体的操作指导。
媒体评论
评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