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源·河南故事:杂技:Acrobatic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源·河南故事:杂技:Acrobatic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6 4.7折 6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952754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14306649

上书时间2024-08-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杂技艺术

一、起源

二、演变

三、转折

四、发展

五、艺术特色

Chapter 1 The Long History of Acrobatics

I. Origins

II. Evolution

III. The Turn/Milestone

IV.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V. The Artistic Features

第二章 连绵不绝的技艺传承

一、家族传授

二、以师带徒

三、跟班学艺

四、杂技学校

五、杂技之乡东北庄

六、传承保护

七、习俗礼仪

Chapter 2 Inheritance of Acrobatics

I. Family Inheritance

II. Master InheritanceIII. Class Learning

IV. Acrobatic Schools

V. Dongbeizhuang Village, Home of Chinese Acrobatics

VI.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VII. Customs and Rites

第三章 异彩纷呈的杂技节目

一、耍弄类节目

二、平衡类节目

三、形体类节目

四、武术类节目

五、高空类节目

六、乔装类节目

七、马术

八、驯兽

九、魔术

十、口技

十一、滑稽

Chapter 3 Colorful Acrobatic Programs

I. Juggling

II. Acrobatic Balancing

III. Physique Techniques

IV. Wushu-style Acrobatic Programs

V. Aerial Acrobatics

VI. Animal Masquerade PlaysVII. Equestrian/ Horse-Riding Shows

VIII. Animal Training

IX. Magic Art

X. Vocal Imitation

XI. Burlesque

第四章 引领潮流的杂技剧目

一、《水秀》

二、《神龙部落》

三、《追寻太阳》

四、《白雪公主》

五、《大红灯笼高高挂》

Chapter 4 Trendsetting Acrobatic Repertoire

I. Water Show

II. The Divine Dragon Tribe

III. Chasing the Sun

IV. Snow White

V. Red Lanterns Hanging High

第五章 走向未来的河南杂技

一、杂技演出

二、表演场馆

三、杂技产业

四、赛会节会

五、扬名海外

6inPostscript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Appendix: A Brief Chronology of Chinese History



内容摘要

杂技是世界上最为古老、最为神奇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原始先民在生产劳动、部族战争、宗教信仰、乐舞娱乐中发展起来的古老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杂技艺术几经兴衰、沉浮,经历了从民间走向宫廷。又从宫廷回归民间的曲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浴火重生,成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事业。

起源

为了生存,早期人类在采集、狩猎、生活过程中,需要经常纵跳腾挪、奔跑负重、舞棍投石,逐步形成爬、越、翻、滚、蹿、投等特殊技能,甚至还要要弄各种器物,或模仿动物叫声诱捕猎物、驱赶猛兽。这种力与技、行与声的结合,逐步发展成为肢体技巧或特殊才艺。

“飞去来器”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杂技表演。这是原始社会的猎手们用硬木片削制成边旋转边前进的十字形猎具,用来打击飞禽走兽。在不断抛掷中,他们发现这种猎具在风力影响下回旋“来去”,从而成为举办盛会时的表演道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原地区的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狩猎的动物越来越多,有些动物经过驯养,能够参与娱乐活动。

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其中有“人骑龙”“龙虎鸟鹿”组合图,还有墓主人两侧蚌塑“龙虎”陪葬护卫。《左传》《史记》记载的夏朝“刘累御龙”,在中原地区家喻户晓。这种现象反映了早期人类征服并驯化动物为人服务的主观意志,和驯兽表演有一定的承袭关系。部落战争和宗教信仰,也是促进杂技形成的重要原因。在黄河流域黄帝带领的部落与东夷蚩尤带领的部落不断发生战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模仿决斗动作的蚩尤戏。据《史记。乐书》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南朝梁人任肪所著《述异记》记载,“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此后,角抵(蚩尤戏)这种竞技表演十分流行。

早期人类崇神敬神,在宗教活动中进行巫舞、傩舞表演,祈求神明保佑,战胜灾难、邪恶。人们需要化装成动物、鬼神表演。《尚书,舜典》记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后来,巫舞、傩舞增加踩高跷、要钢叉、舞龙舞狮等杂技成分,对后世集会娱乐影响很大。



精彩内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宣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河南省委外办于2018年上半年启动了“翻译河南”工程,积极构建以对外话语体系为主体、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和提升国际形象为两翼、依托高校建立智库合作平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多平台”工作格局,讲好河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服务对外工作大局,服务提升我省对外形象和开放软实力。河南省委外办组织成立了60个课题组,汇聚了10个地市、18所高校300余位中外文专家的团队力量,策划出版本套“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主要对中原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研究阐释,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精髓,努力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打造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内容极为丰富、充实。在华夏大地上产生的、随历史长河演变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杂技,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异彩的瑰宝。《杂技史话》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向我们依次展现了杂技艺术从萌生到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先民的智慧,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坚毅、乐观、勇敢、豪放的性格。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编写,共20万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