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论坛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青年论坛文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6.7 6.0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小新,吴巍巍,郑长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354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361885

上书时间2024-09-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小新,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世界华文文学和文艺学研究。著有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中国文联理论批评奖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吴巍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海交史研究》副主编。出版著作10余部(含主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郑长铃,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已出版专著、编著十余部,在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学》等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

目录
青年交流与两岸关系篇

 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深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郑长铃 洪方舟(3)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与台湾地区青年的责任郭振家(14)

 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前瞻赵子龙 罗鼎钧(22)

 “台独”文化的应用符号学解析张 顺(29)

 “文化治理”理论视阈下的两岸青年互动与交流郭善文(39)

 短视频社交平台与台湾地区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初探施沛琳(47)

 社交媒体中的两岸青年认知落差评析

 ——以“东亚青运”主办权取消事件为例李仕燕 李智聪(56)

 台湾地区青年民族认同感提升之路径研究王孟筠(71)

 大陆对台青年政策之挑战与机会马准威(82)

 两岸青年的当代对话与思考

 ──谈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认知落差殷瑞宏(96)

 两岸传统文化对台湾地区青年影响效应黄彰国(106)

 论两岸青年消费降级的现状:认识你自己陈谷鋆(114)

 历史与传统文化篇

 变迁的文化与文化的坚持——建构海峡两岸的和谐文化陈支平(125)

 福建文化走出去四十年 郑海婷(131)

 闽台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创新——以汪毅夫教授的研究为中心庄恒恺(158)

 台湾地区光复初期赴台的福州人群体研究刘凌斌(167)

 两岸民间信仰中神明谱系的结构与功能王鹤亭(179)

 媒介环境视阈下妈祖绕境对信众的传播影响力:

 以台湾地区大甲镇澜宫为例谢雅卉(190)

 闽台东石蔡氏的原乡信仰习俗记忆与文化传承刘智豪(202)

 从族谱看明清闽台地区的墓穴风水与祖先崇拜张永钦(209)

 “同中存异、尊重包容”的世界神明联谊会林少雯(220)

 张燮《东西洋考》中的台湾地区书写于 婧(232)

 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地区矿产资源卞 梁(240)

 文学篇

 还我们祖国啊!蓝博洲(25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地区左翼的发展与存在形态研究孔苏颜 刘小新(262)

 台湾地区文学研究:个体历史、在地与后殖民状况

 ——评黄英哲《漂泊与越境——两岸文化人的移动》陈 丛(275)

 叙事形式与历史意识:台湾地区当代家族书写的转变与重构刘 奎(285)

 一个人的陈映真阅读史李 勇(300)

 《海东青》的历史叙述与空间寓言张 帆(313)

 历史的分断与联系:试论陈映真晚期小说《归乡》

 《夜雾》与《忠孝公园》彭明伟(321)

 关于父亲叶荣钟《台湾地区人物群像》的几点省思叶蔚南(342)

 赖和汉诗与日据台湾地区士人的遗民精神陈美霞(352)

 战时下的等待——龙瑛宗战争时期杜南远系列作品析论黄琪椿(363)

 历史小说中寻找知音

 ——析杨逵对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的译介蔡榕滨(386)

 性政治批判与救赎——论李昂短篇小说的叙事演变徐秀慧(392)

 台湾地区地区“历史宣传战”与认同政治刍议张立本(406)

 艺术篇

 动漫产业与跨域文创人才陈清河(423)

 比较视野中的美学理论——以汉宝德的美学观为中心李修建(427)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汪 欣(435)

 漳州布袋木偶戏“非遗”之路十二年记高 舒(447)

 以弘一法师为例谈佛教与书法的关系周 延(459)

 别样梅香:梅派艺术在日据台湾地区的传承及其路径简贵灯(472)

 两岸南音创新发展现状分析陈燕婷(485)

 闽台南音乐谱数字化保存与共同保护策略陈彬强(493)

 两岸合拍偶像剧的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研究潘玥岑(505)

 两岸共同保护拳术文化的田调与思考——以福州宗鹤拳为例李致伟(521)

 文教交流篇

 大陆惠台措施在岛内社会中的扩散传播路径

 ——基于三种扩散路径的比较分析艾明江(545)

 新时代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研究:

 以影视产业为例邓启明 林思琴 尹利军(559)

 浅谈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路径

 ——以闽台宗教文化交流为例吴巍巍(570)

 新时代推进闽台文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黄艳平(580)

 论治理路径下以文化融合应对民进党当局的“文化台独”林小芳(594)

 闽台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林中威(602)

 交融与创新:新时代闽台联合培养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策略尚光一(613)

 陆生赴台特征与结构分析邹亚 汪琦(625)

 从两岸文教交流看《国文天地》的光与影王锦南(631)

内容摘要

(一)青年对文化影响政治的观察

区域整合是文化影响政治的情况。例如欧盟后来整合可以看到它过去的思维,就是区域文化的整合。在目前两岸社会结构下,经济增长的落差使人在大陆和岛内的台青既对未来生存感到迷茫,也对在大陆就业工作市场充满向往的经济吸引力心理。

运用文化上的结合降低政治上的排斥力,大陆有系统的建立长假期间台生实习制,深化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为其在大陆就业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投入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台湾青年到大陆从事支教、扶贫、乡村建设、公益慈善、小区管理等工作,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时效性、精准度,改善原有交流中职业老面孔固化的现象,拓展多元的文化影响政治管道和途径,目标吸纳更多岛内中南部地区不同背景的台湾青年参与,综合考虑岛内中南部地区,特别是首来族青年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

