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后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后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43 4.7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世名 主编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7684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1628814

上书时间2024-08-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世名,策展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曾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中国主席团成员、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美国克拉克高等研究院(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靠前研究员、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学术委员、《新美术》编委等。策划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山水宣言”(2016)、“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2017)、“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展”(2017)等。出版专著有《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镜子与面具——关于现实与实在的视觉分析》等。



目录

总序

 解放的艺术——策展作为行动之书/高世名

缘起

 “优选概念”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写在卡塞尔文献展艺术策划人访华之际/许江、高世名

导言

第一章 地之缘

 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高世名

 大地之缘与天时之间/许江

 亚洲谜结——一种非西方的经验与表述(节选)/高世名

 多个历史世界中的亚洲与东亚文明圈/汪晖

 亚洲:共同塑形的身份标识/酒井直树

第二章 与后殖民说再见

 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后殖民之后”的观察和预感/高世名

 在业火中升华——亚洲喧嚣札记/萨拉·马哈拉吉

 现代中国与当下的机遇/张颂仁

 桃花源记(421—2008)/黄永冰

 即将到来的历史——论“本土”的拆解与重建/许江、高世名

第三章 排演

 第一节 巡回排演

 何谓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思考/高世名

 幕:胡志明小道

 “胡志明小道”札记/高世名

 走在胡志明小道上——途中讨论(节选)

 第二幕:指路明灯

 致利亚姆·吉利克和安东·维多克的信

 第三幕:巡回排演——主体展

 第五幕: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从西天到中土”缘起/张颂仁

 作为方法的印度/陈光兴

 我从“印中对话”中学到了什么?/高世名

 论离散艺术——关于意义错置的思考/霍米·巴巴

 第二节 排演之后

 “排演之后”系列工作坊

 通过马塞尔·杜尚去思想/萨拉·马哈拉吉

 资本论:电影行动——为了一部尚未出现的电影

 回复——把可能性还给历史(讨论节选)

第四章 后万隆

 “后万隆”时代的愿景与方案/高世名

 第一节 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

 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2012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

 帝国主义存活无恙,但依然在进化中——“9·11”之后的全球化与东亚/周莫·夸梅·桑达拉姆

 第二节 亚洲思想运动报告

 《人间思想》发刊词/高世名

 亚洲思想运动报告——2014人间思想论坛

 在思想中运动,在运动中思想/高世名

 第三节 亚际双年展论坛

 2014—2017亚际双年展论坛

 “生产”,作为艺术批判性的关键词/黄建宏

 第四节 万隆·第三世界六十年

 万隆·第三世界六十年:杭州论坛

 独立自主:作为一种思想的方法/许江

 从万隆(1955)到2015——亚非拉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面临的新旧挑战/萨米尔·阿明

 第五节 第三世界行动计划

 2016第三世界行动计划

 在公共知识分子与学者之间——瓦解殖民与非洲高等教育在独立后的行动方案/马哈茂德·马姆达尼

 异世界中心/另一个世界中心/高世名

 第六节 思想第三世界

 思想第三世界:艺术、翻译与媒体靠前工作坊

 站在万隆的肩膀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王智明



内容摘要

2003年左右开始至今,中国美术学院策展专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方向便是将艺术与社会思想打通,深入历史脉络的肌理与社会现实的深处,不断拓展问题界面,厘定发言位置。

“地之缘—一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计划借中国美术学院七十五周年校庆的契机在20022003年间启动。“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团”以伊斯坦布尔、德黑兰、东京-京都、曼谷以及杭州为考察点,将各地所见社会生活现场和当代艺术面貌与其历史、政治及文明的脉络相结合,分别析厘各地的问题与经验,提出“相交的平行线”、“器物之复活”、“理念之墙”、“入境/越境”、“可见与不可见的生活”的讨论主题,之后于2003年邀请亚洲各地艺术家共同会聚“双重时间”展,呈现与西方主流艺术理路不同的、在亚洲文明脉络下生发的特殊体验与思考,并鼓舞自信去发展这些独特的多元的充满生机的艺术实践。

“与后殖民说再见”是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整个计划从20076月启动,历经八站“流动论坛”与一个主体大展,策动全球艺术与思想各界众多同仁,分阶段于伦敦、广州、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多个艺术机构,在文化政治层面、艺术策展与创作层面、创作与生存论层面,就“通过视觉来思考”、“创造的焦虑与可能世界”、“与后殖民说再见/后西方社会?”等议题共同展开深入探讨,对后殖民主义及其限度进行入里剖析。大展于2008年下半年在广州举办,设立行进中的计划、思想屋、自由元素、特别计划四个板块,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与后殖民说再见”不但是从后殖民“出走”,而且是“重新界定”和“再出发”。

“排演”是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词,强调展览作为一种文化生产的实验性和开放性。整个计划从20106月开始,共展开五幕:“胡志明小道”、“指路明灯”、“巡回排演——主体展”、“社会主义自我管理理论及实践——南斯拉夫”、“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该计划希望改变展览作为表演空间而成为创作空间,使艺术家成为开放的主体,成为创作-交往并行过程中不断更新的“跨主体”,以摆脱被艺术系统雇用的感觉和生产“社会订件”的命运。

2012年亚际书院成立,联合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及东南亚等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共同开展工作,旨在为亚洲思想界创造新的互动空间,寻找新的知识方式,克服殖民、战争与冷战在区域内造成的沟通障碍和思想困境,推动亚洲思想界在知识生产层次上的连带和合作。亚际书院成立之际即举办“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2012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以此搭建起亚洲思想界思想碰撞、精神联结的平台;之后于2014年启动“人间思想论坛”和“亚际双年展论坛”,从思想运动与艺术运动两个方向开展工作,力图创造精神生产的新境界;2015年春以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为契机联结亚非拉第三世界多个地区的学者、思想者共同举办了……




主编推荐

★ 中国少有策展专业,十余年实践总结,凝结成一套“行动之书”。在世界范围内,也从来没有哪个艺术策展机构如此深地卷入到文化政治的论述与社会思想的运动之中。 ★一件艺术作品如何与它所处的物理空间和意义空间互相作用?策展人如何通过博物馆内外的策展实践参与到艺术史的书写之中? ★在这个到处都是定位监控装置的被展示的时代,如何重新理解艺术、艺术展示以及艺术的历史?如何通过更激进的展示寻回主动,克服我们被展示的真人秀状态? ★策展人不只穿梭游弋于艺术家、观众、美术馆、画廊这些有形的事物之间,同样连接贯穿着艺术史、媒介、制度、意识形态这些看不见的事物。这些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共同构成了艺术史、博物馆、大众媒体与艺术市场的大循环。 ★展示不只关乎艺术品的陈设与展览的历史,它还让我们重新梳理展示在艺术史进程中的结构性作用,重新思考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社会能量。



精彩内容

艺术理论。“行动之书”系列丛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专业师生联合同行者共同进行的策展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性梳理与集结,《行动之书:后万隆》是“行动之书”丛书的第一册,这套丛书系统梳理了国美策展的几条实践脉络。《后万隆》侧重策展的文化脉络,自“地之缘”开始,探讨亚洲的地缘政治结构中当代艺术的发生与迁徙;经过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直至亚际书院知识网络的建立,以及对“后万隆”时代第三世界思想运动的提案,呈现出国美策展研究是如何在优选文化政治的话语批判中确立起自身的思想坐标与精神向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