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言不讳:长江流域的诤臣与谏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直言不讳:长江流域的诤臣与谏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6.7 6.0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胜旺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ISBN9787549228720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9572943

上书时间2024-08-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谢胜旺,男,1980年出生,安徽池州人。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南阳理工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人生哲学、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目前已参与完成的著作包括〈湖北民间伦理初探〉、〈荆楚佛寺道观〉等相关省市级课题四项,公开发表论文五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开谏诤之先河——先秦时期
第一节 明主忠臣,为后世法——鬻拳和葆申
惧君以兵,自刖谢罪
闭门不纳,至死忠君
施以鞭刑,成其伟业
第二节 直谏事楚,后世有名——伍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始得诸侯,其慎礼矣
若谓台美,楚其殆矣
第三节 武将列传,直谏世家——伍子胥
父兄蒙冤,含恨逃亡
弃义雪耻,名垂后世
屡谏君王,尸浮江中
第四节 报国为民,死谏楚王——屈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重修盟约,却遭流放
报国无门,以身殉国
第五节 避其祸锋,喻谏君王——庄辛
愿把君手,无故遭拒
宠幸四小,楚国必亡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第二章 立谏诤之制——秦汉时期
第一节 持议公正,天下称之——张释之
上行下效,疾于影响
王子入朝,劾其不敬
法之公也,取信于民
第二节 北斗喉舌,刚直如弦——李固
权去外戚,政归国家
安邦定国,集贤为道
竭其肝胆,忠于公室
第三节 琼名夙知,累章国疵——黄琼
连有灾异,扬善去恶
国之大典,不宜久废
数辞侯爵,病危力谏
第四节 立节忠清,死守善道——朱穆
因推灾异,记以劝戒
穆以故吏,复奏记谏
志除宦官,数遭诋毁
第五节 雄作纳言,古之八元——左雄
数言弊政,谏举用贤
崇尚经术,察举孝廉
自掌纳言,多有匡肃
第三章 敢犯龙鳞——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张纮
筹谟所出,不宜轻脱
抑匹夫勇,怀霸王计
求贤饥渴,受谏不严
第二节 忠壮质直,謇谔尽规——陆凯
徼幸求胜,未见其利
政事多谬,指事不饰
面责奸佞,义形于色
第三节 一邦蒙赖,全国之功——谯周
责在身者,无暇尽乐
穷兵黩武,智者不谋
兵临城下,谏言归魏
第四节 伏奏待诛,舆棺趋镬——阎缵
孝谨不怠,葬骏而去
太子之废,舆棺诣阙
太孙初立,三上疏谏
第五节 性格忠直,不媚于人——乐运
孝义闻名,直议太子
不修德政,连上二疏
舆榇诣朝,陈帝八失
第四章 各领风骚——隋唐五代
第一节 王臣蹇蹇,忠不能申——刘洎
性韵刚疏,敢登御座
太子初立,尊贤重道
辅储有功,面责圣过
第二节 经世远略,骨鲠风彩——褚遂良
君举必记,安定皇室
陈谏数十,多被采用
凌烟功臣,受命托孤
第三节 极言无隐,不敢爱身——陆贽
政有阙失,巨细必陈
无所避忌,久不重用
终得相位,不负恩奖
第四节 忠谠之言,有犯无隐——薛登
举士为忠,不实免官
禁绝侍子,边境无争
为民伸冤,何所回避
第五节 奏闻辄罢,怆然涕下——陈子昂
议论三事,条陈利害
羁戎三策,书以七验
面奏八科,言辞详切
第五章 忠贞谏主——宋元时期(上)
第一节 天下正人,古之遗直——田锡
疏献军机,陈述大体
上不拒谏,下不隐情
忠直立朝,谏诤显名
第二节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万言上书,朝野传颂
屡谏犯颜,三遭贬谪
庆历新政,条陈十事
第三节 不知忌讳,不避怨仇——包拯
直道谋身,清正节俭
兴利除弊,铁面无私
弹劾举荐,诤臣之风
第四节 生性明果,莫能屈夺——吴育
伐谋献策,简约严明
数争朝堂,左右失色
刚正可用,疾恶太过
第五节 果敢刚正,至晚不衰——欧阳修
文冠天下,为政宽简
身在谏职,论事切直
翰林八载,知无不言
第六章 忠贞谏主——宋元时期(下)
第一节 万乘在前,不为所屈——范镇
谦退忠厚,清白坦荡
有所谏言,必关大体
诋之愈深,愈以为荣
第二节 匡扶时政,极言得失——苏辙
禁廷之事,言尤切至
谏疏不眠,精通职事
执掌朝政,敢忤圣意
第三节 刚直忠义,名昭史册——胡铨
不畏安危,反对议和
直谅闻名,数言得失
临别进言,不忘复疆
第四节 尽言无隐,忠鲠可嘉——彭龟年
为民减负,鲠骨立朝
力谏过宫,血洒龙墀
揭露奸邪,卷入党禁
第五节 四朝元老,忠亮鲠直——程钜夫
得失邪正,直言无隐
条陈利弊,词直言切
对抗权臣,六遭奏杀
第七章 谏臣辈出——明朝时期
第一节 气充志端,外和内刚——李时勉
个性刚鲠,多违圣意
直节重望,为士所归
祭酒致仕,不忘国事
第二节 三疏言瑾,三疏受杖——蒋钦
请留元老,杖贬为民
下狱三日,二劾刘瑾
委身国家,义不顾私
第三节 素有直声,名震天下——王德完
军国大计,多被采纳
尽职建言,切直尽理
争言立储,诏狱拷问
第四节 千年之下,终究不朽——杨涟
顾命大臣,誓死报效
须发尽白,数赞忠臣
激扬讽议,节义感人
第五节 刚方贞介,古臣之风——文震孟
纠劾阉党,廷杖八十
讲筵严正,反复规讽
为人所忌,未尽其用
第八章 国危现忠良——清朝
第一节 刚方鲠直,疏举经筵——熊赐履
上疏万言,朝弊数端
议论时事,侃侃而言
道德民情,直达圣听
第二节 上匡君德,绸缪军国——曹一士
慎择督抚,辨析贤能
宽容言论,开垦流弊
言官一载,有益民生
第三节 遇事敢言,不避权贵——金应麟
商籍人仕,交游直人
用心吏治,议论漕政
破除陋习,整治海疆
第四节 遇事锋发,无所回避——黄爵滋
声冠台谏,清流眉目
禁烟之议,创自爵滋
整治军队,加强海防
第五节 四谏之,遇事必疏——黄体芳
清流健将,热心教育
议承大统,倦倦忠爱
忤逆圣意,连降两级
后记
总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开谏净之先河——先秦时期

