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女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女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86 6.2折 2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充闾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8616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7727784

上书时间2024-08-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孟母:贤母颂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母教一事,真可以说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了。古代这些贤母的懿言嘉行,对当代女性和母教事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山东友人发来邮件,邀我著文支持其以孟母诞辰为“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提案略云:
我们理应有自己的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
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
母亲仉[zhang]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
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贤母
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
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
孝德。
 
提案所述,实获我心。从小读《三字经》,就记诵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词句。后来,读西汉两位学者所写的《烈女传》和《韩诗外传》,细致地了解到这位古代贤母“三迁择邻”“断织励学”和“买肉立信”等故事内容——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父亲早丧,母亲仉氏守节。童年时期的小孟轲,跟随母亲,先是住在一处墓地旁边。孟轲就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着大人的样子,办理丧事,做跪拜、哭嚎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怎么行呢!看来,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于是,就带着孟轲搬到一处市集旁边。小孩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由于靠近市集,旁边又有杀猪宰羊的屠户,这样,小孟轲便又和邻居的小孩一道,学起做生意和杀猪宰羊的事。孟母发现后,又犯了核计:“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便再次搬家。新居紧邻一所教育场所,也就是文庙。每到初一这天,官员们都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揖让,彬彬有礼。小孟轲看在眼里,一一都记在心里。这次,孟母很满意,点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呢!”
孟轲放学回家,母亲正在织布,关心地问:“学习怎么样了?”孟轲说:“跟过去一样,没什么好学的。”母亲见他那份无所用心的样子,十分恼火,便用剪刀剪断了织好的布。孟轲大为惊讶,忙着问母亲为什么要断织,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缕一样。女人如果荒废了家务劳动,不去生产全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如果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纵使不做强盗、小偷,也就只能从事奴隶劳役了!”孟子听了,悚然惊悟,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辍,拜孔子的嫡孙子思的门人为老师,终于成了有大学问的圣贤。
一次,小孟轲碰上了东邻杀猪,他便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逗他说:“为了给你吃肉。”话说过之后,她就后悔了,心想:“为了进行胎教,我在怀着这个孩子时,席不正不坐;肉割得不正不吃。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哄他,这不是教他不讲信用吗?”当即,拿出钱来,买了东邻的猪肉给儿子吃,用以证明她没有说假话。
三则教子故事,内容并不复杂,里面却饱含着深刻的哲思理蕴。
首先,它阐明了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环境与主体的辩证关系。作为伟大的母亲,孟母不仅富有深厚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且,深谙教子成才的规律和方法。按照一般的认识,往往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身的管教上,而忽视环境、条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她却敏锐地发现了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整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仅此也,尤其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满足于获得理想的环境,认为从此万事大吉;而是,特别重视主观的努力。在她看来,即使环境再好,如果主观努力跟不上去,仍然是无法成才的。为此,她借助“断机杼”来给予儿子以极大的刺激,使他刻苦努力,勤奋向学。
其次,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说明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决不能半途而废。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即事喻理,极富说服力与感染力。
第三,以身作则,诚信不欺;从小就教育孩子立诚重信,不搞欺诈、哄骗。
第四,孟母教子,方法得当。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而不是采取粗鲁、野蛮的方式,痛快一时,乱打一顿。
作为子思学派的传人,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素有“亚圣”之称。在这方面,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母亲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不愧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优良传统,历朝历代都流传着许许多多贤母教子的动人故事,载录史籍的数不胜数。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贤母”:除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还有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宋代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姚氏。她们以其高超的识见、卓越的品格和动人心弦的事迹,垂范百世,光照千古。
