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权利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权利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74 6.0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卜正民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49506

出版时间2005-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037483

上书时间2024-08-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加拿大有名汉学家。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校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历史教授。卜正民还是美国明史学会半年期刊《明史研究》编委会成员。自2008年起,卜正民成为哈佛大学六卷本《中华帝国史》的主编。卜正民曾于1975年秋进入复旦大学,师从文学批评史学者李庆甲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1977年,他在李约瑟的安排下参与了《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七分册的编写。 卜正民著述颇丰且广受好评,其作品《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列文森奖和加拿大历史学会每五年评选一次的很高历史学奖项弗朗索瓦一泽维尔·加诺奖,《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曾获加拿大历史学会颁发的华莱士·弗格森奖,《维梅尔的帽子》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马克·林顿历史奖。2006年,卜正民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导论 寺院捐赠和士绅:问题
第一篇 佛教的文化 
第一章 张岱的激情生涯 
第二章 函盖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 
第三章 一杯新茗听经时:士绅文化中的佛教
第二篇寺院的捐赠 
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赠者 
第五章 士绅怎样捐赠寺院 
第六章 士绅为何捐赠寺院  
第三篇 捐赠的地方个案研究 
第七章 小县里士绅的捐赠:山东诸城县 
第八章 大县里士绅的捐赠:浙江鄞县(宁波) 
第九章 捐赠与知县:湖北当阳县 
结论 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16至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为各种捐助活动奔走出力。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的需求,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仕途之外,而慈善事业却可以在国家未掌控的领域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参与佛寺的资金筹集事业,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便讨论这一现象并揭示其背后的佛教与理学的关系,作者卜正民考察了当时佛教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了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作者立足寺志,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精彩内容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参与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本书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媒体评论
本书立足寺志,以16-17世纪的中国佛教文化、寺院捐助为研究对象,透析佛教捐助的类型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