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新生代的轨迹探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新生代的轨迹探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9.32 6.0折 9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98961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1597016

上书时间2024-09-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丁晋,山东济南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研究员。2018年以来任教于山东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现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次,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电影新生代与结构主义叙述学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叙述分层类型的划分与典型表现

 第一节 大叙述层与人物叙述层

 第二节 媒介叙述层的类别实践

 第三节 人物话语叙述层的设置

 第四节 叙述层级定序与层间关系

 第三章 叙述聚焦类型的划分与典型表现

 第一节 零视觉听觉聚焦呈现方式

 第二节 次生内视觉听觉聚焦途径

 第三节 原生内视觉听觉聚焦时空

 第四节 外视觉听觉聚焦应用类别

 第四章 叙述结构新形式与视听综合考察

 第一节 超叙述层的设置与跨层的新探索

 第二节 视听一致、视听交叉与聚焦组合

 第三节 视听平行与特殊聚焦的实践运用

 第五章 叙述分层与聚焦的量化统计规律总结

 第一节 创作与时代的交互:叙述分层结构设置的选择

 第二节 个人与环境的联结:叙述聚焦自我风格的探求

 第三节 表达与资源的拓展:叙述聚焦配比体系的重组

 第四节 艺术与商业的调整:叙述聚焦组成类别的增减

 第六章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构风格变化探究

 第一节 作者意志与叙述者人物倾向比值的衡量

 第二节 作品形态与零视觉听觉聚焦比例的关联

 第三节 序列拐点与多图表综合比较视域的参照

 第七章 基于数据归纳的结构类别关联审视

 第一节 导演个案阐发与代际靠前间的延承影响

 第二节 无代期根据结构风格划分类别的可能性

 第三节 新生代的未来发展思考与艺术电影之外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国电影新生代与结构主义叙述学

第一节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电影新生代

此一论题,首先需要关涉的是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中国电影的“代际”之命名,追根溯源是从“第五代”开始逆推划分的。虽然“‘代际’作为一种社会学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中国,并被诸人运用到多个领域之中并加以延伸,但对中国电影来说,‘代际划分’却是中国本土自产的史论概念,具体来说是在复兴时期(1979-1989年)针对中国电影不同时期导演群落的电影创作实践进行史论切分而形成的一种范式”①。

总的来讲,对“前六代”导演的划分,学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笔者综合多位专家学者意见,归纳总结如下。①无声片时期,出身戏剧界、建立了本土电影雏形的“中国电影拓荒者”郑正秋、张石川等为第一代。②开始有声片拍摄,先后在海外留学接受正式电影教育、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郑君里、费穆等属第二代。③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水华等为第三代。④20世纪70年代末,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张暖忻、谢飞、吴贻弓、滕文骥等在夹缝中探索前进的“文化大革命”前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组成第四代。⑤作为代际划分坐标系的第五代,大都是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也被称为“78班”,以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导演为主体。他们提出了新的形式美学、实现了对“民族寓言”的书写,并使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化。张军钊、黄建新虽然不是全国统招的学生,但因为在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进修过,因而亦被划入。⑥第六代则因电影创作环境的改变,群体开始变得庞大而多元,除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85班和87班的王小帅、娄烨、路学长、张元、管虎、章明等人外,还有1993年文学系的贾樟柯,以及被誉为中央戏剧学院“三剑客”的金琛、施润玖、张扬等。这一代导演群体结构更加复杂,来源更加多样,同时叙事风格也开始呈现多元化,但大都坚持独立电影风格,以纪实手法表达对现实的思考。①

正如戴锦华指出的,“与其说诸多关于‘代’的话语构造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地形图,不如说,其自身便是当代中国文化重要的景观之一”②,自从有了中国电影的代际格局之后,尤其在“第六代”导演的确立过程之中,关于“代际”划分研究法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邵牧君先生曾讲“导演‘代际’划分这个分法颇有‘中国特色’,但不甚科学,以导演开始独立执导的年份作为划分的根据,并不能说明导演的创作特征”③。韩国学者林大根则更加直接地批评,“若说中国电影研究者探讨‘代际论’的理由或目的只是出于某种学术习惯。那也只能说明作为一个中国电影研究……




精彩内容

本书以结构主义叙述学和电影社会学为出发点,以导演为主要线索,对21世纪以来中国新生代电影文本的叙述结构要素进行细致的类型划分与量化统计分析,制成图表并总结类型,同时综合创作者访谈、产业数据等资料,力图更为清晰理性地把握创作间的联结及其与产业的互动,增强对中国电影创作发展深层规律的开掘。g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