陶侃生当两晋之交,遭逢乱世,而他能以优异的战功和政绩博得世人称颂。史载,“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路不拾遗”。他具有高尚的品格,《晋书》本传中,说他“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平时凡有馈赠,他必定问明来源,如果是通过自己劳作所得,他收下之后,要加倍地补偿、回赠;如果是贪污官家所得,则立即退还,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批评。终日危襟正坐,办事极度认真。当时正在造船,他以高度的责任心,管理公共财物,竹头、碎屑、断木等,他都收拢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大雪过后,天晴溶解,官府厅前道路泥泞,便把木屑铺上,方便大家进出。他分外珍惜光阴,对部下饮酒赌博严加管束,参佐僚属有以谈戏荒废职事者,严加训斥之外,还“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于江”。东晋时期吏治腐败,不可收拾。陶侃这种严谨、清肃的作风,实属少见。
他以身作则,终日勤于吏职,常对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他曾在边远的广州任职十年,这里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较为安定,衙署闲居,他便早早起来,把一百块砖从室内搬到院中,晚上再把这些砖一一搬回屋里。对他的做法,多人不解,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原来,他怕生活过于安逸,养成怠惰习惯,从而丧失斗志,难以担承重任。人们听了,无不感佩。
陶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完全得力于优良的母教。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世,母亲湛氏悉心教导他。史书上记载了她的三个动人故事:
一是“截发筵宾”,事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同郡好友范逵等数人,途经陶侃的家乡新淦,正赶上冰雪封道,而且天色将晚,便到陶侃家里来投宿。可是,家中贫困至极,空空如也,着实没有招待客人的条件。正在陶侃为难之际,母亲过来说:“你且出外留客,由我来想办法。家中虽然贫寒,但做人不可失礼。”无钱买米,母亲便趁客人们闲坐交谈之际,毫不犹豫地拿出剪刀将长发剪下,出门卖与邻人,换回了粮米酒菜;没有烧柴,劈了屋角的边柱,聊供薪火;又把垫在床上的草席扯出、切碎,权作客人的马草。整个接待非常周到。范逵等一行感其厚意,至洛阳,相与传为美谈。人们都说:“没有这样的好母亲,不可能教育出来陶侃这样的优秀人材!”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热诚待客的优良作风。
  二是用三件土物饯行。陶侃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后来由太守范逵举荐当了县令。赴任之际,母亲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为娘拿不出什么东西为你饯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到了官府之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包着一块坯土,一只土碗和一方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块坯土是教导儿子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导儿子不要贪恋荣华富贵,要保持自家本色;一方白色土布,则是教导儿子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变色。母亲的箴告,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后来,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母亲所望,正直为人,清白做官。
  三是退回腌鱼。陶侃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恰好监管渔业。生性孝顺的他,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心中总觉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他带了一坛腌鱼送交母亲。谁知几天过后,母亲却将这一坛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贞自守,廉洁为官。
  后人赞曰:“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古代“四大贤母”中,宋代占了两位: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和著名军事家岳飞的母亲姚氏。两位贤母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一文一武盖世英才,功莫大焉。
欧母的事迹见于欧阳修写的《泷岗阡表》,里面说(大意):
我(欧阳修)四岁就失去父亲,母亲立誓守节,家境贫苦,在生活上自食其
力;边抚养边教育,使我能健康成长。母亲经常告诫我说:“汝父为官清廉,而
且爱好施舍,喜欢结交朋友。他的俸禄虽少,但常不使有余,说,不要因此成为
我的牵累!所以到他死时,没有留下一间屋、一垅地,供我们赖以为生。那么,
我凭恃什么能够苦守呢?……汝父岁时祭祀,必定流泪,说,‘死后祭祀再丰厚,
也不及生前菲薄的奉养。’有时喝点酒,吃点肉,也要落泪,说,‘从前生活困
苦,现在多有赢余,可惜来不及奉养双亲了。’你父亲做官时,夜里披阅公文,
一再停笔叹气。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一桩死刑案件,我想为他寻找一线
生机,可是没找到。’他进一步解释:‘经过找,没找到,这样,被判死刑的人
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即使是这么找,有时还会出现错判呢!’你父亲还嘱咐我,
要把这番话告诉你。他真是心地仁厚之人。这就是我确信汝父必有好的后代的依
据。你好好努力吧!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主要在于孝顺;做好事虽然不能及
于万物,但只要能够心存仁道就行了。”
母亲为人,恭敬、节俭、仁慈,而且,坚守礼法。从家庭贫穷的时候起,她
就以俭约治家,以后家境丰裕了,也总是不让开支超过原先的用度。她说:“我
儿子不能苟合于世,不可能大富大贵,这样做,是为了他日后能够度过患难啊!”
后来,我曾被降职到夷陵县,她老人家照例有说有笑,像往常一样,还对我
说:“你家本来就穷苦,我处在这种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了。你能够安于这种处境,
我也就放心了。”
史载,欧阳修的母亲病逝,清江知县李观曾写祭文一篇,全文仅二十字,堪称古代祭文简短之最:“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飨!”祭文指出,欧阳修一生的成就,得自母教,并把欧阳修比作孟子,而把欧母比作孟母,这真是最高最美的赞誉。
岳母的事迹传播极广,她的声望等同于孟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儿子背部剌上“精忠报国”四字”,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尽忠报国。故事始见于清乾隆年间《说岳全传》;此前,岳飞背上刺字一事,在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中也有记述,但未载明究是何人所剌:“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理。”
明成化年间成书的《精忠记》,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明朝末年的《精忠旗传奇》,也都有关于岳飞背部刺字的记载。
岳母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但为人刚直,极有主见。她对岳飞自小就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要刚直不阿,勇于任事,克服各种苦难,做一个忠心报国的男子汉。故乡汤阴沦陷后,岳母跟随着儿子,颠沛流离,辗转南北,后病逝于湖北鄂州。高宗赐葬于江州(今九江县)株岭山。出于对岳母的敬爱,其墓地,历经八百七十余年,至今保存完好。
现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母祠上方横匾为“一代贤母”,两边对联是:
鞠育劬劳  励子从戎  尊懿范;
躬行慈教  尽忠报国  仰干城。
祠门两边的楹联:
精忠报国惊寰宇  点点背花  依稀宋史纵横  斑斑犹渍英雄血;
贤母义方树懿模  煌煌彤管  弈叶江州形胜  赫赫长留姓氏香。
                                

