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第1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8年)(第1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3.33 6.0折 8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新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7967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9246390

上书时间2024-08-2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新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带头人后备人选 。
比较文学系主任、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省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重点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85创新平台“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学术带头人之一(“民族文化遗产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从事“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项目的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副秘书长。

目录
·特别专题:文学人类学四十年回眸(栏目主持人:谭佳)
主持人语
四十年,惊鸿一瞥
文学研究的增长点
——谈中国文学人类学新时期的发展
人类学的文学脚步
二十年,我们一起走过
一己之见: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四十年和一百年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历史与展望
媒介接引对文学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文学人类学与当代精神版图
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中越跨境民族研究
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命题的引领与思考
·神话与经典(栏目主持人:李菲)
羌人尚白与夏人尚黑
——文化文本研究的四重证据法示例
创世神话的现代读解
龟蛙神话的比较阅读
《圣经》和匈牙利乡民传统:圣经民间叙事的转换生成
·理论与方法(栏目主持人:梁昭)
人类学试图拓展
——“文字人类学”与审美关系试探
文本与文化遗产传承的人类学研究
解读“之间”:分析互动行为的工具和观念(上)
·文本与文学(栏目主持人:邱硕)
明末清初江南的诱僧现象
——以情欲为中心的考察
文学作为治疗的人类学考察
·综述与评论(栏目主持人:唐启翠)
从“各民族”到“多民族”:一种新文学史观的表述与建构
——读徐新建《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
创世神话的文化底牌意义
——“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会议综述
走进八千年神话中国
——“神话中国”工作坊之“神话学反思及思想研究”综述
从“剧场设计”到学术空间
——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工作坊”的参与观察

内容摘要
文学人类学研究在中国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并积极运用这些理论阐释和研究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对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和观念的革新促进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目前中国文学人类学还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刊物,这不利于文学人类学届同仁的交流砥砺,也不利于与国际文学人类学届平等对话和学习互鉴。为了完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形成文学人类学的新学术话语,凝聚新的学术认同,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拟创办《文学人类学研究》刊物,并积极推动该刊物进入CSSCI来源集刊名录。
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学科点成立。该学科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里设置了“文学人类学”方向,进入21世纪后,获得批准、国家学科目录唯一的“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内自行增设,与文化批评、文化与传媒并列),正式招收文学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有曹顺庆、徐新建、叶舒宪、彭兆荣、罗庆春、李祥林、李春霞、梁昭、李菲等),现拥有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已培养15届硕士百余人,14届博士40余人,博士后5人,国内外访问学者十余人。本中心和学科点有实力和热情来办好《文学人类学研究》刊物。
中心已有长期办刊经验,《文学人类学评论》即由中心刊物《文化遗产研究》更名。《文化遗产研究》创刊于2011年,已经发行至第十辑,目前已收入中国知网(CNKI)。刊物是以人类学、民族学、遗产学,尤其是以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批评、保护与实践及相关考察报告为主的中文学术出版物。刊物更名后,除了增加文学人类学的稿件外,其他内容基本不变。
《文学人类学评论》刊物计划为半年丛刊,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版,十六开,每期约20万字。

精彩内容
文学人类学研究在中国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并积极运用这些理论阐释和研究中国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其对人文学科研究范式和观念的革新促进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目前中国文学人类学还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刊物,这不利于文学人类学届同仁的交流砥砺,也不利于与靠前文学人类学届平等对话和学习互鉴。为了完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形成文学人类学的新学术话语,凝聚新的学术认同,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拟创办《文学人类学研究》刊物,并积极推动该刊物进入CSSCI来源集刊名录。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学科点成立。该学科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里设置了“文学人类学”方向,进入21世纪后,获得教育部批准、国家学科目录专享的“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内自行增设,与文化批评、文化与传媒并列),正式招收文学人类学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有曹顺庆、徐新建、叶舒宪、彭兆荣、罗庆春、李祥林、李春霞、梁昭、李菲等),现拥有文学人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工作站,已培养15届硕士百余人,14届博士40余人,博士后5人,靠前外访问学者十余人。本中心和学科点有实力和热情来办好《文学人类学研究》刊物。中心已有长期办刊经验,《文学人类学评论》即由中心刊物《文化遗产研究》更名。《文化遗产研究》创刊于2011年,已经发行至第十辑,目前已收入中国知网(CNKI)。刊物是以人类学、民族学、遗产学,尤其是以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批评、保护与实践及相关考察报告为主的中文学术出版物。刊物更名后,除了增加文学人类学的稿件外,其他内容基本不变。《文学人类学评论》刊物计划为半年丛刊,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版,十六开,每期约20万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