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言快语:散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殷言快语:散文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38 6.0折 2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殷立民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9274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8506370

上书时间2024-08-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殷立民,1933年上海出生,1956年至1968年任职上海外国语学院,1968年至1973年任职上海新中中学,1973年至1978年任职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1979年至1982年任职上海画报社;1983年至1990年任职澳门电视台,1990年至今任职澳门文化局。

目录
谈天说地

李敖的上海母校市东中学

看凤画怀念凤阳

照相机

洋山岛记忆

横排与竖排右起与左起

切身体验针灸治疗

从人均四点五平方到十七平方

童年的柚木雪柜

祸从口入

修路的速度奇迹

柬埔寨的乌蝇

烟事数则

澳门好

衬衫假领头

修理保养的故事

一代更比一代强

具体与抽象的转换

冷热皆难熬

买不买车

说身高

澳门好地方

恢复传统文明

飞来横祸

车祸纪事

小城澳门常被误读

和谐澳门

回归澳门

怀念追忆

企业家的精神——悼王启翔

忆陈伯吹

迟来的辉煌——纪念张充仁诞生一百周年

悼念经叔平

忆雕塑大师滑田友

念姑妈说抗日

歌舞乐音

为《薛范五十年翻译歌曲精选》作序

听懂外国歌曲

音乐评论杂谈——为陈远先生《音乐澳门》作序

漫说电影与音乐

“海上寻梦”歌声绵延

内疚与忏悔

三十多年前的“邓丽君现象”

澳门人,音乐巨匠——谈一代音乐艺术大师冼星海与萧友梅

纪念萧友梅

推介萧友梅和冼星海

蝶老在澳门——悼念词圣陈蝶衣

陈钢的“梁祝”哀史

杰出指挥家汤沐海

汤沐海与《悲怆》

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高芝兰与胡晓平

《何日君再来》

王洛宾与澳门无缘

偷师马革顺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欣赏

歌曲《九九艳阳天》

歌曲《夜半歌声》杂忆

关于红蜻蜓的记忆

无伴奏合唱《二泉映月》

《教我如何不想她》八十年

中国民歌《茉莉花》

从《二泉映月》说到中国道教音乐

泉州南音与唐朝音乐

《霸王卸甲》与《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同名异曲有三首

《苍原》与中国歌剧

《茶花女》的中国缘

鲍罗丁的《波洛维茨舞曲》

马勒相见恨晚

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火鸟》

威尔第与观众开了一个玩笑

威尔第的成名作《纳布科》

中国民族乐器伴奏葡国曲艺

《澳门新娘》编导赞

舞剧的功能

戏剧电影

戏名翻译的提炼与升华

中国电影百年追源

看《柳堡的故事》说新四军

从《太太万岁》想到石挥

谢谢你,谢晋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片冤案

三个女人一台戏

看《日出》说曹禺

漫说曹禺三大名著

为俞振飞拍照

昆剧与大闸蟹

《牡丹亭》与澳门

《牡丹亭》故事考源

京剧音乐的升华

邓奕生演粤剧唱洋曲

红线女情系澳门儿童粤剧

越剧与《红楼梦》

茅茅轶事

在澳门看越剧

黄梅戏杂谈

韩再芬谈黄梅戏

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

百戏剧目《杨门女将》

梅兰芳的祖宗——婺剧溯源

天下第一桥

苏州评弹音乐美

不懂苏白听评弹

时代造就明星

泰山皮影世界唯一

我的“茶道”