    
在满怀敬意地叙述了古代贤母的感人事迹之后,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首要一点,“母德在教”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极为珍贵的优良传统。叩其源流,可以追溯到太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儿女出生后,只知有母,教养责任自然也就落到母亲头上;加之母氏当政,较之其他任务,教育后代必然被列为头等重要地位,而且,母亲不会把这一重任委之他人,肯定要亲自承担。即使后来转入父族当权,出于母爱的天性,母亲作为人生的第一位教师,仍然会把教育子女一事主动担承起来;特别是父亲或做工,或入仕,或从军,或经商,长年在外,家教重担不能不落在守护着子女的母亲肩上。
其次,这几位贤母,都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她们的出身与个人境况惊人地相似——都是丈夫早丧,家境贫寒,艰苦持家,抚孤自立。她们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也没有受过特殊的培养教育,不过是普通的女性,而其远大的眼光、超人的识见、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远远超出一般的女性。
第三,在母教内容上,四位贤母也是大体上一致的,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她们教育儿子,有两个共同的重点:一是,都强调敦品励行,以德为先,着重于砥砺品格、立身做人;二是,读书向上,通经达史,增长才干。其实,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后者为前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者又为后者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第四,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为后世提供了成熟、有效的经验。一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孩子的品格修养、智能成长、行为模式纳入真正的关切、深厚的情感之中,使之入脑入心,乐于接受;二是以身作则,垂范立式,给孩子做出榜样,增强说服力、信仰力;三是摆事实讲道理,看得见,摸得着,力戒空泛说教。
第五、母教带有终身性质。在中国古代,有所谓“胎教”的说法。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感受孕妇情绪、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遵循道德行为规范,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子女出生以后至十岁之前,从吃饭的基本仪节,男女相处之道,都由母亲亲自训诲;并在读书向学的基础上,母教配合进行忠、孝、信、义、廉、勤等品性方面的培养;待到子女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为民官长之后,母亲也往往长相伴随,教子为善,诫子勤俭,终生不放弃言传身教的责任。
尽管“往事越千年”了,但这些贤母的懿言嘉行,至今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无论从青少年教育角度讲,还是从弘扬母教文化、优化母亲意识的角度讲,都有其直接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面对当代女性和母教事业的现状,这个问题尤其不容忽视。概括来说,当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事各项建设事业、参与社会生活同担负教育子女重任的矛盾。现代女性走向社会,走出家庭,有的还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都有很强的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压力大,负担重,任务多,逼使她们更多地关注职业角色,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这和古代的母亲有很大的差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苏联时期有一位名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家,他的话发人深省:“无论您在工作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
二是即使担负起母亲角色,投入很大
精力于子女的抚养,但往往更多地关注身体发育成长、生活照料,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而在培养教育方面下功夫不够。
三是关注智能发展,应对考试、进级,而对教育子女崇德尚贤,培养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德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使我们想到高尔基的一段话。他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于今,左个系列,右个丛书,上自皇帝、名臣、奸相,下至阉宦、军阀、妓女,充斥于影视片、出版物,唯独没有一部关于中华贤母的书画、影视作品。真是令人感慨无限。难道是那些贤母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得最深刻不过了:“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母教一事,真可以说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了。 
为此,我已经致信山东友人,表示愿以此文支持他们关于以孟母诞辰为“中华母亲节”的倡议。
 
 
                      