第一节明主忠臣,为后世法——鬻拳和葆中

惧君以兵,自刖谢罪

鬻拳①(?一公元前675)姓鬻名拳,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王室后裔。他是楚文王时期楚国的大臣,曾担任过大阍一职,主要负责守卫国都城门。有关鬻拳的史料记载不是很多,然而《左传》里却记载了鬻拳两次向楚文王强谏的故事。唐代的周昙有一首诗就是专门讲述鬻拳谏诤的事:“鬻拳强谏惧威刑,退省怀惭不顾生。双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适足见忠诚。”事情本身不大,但过程却惊心动魄,充满了个性和传奇色彩,足以使鬻拳的诤臣形象名垂千古。楚文王是楚武王之子,武王在位长达五十一年,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时奉行铁腕政策,注重生产,整顿纲纪,楚国正是从他开始走上强盛之路,也为日后楚国北上称霸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楚文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将都城迁到了郢(今湖北省荆州纪南城),并开始北上逐鹿中原。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国应息国(今河南息县)国君的邀请,出兵讨伐蔡国(今河南上蔡县)。息国和蔡国本是邻国,关系也不错,而且两国的国君蔡侯和息侯同时娶了陈国的两姊妹。一次息侯的夫人妫氏回陈国探亲,途经蔡国,顺便去探望姐姐蔡侯夫人。蔡侯为了尽地主之谊,便让人安排筵席,盛情款待妫氏。宴席中,蔡侯见妫氏年轻貌美,竟然起了邪念,公然调戏她。妫氏一怒之下回到息国,并将此事告诉了息候。息侯听闻夫人遭此羞辱,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但无奈息国国力有限,如果冒然前去进攻,不一定能占得便宜。息侯就想借助楚国的力量来替自己出这口气。他派使臣到楚国,合谋攻打蔡国,而且向楚国献计说:“蔡国一直不肯臣服楚国,如果楚国假装兴兵攻打我们息国,我就向蔡国求救,蔡侯必亲自出兵相助。那时,息国与楚国里应外合,必可打败蔡军,生擒蔡侯,到时就不担心蔡国不肯臣服楚国了。”