我的“茶道”——说茶十之一

茶馆茶楼茶室——说茶十之二

奶茶的是是非非——说茶十之三

茶具和水的科学——说茶十之四

茶多酚——说茶十之五

红茶的世界——说茶十之六

茶炊——俄罗斯茶文化的标志——说茶十之七

德国人也喝茶了——说茶十之八

花式茶饮——说茶十之九

茶趣戏说——说茶十之十

吃的故事

新娘子煮鲥鱼

拼死吃河豚

煨竹笋

澳门土生菜与上海马介休

爷爷请我吃的刀鱼面

红烧划水和熏鱼

黄鱼换带鱼

头汤面

说大闸蟹

西湖醋鱼澳门造

硝肉和腌鸡腿

伦教糕乎伦敦糕乎

细沙夹肉

春卷和春饼

东坡肉

荠菜猪油小包

北方饺子

凉拌马兰头

菜肉大馄饨

澳门月饼美

罗宋汤

长江籽虾

盐糖是非

春节吃宁波汤圆

生煸草头

金华火腿

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毛豆情结

香菇烤麸

英国人与中国菜

后记

内容摘要
    李敖的上海母校市东中学

    李敖大陆行,拜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市东中学(缉规中学)。澳门人都知道北大、清华,但是对于李敖在上海的母校市东中学知道的不会多。笔者本人从1946年至1951年在这所学校读书,我和该所学校还有多重其他关系,我的曾祖父殷可久(音乐家刘天华的岳父)曾在缉规中学讲经(即传授古文);我的伯祖父殷正甫在英国人执政年代,任职该校的中文部主任;我的伯父殷之鸿19世纪80年代前,在该校任教四十多年。所以我对市东中学比较熟悉。不妨在此作一点介绍。

    市东中学是上海的老牌子学校,*早的校名是聂中丞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缉规中学,聂缉规是曾国藩的女婿,学校的创办人,笔者还见到过曾国藩的外孙女(聂缉规的小女儿)来学校视察。1949年以后改名为市东中学。

    1941年以前聂中丞中学是公部局学校,是当时租界当局给*国学生(只收男生)读书的公立学校。除了国文(汉语)课程,所有课程全部用英语教学(包括*国历史、*国地理)。当时上海共有四所这样的中学,另外三所是育才、格致和老华童(后来改名为晋元中学、纪念谢晋元将军)。

    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学校,缉规中学是*后接管的。因为该校的地下共产党力量薄弱,而且三民主义青年团员较多。接管的人员是特别安排的,校长段力佩、副校长吕型伟都是重量级人物。段力佩后来任职育才中学校长,兼任很多党内外重要职务;吕型伟后来任职上海市教育局长。

    改名后的市东中学,一直是上海的重点中学,因为学校的体育运动一向在上海*先,所以是华东地区**个试行劳动卫国制(一种照搬苏联的体育制度)的学校。

    李敖在校时期的校长是国民党参议员蒋梦麟先生。当时不少学生是高官(校长朋友)的儿子。我不认识李敖先生,很高兴有一个名人同学,而且不是前后同学,是同一时期的同学,虽然他的有些观点,我不接近接受。但是有这样的名人同学,还是觉得很沾光的。

    此文刊载2005年10月20日《澳门日报》

    看凤画怀念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冬冬冬呛,冬冬冬呛,冬冬冬呛冬呛冬呛……”这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凤阳花鼓调。走进卢家大屋,看到很惹人喜欢的一排凤阳小花鼓,这是凤画大师王金生先生从安徽凤阳带来的。

    从花鼓调看出凤阳历来就是个穷地方,怎么个穷法?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后期,我奉命前往安徽凤阳,拍摄城西湖农场“五七”战士(务农的学生和教师)和当地公社社员(农民)的幸福生活。乘火车到蚌埠下车,饿了想找吃的,看到街对面有一家门面较宽的饮食店,就走了过去,店门口站着很多衣衫褴褛、蓬头污面的人,据说都是从我将要去的凤阳地方来的公社社员。再一看店铺里,有一帮这样的人围着一个正在吃着的顾客,等着他吃剩的残余食物,吓得我回头就走。猛然想起了临动身前朋友的忠告,当地肝炎已成瘟疫,沿路不要吃饭,到市场去买点熟花生,炒熟的花生有壳,比较安全。想不到买花生也有插曲,我刚把花生放入我的提包,正要付钱,卖花生的农民提起剩余的花生布袋急急忙忙跑开去了,一看背后几个穷凶极恶的、戴着红袖章的纠察,正在恶狠狠地折断另一个卖花生农民的秤杆子,训斥声、哀求声乱成一片。依据当时的政策,农民私下卖花生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惩罚。过了一忽儿,纠察走开了,背后有人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衣袖,传来一句轻轻的“同志”声,是农民溜回来收花生钱,我偷偷地给了钱,他偷偷地收了钱,我们两个都是“犯罪分子”。

