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从基础到临床应用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从基础到临床应用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1.98 6.4折 19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丽文

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030704412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0元

货号11328512

上书时间2024-08-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础概述
 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概述
 第2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学
 第3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遗传学
 节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概述
 第二节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咨询及病例分享
 第三节 心肌肥厚病因学诊断及病例分享
 第4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和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节 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意义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第四节 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第5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第6章 Liwen术式及标准化诊疗流程
 节 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第二节 Liwen术式标准化术前流程
 第三节 Liwen术式规范化操作流程
 第7章 Liwen术式围手术期管理
 节 术中麻醉管理策略
 第二节 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第三节 围手术期基本护理
 第8章 Liwen术式围手术期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节 心包积液
 第二节 心脏压塞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四节 自杀性二尖瓣
 第五节 室间隔假性动脉瘤
 第9章 Liwen RF射频消融系统及配件
 节 Liwen RF射频消融系统
 第二节 Liwen RF射频消融系统的操作说明
 第三节 穿刺引导架及其配件
第三部分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病例分享
 0章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典型病例
 节 轻度室间隔肥厚的肥厚型心肌病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二节 重度心肌纤维化的肥厚型心肌病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三节 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
 第四节 儿童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
 第五节 心腔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部室壁瘤1例
 第六节 重度室间隔肥厚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左心室中部梗阻1例
 第七节 肥厚型心肌病伴席汉综合征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八节 肥厚型心肌病伴主动脉瓣狭窄置换术后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九节 肥厚型心肌病存在异位粗大乳头肌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十节 肥厚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十一节 肥厚型心肌病伴二尖瓣脱垂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十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置入ICD后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第十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酒精消融术后伴室壁瘤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
 1章 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术中并发症病例
 节 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中完全性右束支1例
 第二节 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中心室颤动1例
 第三节 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中心脏压塞引流1例
 第四节 Liwen术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术中室间隔假性动脉瘤1例
 2章 运动负荷试验评估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典型病例
 节 运动负荷试验诱发左心室流出道重度梗阻1例
 第二节 运动负荷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
 3章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Liwen术式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典型病例
 节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重度室间隔肥厚室间隔扩大消融1例
 第二节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HCM粗大间隔支1例
附录
 附录A Liwen术式标准化超声心动图录图规范
 附录B Liwen术式标准化心肌造影图像采集
 附录C 经皮经心尖心肌内穿刺技巧
 附录D Liwen术式物品清单
 附录E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发表相关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础概述  第1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概述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也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首要原因,发病率为1/500~1/200,大多是由于编码心肌肌小节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 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但有些患者却在婴儿和青少年期就表现出明显的心肌肥厚,导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早期发生心力衰竭、 SCD等严重后果。在三级医疗中心就诊的 HCM患者年死亡率为2%~4%,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导致 SCD、进行性心力衰竭,以及 HCM相关心房颤动导致的脑卒中。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和2017年《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认为, 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还需排除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以及运动性心室肥厚。*新的由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推出的2020《AHA/AC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将 HCM定义为一类由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变异(或肌小节蛋白相关基因变异),或遗传病因不明的左心室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需排除有明确证据证实其他心脏、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导致左心室肥厚的情况。  HCM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美国、日本和欧洲以超声心动图筛查为依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CM的患病率为0.17%~0.23%,据此估算全球约2000万例患者。我国以超声心动图筛查为依据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HCM的患病率为0.18%,据此估算我国成人 HCM患者超过100万例。但由于缺乏规范的遗传筛查体系导致目前临床确诊率仅为10%,大部分 HCM患者一生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家系筛查的推广使大量无临床症状的 HCM一级亲属和基因突变携带者被筛查出来,加之心脏磁共振等更先进影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 HCM的检出率。