                         
吕雉:母后临朝第一人
                              
吕后佐高祖定天下,久历锋镝,素为诸将所畏服。在主少国危的情势下,某些人即使图萌不轨,只要有吕后在,还足以镇伏、控制。这样,高祖在考虑“身后事”时,便面临着两难抉择: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诸吕兴风作浪的险情;而迫于形势,又不能断然剪除吕后。怎么办?他采取了“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的限制策略。对此,文学家苏洵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夫高帝之视吕后也,犹医者之视堇也,使其毒可以治病,而无至于杀人而已矣。”
《周易?序卦》指出:“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看得出来,人伦关系当以夫妇为先。“夫妇,人伦之至亲至密者也。”(朱熹语)作为爱情的实现目标,作为一场历经情爱考验而获得的胜利果实,那种完全剔除功利考量的两情相悦、两性结合,确乎令人神往。可是,这甜蜜蜜的人伦关系,一当困缚于权力争夺的轭下,遭到政治斗争的无情绑架,沦为一种政治行为、商品交易,便会出现异化而腐蚀变质。
刘邦与吕后的婚姻便属于这种人伦异化的类型。
   
吕后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子与“忠诚战友”,丈夫死后,她继续执掌权衡长达十六年之久。她是中国历史上母后临朝称制的第一人,她的后面还有唐代的武则天,晚清的慈禧太后。
同刘邦一样,吕后也是一个虑远谋深、机敏善断的政治家,她协助丈夫平定天下、赚杀诸侯王,对维护刘汉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也为自己日后总揽朝纲作了充分准备。
史载,有人告发梁王彭越谋反,高祖抓获后,念其昔日战功,予以从轻发落,免治死罪,罚为庶民,送到蜀地青衣县安置。途经郑县,碰上吕后从长安过来,彭越像见到亲人一样,流着眼泪,口称“冤枉”,请求吕后帮他说情,能够换到一个较近的地方——比如在故乡昌邑当个平民。吕后满口答应,当即把他带回了洛阳。面见高祖之后,吕后说:“彭越是个壮士。你把他送到蜀地,必遗后患。要办就得办个透底,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掉算了!”于是,吕后指令告状者再度加以控告。结局是,彭越被剁成肉酱遍赐诸侯,并且夷灭了三族。
你看,她就是这样的狠毒!
吕雉和刘邦的联姻,一开始就是维系于政治。当年,吕雉的父亲因为见到刘邦状貌奇伟、高贵,有王者之相,才把女儿嫁给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吕雉则是公元前241年,两者年龄相差为十五岁。吕雉在未掌握国家大权之前,确有她善良温顺的一面。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吕雉有了儿子、女儿之后,还要在田中干活。吕雉婚后还得亲自下田种地,显示了吕雉勤劳持家的一面。
婚后,据说吕雉发现,凡是丈夫栖身之地,上方必有云气缭绕,她可以根据云气所在,寻觅丈夫的踪迹。几十年间,由于缺乏牢固的情感基础,两人一直是同床异梦,关系比较疏远。而吕雉却为不长进的丈夫遭透了苦、受尽了罪。
刘邦身为亭长,押送骊山劳工,竟然放走劳工、自己逃亡,一走了之,而妻子吕雉却为此下了狱,遭受了狱卒的欺侮。出狱之后,又赶上楚汉相争,吕雉和公爹原本要去刘邦那里,中途却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被俘成为人质,长达两年零四个月。前后两度囚禁,长期遭受折磨、凌辱,使她的心理饱遭伤害,强化了猜忌多疑、阴险毒辣、刚毅倔强的个性,夫妻间根本谈不上推心置腹,相互信任。
而刘邦的移情夺爱已经很久了。就在太公、吕后被掳的同时,刘邦也受到了楚军包围,趁着一场卷地狂风,尘土高扬,天昏地暗,他才得以乱中逃脱。在一个村落里,巧遇戚家父女,刘邦为美色所动,当即解下佩玉作为聘礼。这样,十八岁的戚氏女便被纳为夫人,一年后生下了赵王如意,宠幸与日俱增。刘邦曾多次想要废掉太子刘盈,直接危及到生母吕后的地位。虽然限于客观条件,太子没有换成,但夫妻间的感情纽带已经彻底断裂了。
淮南王鲸布反,高祖指令太子带兵讨伐,由于吕后力阻,只好御驾亲征,以致胸部中箭。每当箭伤作痛,他都怨恨吕后母子,甚至她们前来问病,也会被骂出去。高祖早已觉察到,吕后经常自作主张,不成体统,这次又听到有人密报: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