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过程性教学探析/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系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中数学过程性教学探析/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系列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库存7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梅晓明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0897899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13873

上书时间2024-08-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梅晓明,中学不错教师,静安区届、第二届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曾任上海市中学教师不错专业任职资格评审学科评议组成员、区高三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区教师招聘专家组成员等。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线,任班主任16年,任年级组长6年,连续12年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至今,担任数学备课组组长20年至今,现任数学教研组组长、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曾荣获区教育系统典型人物“团队”、区教师金穗奖、区教育系统优选工作者、区实施素质教育好党员等称号。优选事迹在区教育局主编的《绿叶风范》等书籍报刊予以报道。带教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近二十余人。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成才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并结题。任市级课题“学生成才意识培养研究”的子课题“问题家庭对学生成才意识培养影响”课题组组长并结题,结题报告荣获上海市家庭教育很好论文奖。承担了市级课题“在全景式课程中,建设1+x课程群实践研究”数学部分的课题研究任务,主编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校本课程,供本校使用。主题为“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从高考变化谈校本课程建设”的区级讲座,被专家称赞为“开区教研组工作的先河”。担任区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立足课堂的不懈追求——金穗奖得主讲坛》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担任福建省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福建省高中教师赴上海名校新跟岗研修班”指导老师,面向学员开设了示范课和讲座,收到良好效果。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和市级数学竞赛中获奖。在各类数学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目录

总论
第1章  初高中衔接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1.1  平稳过渡做好初高中衔接过程性教学
    1.1.1  找准初中生与高中生、初中与高中教学内容差异是实施初高中衔接过程性教学的基本前提
    1.1.2  找准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点是实施初高中的衔接过程性教学的根本保证
  1.2  初高中衔接“过程性教学”课例剖析
    1.2.1  课例1  二次函数观点下的一元二次方程
    1.2.2  课例2  高中视角下的“乘法公式”
    1.2.3  课例3  方程观点下的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翻折
    1.2.4  课例4  基于高中原理课教学模式下的圆心角、圆周角定理
第2章  概念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2.1  类比抽象助力概念课过程性教学
    2.1.1  数学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2.1.2  数学概念课的4个过程
    2.1.3  教学过程中概念认知进级的思考
  2.2  概念课过程性教学课例剖析
    2.2.1  课例1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2.2  课例2  反正弦函数
    2.2.3  课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2.4  课例4  异面直线(1)
第3章  原理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3.1  正本清源关注原理课过程性教学
    3.1.1  数学原理发现过程的设计
    3.1.2  数学原理课的三个过程
    3.1.3  对原理发现的再反思
  3.2  原理课过程性教学课例剖析
    3.2.1  课例1  正弦定理
    3.2.2  课例2  最简三角方程的解法(1)
    3.2.3  课例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2.4  课例4  直线与平面垂直
第4章  习题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4.1  探究归纳聚焦习题课过程性教学
    4.1.1  数学习题课的分类
    4.1.2  对习题课课例设计的认识
    4.1.3  对习题课课堂教学环节的认识
  4.2  习题课过程性教学课例剖析
    4.2.1  课例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应用
    4.2.2  课例2  空间角
    4.2.3  课例3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的应用
    4.2.4  课例4  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第5章  复习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5.1  注重梳理夯实复习课的过程性教学
    5.1.1  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网络的自我构建
    5.1.2  以学生为主体的解题思路的自我探究
    5.1.3  以学生为主体的解题方法的自我总结
    5.1.4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
  5.2  复习课过程性教学课例剖析
    5.2.1  课例1  等比数列(高三复习课)
    5.2.2  课例2  排列组合
    5.2.3  课例3  平面向量背景下的数形结合
    5.2.4  课例4  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
第6章  拓展课、研究课过程性教学探析
  6.1  全程关注开创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过程性教学
    6.1.1  数学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过程性教学的原则
    6.1.2  数学拓展型课程过程性教学的4个过程
    6.1.3  数学研究型课程过程性教学的4个过程
    6.1.4  拓展型课程的选材途径
    6.1.5  研究型课程的选题途径
  6.2  拓展研究课过程性课例探析
    6.2.1  课例1  圆锥曲线名称的由来探源(拓展课)
    6.2.2  课例2  复数的三角式(拓展课)
    6.2.3  课例3  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再探索(拓展课)
    6.2.4  课例4  弯管制作中的数学模型揭秘(研究课)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1章初高中衔接课过程性教学探析11  平稳过渡做好初高中衔接过程性教学

    学生由初中升人高中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新的更难、更庞大的知识系统和由此带来的接受层面的挑战.尽管高一学生通过升学考试后择优录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端正,但相较于初中,高中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深,学习的难度有明显提高.由于部分学生对高中的学习准备不足,造成对高一数学学习不适应,有成绩下降明显等情况出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等方面不足所致.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是一个迫切需要去完成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初高中的衔接lT作,把初高中的衔接看成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加以对待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初高中衔接过程性教学看成初高中知识同化与顺应以及学习方法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期来对待.1_11找准初中生与高中生、初中与高中教学内容差异是实施初高中衔接过程

    性教学的基本前提

    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较,首先是因年龄特征的原因造成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其次是初高中在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1.高中生与初中生思维的层次区别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优点方面:敏锐性强,具体表现为记忆力好、反应速度快、思考问题角度新.思维的层次:思维的不成熟性.具体表现为:①思维层次不高、片面、不系统.如,对数学概念、原理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脱离具体的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局部的层次,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思维往往是线性的,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注重思维方式的变化.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思维定势.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惯性思维,思维上比较消极与保守,不愿意大胆革新与尝试;不能够从多角度,全面整体地看待问题.初中生在对已有知识进行学习和总结之后,往往形成固定模式的解题套路,因此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作出灵活处理,而是仅仅凭反应切人问题,结果面临新的问题往往只能是浅尝辄止.

  2.初中生高中生在思维和能力上的差异

  1)在自学能力上的差异

  因受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和知识点反复进行讲解和训练.学生在课堂上搞懂,作业与考试中的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因此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比高中生要少得多.而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初中生要抽象和复杂得多,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题型呈现出多样性和新颖性等特征.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并形成创新能力之后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一个合格的高中学生应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2)在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由于初中学习的知识面窄,知识的层次也较低,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也比较单一.相对于高中学生,初中生在思维习惯上呈模仿的多、自由发挥相对比较少的特点.而相对初中,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的容量大,内容抽象且难度大,知识点内部和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融合而形成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仅仅靠模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必须通过对数学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融会贯通,才能内化成自身的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初中与高中教学要求的差异

  1)字母与常数的差异

  在初中数学问题表述和结论的呈现中,往往只用到常数,学生只要进行定量分析即可,因而这种思维和问题的解决只停留在对简单问题解决之中.如,在初中二次函数问题中系数基本不出现字母,而高中系数出现字母是常态.例如:函数,(z)一一z+2+1z∈[13]的最大值为    .这样的问题就十分常见.

    2)数学思想方法多样性与复杂性激增的差异

    初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而高中就要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在高中的某些数学问题中往往既存在常数又存在字母,且在字母中往往又有参数’与自变量之分,同时参数与自变量还存在相对性变化的情况.

    例如  已知函数厂(z)2。,g(z)一一z+2z+6,若z,,Tz∈[13],对任意的T-,总存在zz,使得g(z)一,(zz),则6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求两个函数的值域①(z)2’z∈[13]的值域为:A~,一[28]②g(z)一一一+2z+6z∈[13]为减函数,得:A)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