目前认为 HCM的患病率为1/500~1/200,巨大的患病人群使 HCM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医疗问题。  二、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HCM大多呈现家族聚集发病,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40%~60%的 HCM是由编码心肌肌小节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编码肌小节粗肌丝的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MYH7)和编码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的基因(MYBPC3)突变是*常见的两种致病基因突变,约占70%;而其他基因(TNNI3、 TNNT2、TPM1、MYL2、MYL3、ACTC1)突变各占一小部分,为1%~5%。另外,有25%~30%的HCM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此外,还有5%~10%的类似 HCM室壁肥厚是由其他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以及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和他克莫司、羟氯喹、类固醇等药物导致,然而2020《AHA/AC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治疗指南》将这些类似HCM室壁肥厚患者排除在HCM临床定义之外。  基因突变引起 HC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研究者推测基因突变导致肌纤维收缩功能受损,从而代偿性引起心肌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也有研究提出基因突变导致钙循环或钙敏感性受扰,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以及舒张功能改变。目前存在的主要学说有“毒肽”学说、“单倍体不足”学说和心肌能量缺乏学说等。  三、病理解剖  HCM的心脏在解剖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心脏重量增加、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腔通常变小,左心房扩大,部分患者可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肥厚心肌多为不均匀性肥厚,即左心室壁肥厚程度不一致,称为非对称性肥厚。肥厚部位以室间隔上部的主动脉瓣下区域多见,常形成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HCM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脂肪变性,肌束结构破坏呈螺旋状,以及心室壁内的冠状动脉管壁内-中膜增厚、管腔狭窄伴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等表现(图1-1-1)(详见第2章)。  四、病理生理  HCM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包含多个方面,如心肌肥厚、左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腔内梗阻、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和二尖瓣反流、心肌缺血、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特定的 HCM患者,其临床表现可能是以其中一种病理生理机制为主,也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1.心肌肥厚  心室壁心肌肥厚是 HCM*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可以是任何形式,也可以发生在室壁任何部位,以左心室为主,也可以累及右心室;多呈非对称、非均匀性肥厚,*常见的部位是前间隔基底段与左心室前壁,亦可呈对称性均匀性肥厚。肥厚部位的心肌收缩速度及幅度明显降低。室壁过度肥厚(*大左心室壁厚度>30 mm)是 HCM发生 SCD的危险因素之一,若累及右心室,猝死的风险更高。  HCM心室壁心肌肥厚的类型和心脏形态学改变对治疗方式及预后都有影响。根据室间隔形态学变化可将 HCM分为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明显增厚)、对称性肥厚(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普遍增厚)及特殊部位肥厚(心尖肥厚、室间隔中部肥厚、左心室前壁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等)。  2.左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腔内梗阻 由于 HCM肥厚的室间隔收缩期向左心室流出道凸出,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与室间隔接触,加之左心室心腔变小,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进而引起梗阻。因此,影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因素分为:①左心室流出道结构异常,包括心室壁心肌肥厚部位和程度,主动脉-二尖瓣环夹角<120°等;②二尖瓣器结构异常,包括二尖瓣瓣叶和(或)腱索发育异常和冗长、乳头肌发育异常和肥大或直接嵌插入二尖瓣瓣叶、乳头肌向心室腔中心移位等;③左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左心室心腔容积减小、高动力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亢进、外周循环容量不足,循环阻力相对减低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左心室收缩压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和心排血量减少,并可引起体循环动脉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射血时间延长,心室做功增加,舒张功能进一步减低,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诱发心肌细胞损伤、心肌纤维化甚至心力衰竭和 SCD。  临床上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情况,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静息时较高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30 mmHg,1 mmHg=0.133 kPa)是 HCM患者发生 SCD的危险因素之一;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0 mmHg则有血流动力学危害,是介入治疗的指征。需要注意的是, HCM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是动态变化的,受各种改变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负荷因素(如饱食、饮酒、运动、体位、用药等)的影响。25%~30%的 HCM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约1/3或更多的 HCM患者在激发状态下方出现梗阻。因此,对静息状态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需要在激发状态(瓦氏动作、运动或硝酸甘油类药物作用)下进行评估。目前认为,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是安全、有效、*符合生理过程的激发方式,有助于评估负荷后梗阻的严重程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2014年 ES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指出,对于有症状的 HCM患者,如果静息状态或床旁瓦氏动作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0 mmHg者需进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进一步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这对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将 HCM分为4种类型。①静息梗阻型:无论在静息或激发状态下均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30mmHg);②非梗阻型:无论是在静息还是在激发状态下均不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30mmHg);③隐匿性梗阻型:静息时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30mmHg),但在激发状态时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30mmHg);④变异性梗阻型:是一种较特殊的形式,表现为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时段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出现较大的变化,常由非梗阻变为梗阻。  此外,部分 HCM患者呈现左心室腔内梗阻,包括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和心尖肥厚型。其中,左心室中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 HCM中相对罕见的亚型,主要特征为左心室中部乳头肌与室间隔部呈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收缩期末左心室中部几乎完全闭塞并伴有左心室心尖部与左心室基底部之间形成压差,伴或不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