    因为要拍摄农民生活,五七干校的领导带我到附近村庄见村长(当时称小队长),说支部书记外出讨饭,家里由村长做主。村长带我到一家政治上可靠的人家去拍照。所谓政治上可靠,实际上就是比较听领导的话,比较顺从。

    泥砖堆砌的屋子没有门,年代树木已经砍伐光,当地没有木材可以做门。进屋就看见一个方方的大土堆,旁边还有两个小方土堆,这就是桌子和凳子,靠墙还有一个更大的长方形的土堆,这就是床。没有柜子,因为不需要,除了身上的这套黑布棉袄,没有其他任何衣衫。春天来临,将棉衣的棉花抽出来,就成了夹袄。夏天穿衣服是浪费,个个赤膊。这一家比较富裕,每人有一件棉袄(当然,不会有内衣)。据说穷人家并非每人都有棉袄,家里人轮流穿着,没有轮上的躲藏在床上的破棉絮里。

    我的任务是拍摄人民公社新貌展览用的照片,假如我按实际情况拍摄,结果是反对罪,轻则批判挨斗争,重则坐牢杀头。我安排了一个样貌尚可以的女子,手捧一个大碗,靠在没有门的门框边,吃空碗里的“东西”。从屋里往外拍摄,逆光的“艺术”照,看到一个吃饭女人的轮廓,其他都看不清。因为对当时的农村来说,有东西吃就是好的了,所以这幅照片是通得过检查的。这是用照片欺骗的一例,也可以说是我做过的坏事中的一件。不过我要“狡辩”一下,这种欺骗,社会后果不严重,因为那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受骗上当,老百姓不相信官方的传媒,宁可听信“谣言”。

    几年后(1979年)我有机会再去凤阳,出乎我的意料,年轻人竟然穿上了皮鞋,从没有衣裤到买得起皮鞋,这不能不说是物质生活的一次大飞跃。据说过后,当地有几个人冒着砍头的危险,带头把地给分了。农民在自己的地里劳作不到三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凤阳的面貌。从来就是靠外来粮食维持本地的勉强的“饱”的凤阳,非但可以真的吃饱,而且有史以来**次有余粮出售。

    凤画大师王金生请我一定再到凤阳去看看,他对我说,现在又大变样了,凤阳地区虽然还说不上家家小康,但是丰衣足食是肯定的。**和温**停止征收农业税,并且还有补贴,农民得到了实惠,可以说真正得到了解放和翻身。

    我看着卢家大屋挂着的,从朱明皇帝年代就形成的美丽凤画,想起了现今依旧保留着朱元璋遗迹的凤阳,怀念历**苦难万千的凤阳,但愿凤阳比更好起来。

    

精彩内容
《殷言快语》为“澳门文学丛书”之一。此乃作者移居澳门三十年来写作之短文:“谈天说地”概括生活百态;“怀念追忆”记录人物春秋;“歌舞音乐”和“戏剧电影”是为澳门靠前音乐节和澳门艺术节宣传而作;“我的茶道”则是作者本人七十年来与“茶”相遇相知的心得;“吃的故事”:谚语“民以食为天”优势地位正确,长寿健康吃出来,笔者喜欢吃、也喜欢下厨房,希望诸君阅读了“吃的故事”后胃口大开,长命百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