韦尔斯的《世界史纲》里面提出,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增长不是问题,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蒸汽技术和各种动力机械技术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没办法达到的,因此增长不是大问题,社会的整体性改造才是大问题。

在40岁以下与大学程度以上的有较稳定的认同效应,不容易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而变化。但在40岁以上的族群,可能会受到政治事件影响,另外如传播工具的使用,不同族群间也各有差异。现今不只用简单的儒家文化来概括,青年所认识到的还有资本主义市场价值、日本文化等等,传统儒家文化只是影响台湾青年认同的其中一个因素。事实上,亨廷顿本人也指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可以随着时间和经济发展而改变,他指出过往亦有学者认为天主教教义,相对于新教是不利民主发展的。所以目前两岸民主政治发展趋势下,青年传统文化认同效应问题,会反应在社会的整体性改造上。

知识不光是用来谋取利益,知识是可以用来奉献,温和有力量,谦卑有内涵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青年经历了重重的考验,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分子是不争之论,发挥德智的光辉,贡献正能量于整个社会,第一,关心。拓宽眼界、走出岛屿,青年独善其身之外的广阔天地,在学除了分数成绩,出校园多看看目前的大陆发展情况、世界的变化局势。第二,学习。激发向上,心灵契合,用谦卑的心情看社会人群,看见不同的优点,学习两岸彼此合作,心灵双向的良性互动,才能永续不断。第三,奋斗。看见未来,拼出头天,为人以诚信相待,保持积极的乐观心情、锻炼出强健的身体,青年要使自己有所作为,要兼善天下,每个时代都一样不努力不行,落后就要挨打。

青年始终代表一股改变社会的力量。所欠缺的是信心,是开放的胸襟、是开放的态度,而这种能力,需要时间、空间的历练,需要培养。台湾青年若要永远屹立于东亚之中,成为世界繁荣文明的一员,又怎能不从自身奋起?此刻世界上每位青年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压力,关心、学习、奋斗三个心情,便是促进青春成为盛开的美丽花蕊。

(二)新时代台青对文化认同再思考

用台湾的角度来看历史,才是解决台湾传统文化认同问题的最好方法。早在1921年蒋渭水医师发表《临床讲义》,拟人化这位台湾病人,诊断出台湾因为智识的营养不良,是“世界文化的低脑儿”。他没有解释这种描述是指什么意涵。推敲其用意,是想表达台湾无法跟进世界局势,把握各种现代知识等,导致成为世界文化的低能儿,开出最大量的各类教育的文化启蒙药方,过了将近一百年后,我们仍可感受到这位启蒙运动者的理想、热情,台湾仍在努力康复中。

青年求学阶段不只是培养百工百业的专业技能,民主政治发展趋势也要栽培青年成为各行各业领导人的格局,精于做事、诚于做人,学问往往就在做人处事之间。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人才流动总好过人才躺在下水道里,白白地流失了。”这就是宁愿人才流失,也不愿埋没人才。维持现况即是落伍,过去30年两岸交流累积了丰硕经验成果,目前两地经济、社会情势各有发展,正在质变也在量变,未来能吸引各地多元文化的优秀青年是发展重点。事业的发展,青年是主力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意味一方面要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也要缩小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人在各地的两岸青年投入不同的事业,效果都可以提升社会的经贸活力为工商繁荣做努力。

安人始成事,敬人者人恒敬之,对人均宜尊重,宽大者化敌为友。也许选择不要只走大家走过的路,偶尔离开平坦大道走进新的轨道,那么一定会找到从未见过的东西。天下人才最后都会朝最能发展的地方去,青年的力量未来朝向服务业、科技智能化、高产值化发展,创造在地就业机会,打造有利于青年的工作、事业生态环境,特别是针对青年创新、创业者,发挥各地特有利基,加速整合产业升级转型。

集中在关注一点,以改变以往对事物的看法,对台海大局势,期待两岸关系持续改善,走向繁荣富强,现在就是青年开始的那一天,不间断的自然交流,30年前就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一起学习去面对新的一种可能,30年后的今日将持续发挥青春交流正能量。

青年在对参与文化交流中的主要任务、方法,要有计划、有活动、有效果、有持续性,推动青年与当地本土化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乡土调查、选好特色方向、做好未来活动规划、加强管理密切联系。如果台湾只是单独地纯粹地追求经济的收入增长,而忽略了台湾社会的整体性改造,没有做好教育,没有适当释放社会压力,整个社会就是力量分散,没有去建构社会完整的一个共同体。当面临外部危机的时候,每个人作为原子一样的部分,只能自保自救,这时候再讲效忠于国家、责任。




主编推荐
对海峡两岸青年交往交流的内容、形式与作用做了充分的论述

精彩内容
本书为福建社科院和福建师范大学等涉台研究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很好论文集。全书共分为“青年交流与两岸关系篇”“历史与传统文化篇”“文学篇”“艺术篇”“文教交流篇”等五个部分,分别就两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文学艺术等流域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特别是网络与新媒体领域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更是值得两岸涉台研究学者关注的新动向与新领域。本书是涉台研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为两岸专家学者从两岸青年的文化心理趋向探索两岸关系走势的成果荟萃,可供涉台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借鉴与参考。

媒体评论
对海峡两岸青年交往交流的内容、形式与作用做了充分的论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