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探究: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探究: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4.71 6.0折 10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明君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8056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08元

货号10750277

上书时间2024-08-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廖明君,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曾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杂志主编,主持“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刘三姐》《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等著作,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

目录
前言
口传史诗的误读/朝戈金  廖明君
中国文化精神的本体论阐释/刘士林  廖明君
中国简帛学:走向世界的民族之学/邢文  廖明君
现代社会中的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彭兆荣  廖明君
取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江林昌  廖明君
源于田野的文化思考/邓启耀  廖明君
禁忌与文学、法律及其他/万建中  廖明君
民俗学的当下关怀/刘晓春  廖明君
《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刘宗迪  廖明君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  廖明君
朝向神话研究的新视点/杨利慧  廖明君
大地飞歌:民族审美经验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意义/王杰  廖明君
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安德明  廖明君
在江南探寻中国民族的诗性精神/刘士林  廖叽君
从妙峰山观察中国/吴效群  廖明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周星  廖明君
中国都市化进程的理性观察与人文关切/刘士林  廖明君
《山海经》与中国古代学术体系/汪晓云  廖明君
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萧放  廖明君
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叶舒  宪廖明君
世博会与都市文化/刘士林  廖明君
文学人类学: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叶舒宪  廖明君
从中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向“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期”/高小康  廖明君
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施爱东  廖明君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叶舒宪  廖明君
现代性的都市民俗学/岳永逸  廖明君
走向全球与回归本土的“生活美学”/刘悦笛  廖明君
建构中国神话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王怀义  廖明君
作为宗教文本和文化写本的古代小说/黄景春  廖明君
生生遗续代代相承/彭兆荣  廖明君
附录  跨学科研究的行与思/廖明君
后记

内容摘要

廖明君:“中国诗性文化”的确是一个极具原创性和学术魅力的课题,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种文化的本体结构竟然与诗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因为根据一般看法,文化本身只是人类用来征服自然的实用工具,弗洛伊德甚至把文化称为人类的假肢。而讨论本体论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本体论语境的建构,为了避免讨论中的“代码错乱”问题,能否首先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一种文化的本体存在,以及如何进行一种文化的本体论阐释的?刘士林:哲学家蒯因有一句名言叫“本体论的问题在于它的素朴性”。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但是我对它还作了一些重要修正,就是说它的简洁明了,不仅只是一个需要从逻辑上进行辨析的问题,而且更应该从它在历史上的本源结构来说明。因此一种文化的本体存在,也就是我们通过逻辑批判与历史追溯所能抵达的精的源头。它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理性主义的逻辑批判清理出原始的精神结构,二是通过对“文明中心论”的文化批判还原出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在我的研究中,我借用了维柯的两个术语,前者我称之为“诗性智慧”,后者我称之为“诗性文化”。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样两种已经永远消逝的事物,实际上都是“不可言说”的,我们习惯的那种实体主义哲学观走到这里也就山穷水尽了,在这种时刻是结构主义的本体观使我获得了深刻的启示:结构主义认为“本质就是结构关系”,那种实体性的本质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逻辑思维”与“诗性智慧”、“文明时代”与“诗性文化”的结构关系之阐释来把握两者的本体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我综合了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以及张光直对夏商周的卓越研究,为人类文明的发生还原出一个具有“素朴性”的历史框架,我称之为“青铜-轴心时代”,在西方历史上它相当于大洪水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则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的“三代社会”。至于我的本体论阐释与一般学者的不同之处,我采用的是“为道日损”的方法。由于“本体论的问题在于它的素朴性”,所以在“青铜-轴心时代”的历史变革中,不是哪个民族获得的文明新产物越多就越具代表性,而恰恰是谁丧失得越少谁的“诗性文化”内涵才更加丰富,也就是说更加具有本体论研究的资格。……



主编推荐

《文化探究: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共30篇对谈,每篇对谈都邀请一位知名学者围绕其特定的研究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学术对话,展示了相关专家学者当时*研究成果和*为前沿的学术理念。



精彩内容
    提倡跨学科,并不是一定要打碎学科,而是需要确定一定的学科立场,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来打通学科边际。或者说,我们需要立足于一到两个核心学科,同时也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的知识与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群,才能保证实现真正的跨学科研究。
    《文化探究:跨学科视域中的多元对话》共30篇对谈,每篇对谈邀请一位学者围绕其特定的研究领域进行多元的学术对话,展示了相关专家学者当时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为前沿的学术理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