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剑文集·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剑文集·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4.2 6.4折 100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4297

出版时间2021-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0元

货号11590231

上书时间2024-08-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剑(1957年5月1日-2020年10月16日),党员,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国家破格特聘教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点学科创始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



目录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关于哲学的疑、辩、思三题

哲学不应是思辨的

关于哲学与哲学的使命之思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哲学

“新唯物主义”哲学:一种世界观

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断想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的思考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思与辩

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把钥匙

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

从哲学的实践到实践的哲学转向

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

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生成论诠释及其价值

论社会历史与演进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论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论工业史与商业史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地位与价值

历史发展不能任意假设

假设无限夸大就是主观臆想

历史主客体若干问题之我见

主客体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论自由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论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

论个人活动的有目的性与历史发展的无目的性

论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生成之关系

历史规律若干问题探疑

关于历史决定论的两点误释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

谈谈我对“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解

交往范畴与唯物史观

“交往实践观”异议

论劳动、交往、实践诸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也谈生产力范畴应如何理解的问题

生产力范畴新论

经济学的生产力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辨

略论生产力范畴与劳动生产力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关于“旧式分工”范畴理解上的几个问题

也论“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的消灭

关于生产力自身尺度的几个问题

生产力标准三议

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义的多维思考

科学本身是中性的吗?

《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的三个预测及其历史验证

一个被深度歪曲与误释的概念和理论

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剥削问题



内容摘要

谈到哲学的特点,人们很容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若干个。而且不同的哲学学派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或特点。但哲学根本性特

点是:必须渗透或贯彻着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正如一个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一样,一种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哲学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哲学品格。哲学无论被看成是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黑格尔语),还是被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都蕴涵着对哲学批判品格的肯认。把哲学作为一只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时,它意味着哲学以反思的方式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反观与总结,并从中寻求对历史规律的解读,而对历史的反思即蕴涵着对历史的批判。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并不是时代精神的总汇与罗列,它意味着扬弃,意味着升华,扬弃与升华的前提与基础即是批判。其实,不仅哲学需要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人类所有的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都需要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所不同的是,哲学对批判精神的贯彻要求更强烈。

然而,何谓批判?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也许是多余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对于时下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出这个话题,解读它的本质底蕴,不仅决非多余,而且还显得有些沉重和困难。这种沉重与困难,既源于民族传统文化中批判意识的缺乏,更由于一种特殊的原因导致人们对批判概念的误读或曲解。

从历史文化传统上看,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自春秋以来,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在其基本格局上,虽然存在着儒、法、墨、道、释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并存,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政治上的“法先王”;道德上的求“中庸”;行为上的遵“古训”;治学上的重“诠释”。我们大体上可做这样的判断: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氛围中生存与延续的中华民族,原本并不富有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一部《论语》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千古圣经;“孔孟之道”独领风骚两千多年绵延不绝;“六经注我”与“述而不作”的治学遗风不衰,便可做上述判断的例证与注释。诚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产生过像《红楼梦》那样的充满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出现过像鲁迅那样的富有批判精神的勇猛斗士,但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毕竟属于鲜见的特例。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跨度中,虽然也存在着发展与演进,但这种发展与演进,并不具有批判与涅槃的性质,而是表现为考据与“诠释”,具有百流同源的性质,即这种发展与演进不是以批判的方式实现的,而是以继承与扩展的方式实现的。




精彩内容

《林剑学术文集》是林剑教授一生史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林剑教授,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1994年12月被国家教委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7年11月聘为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曾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本文集由华中师范大学主持编定,全书预计4卷,分别为《哲学卷》《政治哲学卷》《文化与文明卷》《人学卷》。文集在原有文章、专著的基础上,由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相关学者成立编写委员会,进行文稿整理、筛选、校订,并按照研究类别进行编目。本书既是林剑教授学术研究的全面总结,也展现了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