楚文王其实也一直在寻找称霸的机会,但苦于没有借口出兵,这时听息侯这么一说,正合己意。楚国便依计行事,假装讨伐息国,息侯则假意向蔡国求救。蔡侯虽说喜好女色,但也是一个性格刚烈之人,鉴于两国关系,蔡侯亲自率军前来救援。结果楚军和息军里应外合,大败蔡军,并且俘虏了蔡哀侯。

被俘后的蔡侯因为对楚文王出言不逊,文王便要将蔡哀侯烹杀以祭祀太庙。此举遭到了大臣鬻拳的强烈反对。鬻拳劝谏说:“大王想称霸中原,当求诸侯归附,这次攻打蔡国,本就是师出无名,如果再杀了蔡侯,则诸侯恐惧,大业难成,不如放其归国,再让其归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鬻举的建议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杀了蔡侯只不过出了一时之气,但此举会使其它诸侯担忧恐惧。为求自保,他们极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抗衡楚国。这样一来,将非常不利于楚国北进逐鹿中原的战略。楚文王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当时仍在气头上,坚持要烹杀蔡侯。鬻拳再三苦谏,楚文王就是不听。无奈之下,鬻拳冲到楚文王面前,一边抓住楚文王,一边拔出佩剑抵住楚文王的前胸,厉声说道:“臣宁愿与王俱死,也不愿见大王有失天下诸侯!”文王见状,大惊失色,被迫放了蔡侯。鬻拳见楚文王放了蔡侯,便放开了楚文王,赶紧退下向文王请罪说:“大王能够采纳臣言,这是我们楚国之福。然而身为臣子,我却用武器威胁国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文王知道鬻拳性格耿直,并没有责怪他。可是鬻拳却抽出佩刀,砍断了自己的两脚,并大声对群臣说:“今后凡是人臣对国君无礼的,就象这样!”楚文王见鬻拳断足,被其忠心所感动,命太医治疗鬻拳的脚伤,又命人将鬻拳的断足包起来,放到太庙之中,以警示自己违谏之过。鬻拳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鉴于鬻拳的忠诚,楚文王授其大阍之职,负责卫成楚都城门,并尊称他为“太伯”,并且让他的后代也继承这个职位。这件事情之后,其它诸侯小国对楚国开始敬服,楚国势力也进一步增强。《史记》有载:“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

……



精彩内容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长江文化是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它曾经孕育出了包括伍子胥、屈原、范仲淹、欧阳修等在内的一批骨鲠忠直之士。他们不惧个人安危,不惜荣辱得失,毅然决然,犯颜直谏,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传统文人仕子所具有的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气节和品格。今天读到他们的故事也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中华长江文化大系10·长江流域的诤臣与谏官:直言不讳》以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基础,以时间顺序展开,每一个历史人物单独构成一节,分别讲述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上下)、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四十位谏官、诤臣的谏诤故事。全书脉络清晰,史料丰富,语言通俗,是一部记载长江流域谏官诤臣故事的较好读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